第一篇:金庸作品读后感
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老大,他的读者风靡全球,号称"有自来水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武侠小说"。
被他的书征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亿我读金庸作品部。"金庸作品本本名著"虽不尽然,然而一半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由于爱他的作品,不禁对他也敬佩起来。金庸办《明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至于他中学时就出书供自己念大学,更令我骇然,然而我觉得他最成功之处还是小说的成就。我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有的甚至着了迷。金庸作品无论男女,很多人已看过,因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电视,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几次,几乎人人都认识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欢迎。他的作品历几十年风靡一时,可见他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至于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原因有二: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爱好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所谓,要寻字中字,须得百年思。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的多数作品,我都读完了,于是就有了一些读后感。现在就把这些读后感写下来。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
他的文笔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古文的基础。除此外,金庸作品的布局结构也经一番细心思虑过,往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绵延了全本书,令人看了毫无夜里捉苍蝇--不着边儿的感觉。因此"金庸作品自成一个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他作品中的三部曲。《雪山飞狐外传》又是相连的两个故事。此外还有许多的作品如《书剑恩仇录》、《鸳鸯刀》和《飞狐外传》两部又有关连。金庸的作品虽都独立成书,但都是互有联系的,恰似"藕断丝连"。因此金庸的武侠世界绵延千年。金庸的精心杰作我们无不赞叹,然而他的真情更动人心弦。和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一样,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许多优点。我在这里列举一些。一、宏扬爱国主义精神。《射雕英雄传》中侠客们反抗金国入侵者的战斗,就是爱国的义举。郭靖在襄阳城中,率领全城军民,大战蒙古侵略者,更是保卫祖国的壮举。二、褒扬锄强扶弱,见义勇为的精神。如《飞狐外传》中,胡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追杀凤天南的举动,就是一种侠义精神。宣扬武侠精神,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容。三、抒发悲天悯人的情怀。以明教经文为代表。经文是这样说的:"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四、情节引人入胜,结果出读者意料,让读者捧起就放不下,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征服数以亿计的读者的有力武器。其中的《侠客行》和《雪山飞狐》,更是在全书结束的时候,还给读者留下一个悬疑,让读者回味无穷。五、美丽动人的,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郭靖和黄蓉、令狐冲和任盈盈、张无忌和赵敏等的爱情故事,写得令人神往,给人以美的享受。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爱、恨、憎、厌而起,有憎恨,有喜爱,有同情。憎恨的是谁?是那些追名逐利,残杀同门,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等;喜爱的是什么?是隐逸,与世无争,知足的人,像张无忌、令狐冲等;同情的是谁?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复。他的作品反映时世,描写人性--一个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金庸的写作手法多变,不拘于一格,或倒叙、或插叙、或补叙、或布悬念等等,使得奇峰迭起,引人入胜,复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侠客行》中就运用了很多悬念,特别是石破天与石中玉对换角色一事,最易使人"头晕眼花",若非看完全书,读者可能始终会"糊涂不醒"。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笔。其中最突出的是独孤求败,此人从未出现,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从未传闻,但他却占了金庸作品一个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所得的玄铁剑和剑法就是间接受益于独孤求败,而他找到玄铁剑时所不见的"独孤九剑"剑谱,却原来早已被人拿去,谁知却到了《笑傲江湖》的风清扬那处。金庸的伏笔足见他思虑远到,在小地方创新天地,可见非凡之功,难怪有"金学","金庸作品是个宝藏"这句话果然不虚。对于那些轻视武侠小说的文人,不看金庸小说是他们的一个损失。
金庸作品读后感相关:
第二篇:金庸作品读后感
金庸,一共写了15本武侠小说,它们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将它们名字的首个字提出来,金老作了个联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武侠小说的故事与人物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我觉得啊,那绝对是武侠小说中绝无仅有的巅峰之作。 除了故事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包罗万有外,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的人生哲理。从我的角度来看,金庸这15本书,告诉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出世的思想。萧峰致力于维持辽宋两国的和平,最后自尽而亡;慕容复以复兴燕国为己任,最后重伤而疯;郭靖为元灭金,却被成吉思汗追杀,后来守卫襄阳,一家殉国;杨过险丧性命,杀死蒙古皇帝蒙哥,最后南宋仍然沦亡;韦小宝为大清立功无数,一夜间却由一人下,万人上的韦爵爷沦为流落江湖的亡命之徒;红花会群英浴血奋战,反清复明,最后惨败而归;张无忌领导明教驱逐蒙人,最后被手下朱元璋追杀,只得容身冰火小岛;李岩、袁承志竭尽全力,效忠闯王,最终被闯王猜忌,李岩自刎,袁承志远逃中土,数日后,天下落入大清之手,这些个人要不就是英年丧命,要不就是被迫逃离,或自主或被迫地走上出世的道路。《雪山飞狐》中田归龙及其弟子、宝树、杜希孟等人,《连城诀》中万震山,戚长发,凌退思等人,为了致富天下,算尽心机,最终困死于宝藏中。《射雕英雄传》的欧阳锋,《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左冷禅,《侠客行》中的各派掌门,《倚天屠龙记》中的成昆、周芷若等人,不惜友情亲情,甚至乎自己的健康,只为称霸武林,最后或功败垂成,或死于非命,或郁郁终生。这些人与事,都告诉我,人,不能太执着于争取出类拔萃,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胡斐,狄云,郭靖,令狐冲,石破天,张无忌,这些人没有刻意追求什么,甚至乎不屑于绝世武功,最后却自然地成为受人敬仰的侠之大者。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发展,去生活,去做每一件事,不要太过于刻意,太过于执着,太过于苛求,不要给自己很高的目标,或许你想要的就会自然降临,就算没有降临,至少你也算是活得洒脱,过得轻松,没有浪费生命,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影响情绪,状态,甚至被压力压得人格扭曲,不但不能获到所想,还会浪费大好光阴,错过身边太多美好,甚至自取灭亡。我说啊,人这一生,太短暂了,不是叫你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但也不必要非得轰轰烈烈,显显赫赫,所谓的成功,不一定就需要名动一时,富甲一方,只要懂得感恩,快乐地活着,多关注身边微小的美好,令自己开心,令自己身边的人开心,那也就算是成功了。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东西太有限,别想着改变世界,因为一个人永远是微不足道;别总想着拥有更多,而失去已经拥有,因为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你去争取东西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会丢掉你现在已经拥有的,而且还不一定能拿到你想要的,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你真的,耗尽精力,拥有很多,但时间一到,每个人所有的拥有,都随着自身化为烟土而变成浮云。
因此,你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看到活得最开心,最潇洒的人,绝对不是什么王侯将相,武林盟主,而绝对是好像令狐冲这种鄙视名利,随遇而安的人。令狐冲,可以讲,是我在众多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笑傲江湖》一书中,令狐冲大部分时间处于重伤快死的阶段,但全书中,没有感受到令狐冲一丝的悲哀,无论何时何地,他都积极乐观,笑脸相迎,潇洒不羁,真可谓是笑傲江湖。在重伤病危的令狐冲身上,看不到像杨过小龙女般受分离的悲怆,看不到像胡斐萧峰般对报仇的执着,看不到像郭靖陈家洛般对大义的死忠,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与潇洒,生死,仇恨,家国,名利,无一能够给他半点的羁绊。他的生命中,未尝有一刻收到过任何一种事物的羁绊,每一刻,他都是过得那么的愉快与充实。我觉得,他活一天,胜人家活十年。有句话说的好,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你生命的宽度。令狐冲就是这么一个人。金庸书中,大部分主角,曾经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经历重大挫折后,不少都走上了令狐冲的道路,像狄云、韦小宝、陈家洛、杨过、石破天、张无忌、袁承志。可以说,金庸书中过半数的主角最后是走上了令狐冲的道路-出世。没有这样做的,像胡斐、萧峰、郭靖,那都是劳碌苦闷大半生,最后来个英年早逝。虽然,金老没有明显地说,但从他对尊儒与尊道的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安排,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更偏向于老子的出世,无为思想。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仅仅是个人主观看法,因为读后感这类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用来说真理的,就是用来表达主观思想的。
感悟到这种道家出世,无为的思想,是我读金庸作品集最大的收获,因为这将影响我一生的航标。
第三篇:金庸作品读后感
我读金庸作品部。“金庸作品本本名著”虽不尽然,然而一半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由于爱他的作品,不禁对他也敬佩起来。金庸办《明报》成功,这是众所周知,至于他中学时就出书供自己念大学,更令我骇然,然而我觉得他最成功之处还是小说的成就。
我有很多同学对金庸作品都爱不释手,有的甚至着了迷。金庸作品无论男女,很多人已看过,因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电视,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几次,几乎人人都认识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欢迎。他的作品历几十年风靡一时,可见他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至于他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原因有二:一是好看;二是文学价值。前者是一般用来消遣的人认为的,后者是文学的人认为的。而我属于后者。我认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内容,还应细心地琢磨。所谓,要寻字中字,须得百年思。
武侠小说虽是通俗小说,但金庸作品却在通俗中见不平凡。他的文笔新,介乎于古文与白话之间,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还可以使读者由此而奠下古文的基础。
除此外,金庸作品的布局结构也经一番细心思虑过,往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绵延了全本书,令人看了毫无夜里捉苍蝇--不着边儿的感觉。因此“金庸作品自成一个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他作品中的三部曲。《雪山飞狐外传》又是相连的两个故事。此外还有许多的作品如《书剑恩仇录》、《鸳鸯刀》和《飞狐外传》两部又有关连。金庸的作品虽都独立成书,但都是互有联系的,恰似“藕断丝连”。因此金庸的武侠世界绵延千年。
金庸的精心杰作我们无不赞叹,然而他的真情更动人心弦。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由爱、恨、憎、厌而起,有憎恨,有喜爱,有同情。憎恨的是谁?是那些追名逐利,残杀同门,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等;喜爱的是什么?是隐逸,与世无争,知足的人,像张无忌、令狐冲等;同情的是谁?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复。他的作品反映时世,描写人性--一个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
金庸的写作手法多变,不拘于一格,或倒叙、或插叙、或补叙、或布悬念等等,使得奇峰迭起,引人入胜,复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侠客行》中就运用了很多悬念,特别是石破天与石中玉对换角色一事,最易使人“头晕眼花”,若非看完全书,读者可能始终会“糊涂不醒”。?
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笔。其中最突出的是独孤求败,此人从未出现,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从未传闻,但他却占了金庸作品一个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侠侣》中,杨过所得的玄铁剑和剑法就是间接受益于独孤求败,而他找到玄铁剑时所不见的“独孤九剑”剑谱,却原来早已被人拿去,谁知却到了《笑傲江湖》的风清扬那处。金庸的伏笔足见他思虑远到,在小地方创新天地,可见非凡之功,难怪有“金学”,“金庸作品是个宝藏”这句话果然不虚。
对于那些轻视武侠小说的文人,不看金庸小说是他们的一个损失。
返回读后感怎么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