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读后赏析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仅两句话,作者便把时间、地点以及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写得简明扼要,恰到好处。此处,笔墨不多,如若太多渲染,反倒喧宾夺主,分不清主次了。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人们一定不陌生,但用起来恐怕就不容易了。如果把改成“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也能表现出花朵的姿态更异,但花朵的娇羞可爱,灵动可人的感觉就没有了。作者的观察如此细致,嫩黄色的小莲蓬,饱胀的花骨朵。在他的笔下显得那样生动、有灵气。丰富感受,把句子写具体,是叶老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结尾处把自己也写成了一朵白荷,以第一人称“我”写自己的想象,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写想象,并不是不着边际,应在情理之中,在情境之中。联系着前文想想,之所以作者此处写得入情入境,令人陶醉,是因为前面有对荷花池细致入微的描写做铺垫。从前文的描写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荷花的美丽,更感受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又是因为喜爱,才在结尾处情不自禁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白荷,做了一场十分美好的白日梦。
王国维先生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而言,选文当是有我之境方可。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初学表达的时候,处处意识到“我”的存在。写写看到的,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看到的,再写写自己的联想。这是基本的表达,当从三年级开始着手培养。而这篇文章,一皤然老翁,宛若七八岁的童子,赤子之心如此,真是令人慨叹仰慕。
有景亦有情,物我两相融。当我们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凭着这样一颗本心去书写这世间的美。那时,我们才是真的领悟到了美的真谛,寻找到了美的身影。至此,美从何处寻?
第二篇:《荷花》读后赏析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返回读后感怎么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