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道德论文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453人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很多内容都是通过生活实践总结而来的,对指导生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材内容较现实生活滞后,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导入生活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探究生活实例;巩固课程内容,开展生活实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等学者,都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现实生活引入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只是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较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没有进行生活化教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回归生活,引入与应用生活资源,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基础

  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品德与生活课程统一变更为人教编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从以往的命名来看,该课程与实际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据和少年儿童的生活联系程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融入多个生活领域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与世界等,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与以往的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内容,大部分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样需要引入生活资源开展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引入生活资源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微视频等手段,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11.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导入生活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新课导入,融入生活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更好地讲解具体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引入生活化内容,因为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南针,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引入生活资源,在课堂上展示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内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愿意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关爱他人;(2)能力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细节发现爱;(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是认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和谐社会需要互相关爱。课始,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思考该歌曲的主题与内容是什么,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的爱心故事制作成电子课件、微视频等,展示在课堂上并提出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搀扶老人通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课下辅导同学学习、陪伴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等,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些生活内容说明了什么?”“你还做过哪些帮助他人的事情?”“帮助他人时应该注意什么?”等。导入生活资源和提出问题,能够更好地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这些都说明了生活中处处体现爱,生活需要爱,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2.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很多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对启发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入一些生活片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生活情境都包含了哪些工作、工作人员是如何服务的,并指导学生试着表演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受到他们为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例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项与交通有关的生活情境,如刷卡坐公交、扫码借用共享单车、拿着身份证检票进站、坐上爸爸开的车去郊区等,并根据这些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上生活情境都采用了什么交通方式?它们是怎样方便我们生活的?你坐过火车或地铁吗?你知道车站里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与探究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平凡的工作人员所做的贡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建小组,分别扮演车站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与乘客,模拟他们在火车站或者地铁站活动的场景,如购票、检票、等候上车、过安检、在车厢为乘客提供服务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共交通的一般流程,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共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3.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探究生活实例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单独讲授课程知识,很少提问或者提问的针对性较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优化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实例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生活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生活积累或者互联网上的内容。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中的“多样的交通方式”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交通方式及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共交通工具和认识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规划意识。课始,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假期,你想去哪里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让我们来设计一下宇涵一家的旅游行程吧!”之后,教师结合教材中“设计旅游线路”的专题,将从南京到大连的区域地图、不同交通方式的速度图表、故事文本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先阅读再思考与探究,科学规划交通方式与行程。同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妈妈想坐船看大海,爸爸想节省交通成本,宇涵想体验坐飞机”等愿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和规划结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最优的方案:“先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再从上海坐轮船到大连,返程时坐飞机飞回南京。”教师解释选择这些交通方式和这样规划的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对于其他课程,教师同样可以引入生活案例,指导学生探究。44.巩固课程内容巩固课程内容,开展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生活实践,并根据具体的实践做出报告,在家长的辅助下将这些内容上传到班级群,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等途径,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提出生活实践任务。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买东西的学问》后,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包括“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购物讲文明”“建立维权意识”四大内容,并将这四大内容进行细分。接着,根据“学会看包装”的内容设计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购买一件商品或者运用家中现有的物品,如零食、文具等,观察其外包装的商品名称、厂名、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信息,并将以上信息做成表格,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在家长的辅助下拍成图片上传到班级群。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判与总结。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任务,在家长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导入生活资源,以便更好地导入新课内容。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探究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创设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斌.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中的人物形象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9(04).

  [2]唐东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16(03).

  [3]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2019(11).

  作者:黄素玉 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心小学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简约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上一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导学实践探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