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道德论文

弘扬中国孝道,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传统以孝为先)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 56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孔夫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种至善的美德。作为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虽然也会有一些如埋儿奉母之类的封建糟粕,但是,作为其本质的精髓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也不可能过时的。


  那么何为孝呢?从造字法来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儿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由此来看,“孝”无非就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关爱,赡养与扶持。但遗憾的是,这一简单的孝道却正渐渐被一些中学生所“淡忘”和“遗弃”,顶撞父母屡见不鲜,打骂父母也并不鲜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如何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不仅成才,而且成人,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课改实验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契机。与以住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与此相应,教材选文也作了较大调整,增加了相当篇幅文质兼美的文章,从而使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孝道教育成为可能。笔者下面就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谈一谈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通过开展活动感受父母之爱


  活动课是此次课改的一个亮点,课标的制定者及教材的编写者希望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素养。必修二“体验情感”单元活动课,便为孝道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从参考阅读《我的母亲》入手,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个感受亲情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诗文中关注这种情感,在生活中体验这种情感,在展示中感悟这种情感,在思考中珍惜这种情感,在行动中回报这种情感。


  按预先的设想,“真情告白”活动如期在一周后进行。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馨、生活的美好,都在同学们或严肃或诙谐,或直白或含蓄的叙述中渲泻淋漓。而让大家更为动容的则是一位女同学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的单亲家庭的故事,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暖,改变的可以是岁月,是相貌,是财富,改变不了的却是母亲的温情、爱心、无私。大家在嘘唏感叹、潸然泪下中,感受到了一位含辛茹苦将女儿养大成人、培养成才的母亲的伟大!


  因课程关系,真情告白活动只安排了一节课,但就是这短短的一节课,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关于亲情的思想洗礼。真是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这山环水绕之下,成长的是幸福的儿女!


  这样的活动还可以有很多,比如收集一些关于父母亲情的名句,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些传唱不衰的歌曲,每一次吟诵,每一次阅 读,每一次歌唱,都会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憾,人生的感悟。


  二、通过探究课文感悟孝顺之道


  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有载: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陈情表》一文收录在粤教版教材必修五中。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对刘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列其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不幸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我们无须去考证李密不去做官的真实动机,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是李密的拳拳孝心。只是为了奉养祖母、甘领欺君罔上之罪不去做官值得吗?做了官,有了钱,不是可以更好地孝顺她老人家吗?课上我们便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通过质疑、讨论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孝道的核心问题,即怎样才是真正的孝顺?难道真的要等到自己功成名就?难道真的要等到自己成为富商巨贾?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子欲孝而父不在”的深刻含义,我们还引入了毕淑敏写的至情之文《孝心无价》。其中写道: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想,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对父母之爱再木然的学生也不会无动于衷吧?行动起来吧,一声问候,一个亲吻,一次牵手,一杯热水,便足以让你的亲情沉淀,让你的心灵升华!


  三、通过练笔写作升华孝顺之理


  一个健康的社会,除了要坚持法治,还需要道德支撑,这是人们的共识。反映在语文高考上,便是自1998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在审题立意上侧重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如1998年“战胜脆弱”,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4年“雕琢心中的天使”等,近几年这种提倡内省、强调道德观的命题虽有弱化,但在作文阅卷中,弘扬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却还是一成不变的主题,而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维度也不谋而合。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样的一根红线,即“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诗书传家,仁义治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说起来就是关于仁义纯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孝道的名言、故事,不胜枚举,就名句写点评,就故事发议论,就课文写读后感,都不失为极好的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升华孝顺之理的途径。


  比如有的同学在点评《增广贤文》“羔羊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一句,便只写了一句话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话虽简单,却似颇受触动,其言外之意也不言而喻;又如有的同学点评锰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句,更是有感而发,突破了狭隘的一已之欲,由对父母之孝推广到社会之爱,号召大家做义工,扶助弱者。


  而对故事所作的议论,不仅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更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思考,增加了他们的人生感悟。如《广州日报》登载的《背起母亲上大学》的那则报道,有的同学便将孝道上升到社会和谐的高度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父慈子孝了,社会的和谐还会离我们远吗?”


  是的,教化百姓和睦相处,没有比用奉养 父母的孝道更好的办法了。孝,既是人性自然的流露,又是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相当重要的因素。正如孔子所说“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当然,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使学生确立敬老思想,更重要的还是要引导学生付诸实际行动,而这又非我们教育工作者耳提面命所能成就,还有赖于大众舆论的引导,社会氛围的营造。


  据《广州日报》载文,据估算,到2015年底,广州60岁以上老人人数将达到1243万,约占总人口14.48%,可以说广州早已步入老年化社会。《广州日报》又曾配发一幅照片,内容是一位七十岁阿婆露宿街头的场景。编者可谓用心良苦:面对这样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老年化社会,怎样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孝道问题所做的一些肤浅尝试,也是想藉此来倡古老孝道,树文明新风,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转变,给人心带来一丝温暖。


   申青山

 (广东省实验中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古代中国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什么)上一篇: 礼的伦理道德内涵(礼记中的情绪观包括)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