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道德论文

探析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 31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实效性偏低的困境。从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解决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于借鉴与吸收各少数民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伦理道德文化,从而丰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并最终提髙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背景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历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由此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其成效甚至可以说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境。这些问题和困境主要是由于不能兼顾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导致的。作为全国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有它适合所有民族和地区的普遍性,这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须的。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普遍性的同时,也要兼顾特殊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少数民族有自己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对这些文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忽视的,否则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隔阂与排斥,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吸收、容纳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打造具有该民族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学生并不是消极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而是具有主体性的能进行自我鉴别、自我吸收的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和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并因此影响了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特殊性,并根据他们的文化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惟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民族地区实现它的实效性。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其特殊性的,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缺乏实效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尊重这种特殊性,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就要从挖掘、借鉴、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特别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文化,并把它们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正是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


二、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及其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价值


早在先秦时期,壮族传统文化就由胳越、西瓯人开创,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壮族传统文化在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它属于非汉语的一个语支,由古越语发展过来,跟泰语、越南语关系密切。壮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比如壮剧、壮舞蹈、铜鼓、壮锦、壮民间文学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民族节日,比如“牛魂节”、“中元节”、“三月三”等等。壮族哲学思想以其宗教信仰为基础,主张敬畏自然、敬仰祖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与牺牲。壮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但主要的信仰还是布洛陀信仰,或者说麽教信仰,此外壮族还有花婆信仰、祖先信仰、自然信仰、图腾信仰等。这里我们主要从家庭伦理道德文化、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生态伦理道德文化等三方面,来论述壮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一)家庭伦理道德文化


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耕自然经济是壮族传统的经济形态,家庭在这种经济形态中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合作,以及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很难进行这种农业活动的,因此这种经济形态决定了壮族家庭伦理道德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首先壮乡人提倡孝顺老人。壮族社会在管理方面的主要形式是“都老制”,即村里的事务主要由德高望重的族长、寨老来决定和管理。由于“都老制”的影响,老人在壮乡具有很高的声誉与社会地位。对老人年轻人得尊称而不得直呼姓名,入座和就餐得礼让老人,要不就显得不礼貌。此外,孝顺老人在壮族的一些经书经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孝义经》、《孝祭父母》、《布洛陀孝亲唱本》,等等。其次壮乡人提倡尊重妇女。“bwk”在壮语中指的是“女”,亦有“伟大”的意思,这是妇女地位在语言中的体现。“舅权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壮乡妇女较高的社会地位,每当家庭面临纠纷或重大抉择时,女方家的舅舅常常比男方家的伯伯、叔叔,甚至公公、婆婆有更大的处置权。还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女子成婚后还可以住在娘家,直到怀孕临近生子时,才需要住入夫家。这也是壮乡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体现。最后壮乡人提倡恋爱自由。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一个喜欢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的主要群体是男女青年,他们自然把对爱情的热望和迫求赋予歌50舞中,因此歌舞又为男女青年选择爱情提供了的重要途径。“三月三歌节”是壮族最负盛名的节日,壮族青年男女很多都是通过这个节日、以对歌的方式来选择恋爱和结婚对象,这种方式减少了来自父母等长辈的干涉,体现了壮族青年恋爱的自由与自主。


(二)社会伦理道德文化


壮族是一个有着系统、成熟之社会结构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稳定的带有本民族特点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首先壮乡人主张做人要诚实勇敢。《传扬歌》中唱道:“一生来世间,安分走正道。”说的就是诚实正直。“打草结”的习俗也反映了壮乡人的诚实正直。只要草地或田地打过草结,就表示已有人相中这片草地或主人已在这片田地上播种,所以旁人看到草结便自觉不去割草或放牧牲畜。草结之所以能规约壮乡人的行为,靠的就是他们的诚实正直。同时,壮族也是一个富于正气的勇敢地民族,明朝奔赴福建抗倭的著名“假兵”就是由壮乡子弟组建而成,还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主要在广西发源并相当部分由壮乡人构成。这些都表明了壮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勇敢的民族。其次壮乡人主张团结互助的精神。壮族居住地山多地少,土地多被山石分隔成大小不均、高低不平的小块,因此农业机械化较难进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壮人很看重人力的协作与团结,并因此培育出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传扬歌》中唱到:“春耕待插秧,有牛要相帮,挨家轮流种,合力度大忙。”说的正是团结互助。此外在建房、婚丧嫁娶等方面,壮乡人也不计报酬地、习惯性地相互帮助,只要谁家需要帮忙,邻里乡亲都会自主过来帮助。可见互助与团结是壮人世代相承的优秀品质。最后壮乡人主张为人要热情好客。“千金难买客登门,杀牛难得亲友来”,这是壮乡人常挂在嘴边的谚语。对壮乡人来说,有客登门是一件很荣幸、很有面子的事,因此盛情款待自不在话下。对外乡人,壮人也保持一种自然的亲近与信任,常常邀请路过其家门口的人来家里坐坐,并热情招待。即便进入现代社会,壮族依旧保持着情好客的性格,所以壮族地区是一个很少排外的地方。


(三)生态伦理道德文化


依赖自然的给予,是稻作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壮人深刻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与自然长期的相互作用下,壮族孕育出了丰富的、充满智慧的生态伦理道德文化。首先壮族强调要爱护自然。壮乡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壮乡人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要依赖于自然。自然的无私给予使壮乡人对大自然充满了感恩与爱。壮人认为,树木水源乃发展之源、生存之本,所以要倍加珍惜。他们相信“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粮”的祖训,尽量不去砍伐周围的树木和污染附近的水源,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很是珍惜和爱护。其次壮族强调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壮人相信万物都是有灵的,山水树木也一样,有些山寨还专门设有山水树木的灵位。由于这种素朴观念的影响,壮族很少过度和任意砍伐。对于一些必要的砍伐与开采,他们也会先向山神树神请示过,然后再谨慎地开采和利用。因此维护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壮族对自然充满了崇拜。自然可以赐福于人,也可以赐人于灾祸,这是靠天吃饭的壮族先民所不能预测与掌控的。加上生产力水平不高,壮族先民对自然又产生了敬畏的意识,继而又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神话自然、崇拜自然。壮族的自然崇拜多元而复杂,崇拜的对象有太阳、月亮、火、雷、水、土地神、山林等。崇拜自然意味着要维护自然、爱惜自然、尊重自然,而非冒犯自然、贬低自然、任意开采自然,它是壮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价值呢?首先,它能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尊重差异,这是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而要实现这种针对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借鉴、吸收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伦理道德文化。在壮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尊重壮族学生的宗教信仰、行为习俗,理解他们不一样的文化心理机制,挖掘和吸收他们传承的优秀文化资源。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其次,它能丰富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该坚持的。它应该在保证共性的前提下,兼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这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活力所必须的。只要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原则相冲突,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都可以加入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既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使得这些内容更加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实际,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化、民族化。最后,它能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惟有深入到教育对象的内心,并转化成教育对象外在的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它的实效性。而要做到这点,除了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它的针对性,还要借助信仰与情感的力量。在共性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是信仰共产主义,以及在情感上对党的忠诚与爱戴。除此外,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独特的道德信仰,以及由这种信仰构建起来的情感认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挖掘和利用的宝贵资源。这是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所必须的。


三、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途径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自然很多,这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有三种,即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在田野调查中融入。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教育教学内容属于伦理道德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成为了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途径。比如,壮族传统社会伦理道德文化和家庭伦理道德文化可以相应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这些教育教学内容中;壮族传统生态伦理道德文化可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道德教育等相关教育教学内容中;等等。为了更好地融入,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明白它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并加强对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做到灵活运用。通过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在民族地区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大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社会实践中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壮族地区是一个民俗民风比较浓厚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和仪式活动,而这些节日和活动承载的正是壮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因此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也是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壮乡特有的民族节日,比如三月三歌节、铜鼓节、花王节,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壮族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址,比如“侗族风雨桥”、“丹洲古镇”、“靖西绣球街”,等等。通过参加壮乡的这些社会活动,学生既可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去体验和把握壮族传统文化;又可以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任务。


(三)在田野调查中融入


进行一定的田野调查活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目前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研究在广西方兴未艾,这就给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田野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出发,展开对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田野调查,是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它在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任务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对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认识与学习。在田野调查中,教师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目的,结合自己对壮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研究的把握,设计调研主题、制定调研计划,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调研。为了保证田野调查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并根据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评比,最后纳入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中。


作者:覃青必(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职院校大学生技术伦理教育包括(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