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道德论文

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德育的影响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50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倡导“德育为先”,自觉地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积极促进有效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战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者们最为迫切的历史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共有十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传统文化教育总论;第二章列举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读经问题;第三章概括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意义;第四章讲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术意义;第五章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第六章讲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乱象与问题;第八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建设;第九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教材建设;第十章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的关系;第十一章回答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经典的问题;第十二章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世俗的关系;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与蒙学;第十四章分析了传统启蒙教育的借鉴意义;第十五章论述了传统书院的现代价值。该书倡导既要重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德育工作的相关依据或范本,利用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又要注重对人性的培养,构建良好的心灵氛围。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的理论与认识,可以为现代德育工作提供借鉴。而践履我国优良传统,则可为现行德育工作提供具体的工作方法与途径。我国传统著作中就有关于教育思想方面的论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讲的是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政治好,百姓会惧怕,教育好,百姓才会爱戴,突出了教化的重要性。书中还强调“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教化百姓,要注重道德的感染,用礼节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与思想观念。

  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得到普及,教育人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理解,培养人们的忠悌孝义,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相符合的道德理念,使人们清楚明了人伦与孝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以礼为重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能仅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而应该积极接受道德的教化。有才能却无德行,不是我国现行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相反,德才兼备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中涉及的很多教育理念与我国科教兴国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科教兴国提倡以教育为中心,通过教育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科学技术向第一生产力的转化。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以人才作为基础。若要实现科教兴国的理念,就必须与教育紧密联系,使教育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把教育做好,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础。该书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科教兴国教育理念相结合,倡导构建新时期复合型人才标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同时该书也做到了批判继承,强调传统文化有优良也有糟粕,要求教师能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糟粕进行区分,从而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思想指导。对于文化糟粕要敢于剔除,还要虚心地向他国优秀文化学习,从而起到丰富我国德育工作内容的目的。总而言之,对于我国当下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五讲》一书对其追根溯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为当下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虽受到了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影响,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是经受了长久历史的考验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它与我国人民基本价值观念相符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来说,应立足德育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在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招标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8VSJ009)及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重点课题“基于慕课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PJY201702)过程中研读了此书,认为只有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了解其特殊性,并在传承与发扬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德育体系的构建,有效地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彭晓宽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策略上一篇: 教育关工委助力思想道德建设路径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