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谈谈审计方法的应用(运用分析程序的方法,可以达到的审计目标有)

2022-11-17  本文已影响 39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对于信息化这一字眼来说,其实际上就是指逐步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形成要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主要核心的智能化工具的基础上,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其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去管控和处理一些信息资源,进而保证有效的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的共享。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尤为突出。对于当前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其行业环境也变得更加的网络化以及信息化,就审计过程来说,相对于以往的审计,审计变得越来越信息化,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审计目标变得更加复杂、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的方法等其他方面更是变化很大。所以说,对于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针对于审计的风险评估以及控制进行一定的研究,这已经发展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新趋势。


  1当前信息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风险分类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审计在风险承担上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1.1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本身具备的环境风险


  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固有风险,其涵盖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在传统审计方面,还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固有风险影响因素。首先计算机审计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环境,具体就是指其所处的风险,这种环境方面的风险就是指计算机系统由于本身处于网络环境中,这种环境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基于一定的计算机设备方面,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也就是审计过程所具有的风险,一般来说,对于审计風险方面的控制只能是针对于风险的评估过程,但是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或者抵制这种类型的风险,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风险一般包括软件方面的风险以及硬件方面的风险。例如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料一般都是存储在计算机设备当中,尤其是存储在计算机硬件磁性材料的内部,由于计算机硬件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的损坏,例如温度冲击、湿度过大、灰尘堆积、电压较高、外界的震动等等因素,这些外界因素很容易导致计算机设备的故障以及损坏,计算机设备一旦发生损坏就直接使得审计资料发生突发性的改变,甚至是直接丢失,所以说这种固有的风险就是计算机存储设备的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以及较差的保密性;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这主要是由于程序的本身设计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者说由于会计系统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合理的使用会计管理系统,所以引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处理发生异常,或者是出现应用错误;最后一点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目前网络环境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病毒,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就很容易导致数据的丢失。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保持联机状态,进而保证数据库管理的网络化,这种状态就导致信息系统处于一种非封闭的状态,除了病毒意外,黑客入侵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信息系统的安全。


  1.2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控制过程的风险


  对于一些企事业单位来说,其计算机审计控制过程上的风险就是意味着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方面,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够做到严密很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这种风险主要是属于审计过程方面的风险。对于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审计过程来说,要实现对其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严格地进行内部的控制,这种控制一般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形成监督,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也要形成一定的监督,而且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的控制尤为重要。具体来说,这种审计过程控制方面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的数据发生篡改,而这种因素属于典型的人为因素,其引发的问题使得审计人员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即便是审计资料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也很难以留下明显的痕迹,实际上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由于会计系统具有典型的电算化特征,人为篡改数据的痕迹并不明显,如果数据量很大则更加隐蔽。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审计人员所审计的一些数据资料一般都是存储在硬盘等磁性介质上,例如会计电子凭证、收费项目电子表、收费金额统计表、收费数量表以及资金汇总报表等等,这些电子化的信息不仅仅容易被更改或者是隐匿,同时也可能被复制、转移以及销毁等等。如果会计系统被人为地嵌入一些非法程序,而计算机又不具备一定的自我检查功能,就只能够按照所设定的非法程序运行,以错误的方式来进行所有业务的处理,这样就无法判定数据的真实性,无法适用于传统的审计中的追踪审查,只能靠审查人员的判断以及经验。


  2降低信息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很多的企事业单位最熟悉、信赖的依然是传统的审计模式,不仅仅是因为会计业务的习惯问题,也是出于对审计的安全方面考虑。在计算机审计方面大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计算机审计的宣传以及推广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在面对计算机审计,必须要做到:


  2.1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便是计算机审计风险管理能力,计算机审计带来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现有的风险约束,在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及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组织结构都会受之影响,进而随之改变。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风险趋势、做好准备工作,保障风险管理的战略位置。此外,风险管理要建立全面的理念,组织独立的风险管理团队,对日常审计工作实行实时风险监测,实现风险有效预警。


  2.2培养专业计算机审计人员


  面对逐渐深化的审计过程改革,要想提高自己的审计过程的科学性就必须建立一流的计算机审计队伍人才。应注重审计人员的风险教育以及风险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力和执行力。要想在金融创新潮流中更好地增加自己的审计业务,提高风险承担能力,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精英审计人才,拥有能够进行计算机审计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员工。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审计专业的素质培养,才能使自己融入计算机审计这一新兴领域,为计算机审计风险承担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3结束语


  计算机审计给企事业单位在审计风险承担上同样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在信息环境对审计风险承担的影响上,计算机审计是审计蓬勃发展下的一种产物,可以很好的促进审计过程的市场化,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降低审计过程面临的风险。只要合理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就能够大大的推动审计改革。


  作者:李程

  第2篇: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中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涉及各个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渐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而我们所说的面对数据的计算机审计简单的说就是对信息系统中输入、处理和输出这几个方面的电子数据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数据的审计。计算机数据审计是目前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在信息化大环境中审计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全面且质量高的数据能够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精准和高效,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造假等方面的不当之处,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计算机数据的审计流程


  在计算机数据的审计流程中,主要分为审前调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集成和转换、建立审计数据库、建模分析这几个主演的环节。审前调查主要是指通过对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并掌握该单位的信息系统分布和使用总体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调查提供有力的依据。而审计数据的采集主要是指在进行审计调查之前提出相应的数据需求,在数据采集的对象和方法上得到明确,这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数据的清洗、集成和转换主要就是指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隐瞒成分,所以这时候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是为最终的结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就是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是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清洗、集成和转换之后,利用一定的装载公路将这些数据有组织的存储到审计库当中。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建模分析,建模分析就是对存储的数据库进行集成、完整、一致的处理,这一环节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建立起相应的的分析模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这个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真正的审计线索,达到数据审计的最终目的。


  二、计算机审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采集在渠道和技术上都变得越来越广泛,审计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往往是由进入数据库的原始数据所决定的,而在原始数据中,一般有两种问题会破坏数据的质量,分别是单个数据源问题和多个数据源问题,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单数据源中的问题分析


  但数据源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是出现在单个数据集合中的,首先数据的缺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信息输入的不正确、错误的操作等都会导致数据的缺失。其次,数据的异常和重复,数据的异常主要是指数据存在孤立点,这就使得这些数据不能符合数据的一般模型,而数据的重复则是指数据中存在多条一样的记录,但在实际中却是一个实际体,这样的数据就缺少了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就是数据的失误,数据的失误是指事物的内在属性同实体间的属性之间的关联不一致。总的来说,这些单个数据源的问题会导致审计数据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多个数据源集成时的数据质量问题


  在多个数据源集成的数据质量问题中,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数据模式的冲突,其主要是破坏数据模式相关的不一致,主要是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也就是属名和实体之间存在不符合的现象。其次,就是数据语义上产生的冲突,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语义和实际相关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因为设计者对客观赵姨阿里的阐述采用了不同的描述方法。最后,导致多源数据冲突的原因就是数据的重复冲突,也就是很有可能在同一个数据的不同数据源里会出现简单的重复现象,也有可能是重复的数据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提高数据质量的一般处理方法


  想要全面有效的解决计算机数据审计中的问题,那么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就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数据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到审计分析的准确性,直接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所以就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我们要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在根据从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问题所在的根源,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最终将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展开分析。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介绍一下对数据清洗的步骤,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定义转换流程和映射规则,其主要就是根据数据源的数目和数据间存在的异质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变换和清洗工作。模式的变换有时会用来映射源和目标数据的模型。前期的数据清洗很有可能纠正单数据源数据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后的数据集成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而后期的数据清洗则是能够处理模式集成数据和多源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校验,对数据的转换流程和转换定义的正确性进行有效的测试和评估,为了能够有效的找到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错误,那么反复的校验和分析就必不可少,这样能够让错误的数据变得更明显,从而选出错误的数据,来将整体数据进行清洗。接下来的就是转换,将清洗过的数据进行回流,能够对数据中有误差的部分用正确的数据来代替,这样对于数据整体的质量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改观。


  四、数据清洗的基本技术


  (一)空值的处理


  对于一些包含大量空值的数据质量问题来说,空值所占的比例是决定其是否应该被删除的一个根据,这些空值的数据往往不能为审计数据的模型提供有效的信息,甚至会影响建模者的视线,降低整体的数据分析效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将空值数列删除,通过计算每行的空值数据比例删除大比例的部分以保证整体数据的质量。


  (二)数据缺失的处理


  对于缺失的数据来说,我们可以用四种方法来填补其中缺失的部分,包括使用一个固定的值来填充缺失值、使用属性的平均值来填充缺失值、使用成数推导值来代替缺失值、使用最有可能的值来代替缺失值。这几种方法都是有效的填补数据中有缺失部分的方法,其能够将整体的数据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改变其质量上的不足。


  (三)对数据异常的处理方法


  所谓的异常数据指的就是远离或者超出某个正常的的数据分布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共同特征就是其在数据中的孤立点的存在。对这些数据中的孤立点的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孤立点找到,因为孤立点的存在是其数据质量上的问题所导致,但也可能反映了事物背后某种异常的变化状态。但是对孤立点本身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往往可能蕴含着数据审计中的一些重要的线索,所以就要在找到孤立点以后再通过人工的核对来确定是否是真正的孤立点,如果是真的孤立点那么就可以将其视为干扰数据进行删除。对于孤立点的检测方式来说,要依据数据的多少来确定,如果数据的量不是很大,那么就可以通过人工检测的方法来进行寻找,如果数据量很大那么就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检测。


  结论:总的来说,在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中,数据的质量是影响整体审计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想要提高整體的数据审计质量,就要从数据源的质量上来把握,准确的找到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清洗,以此来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


  作者:曾静

  第3篇: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审计质量管理建议


  一、前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计算机审计中的逐步应用,其凸显的功能日益的强大起来,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无论是从思维或是方法技术上,都深刻地影响着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变革,这一技术现实甚至都获得国家领导人的热切关注,总理曾专门的指出,一定要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有效的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大数据应用对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对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与创兴。不仅仅是对计算机审计数据的采集、进一步分析以及相关的应用上改变,更为主要的是它有效地推动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可以极大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虽然现阶段仍有诸多的问题挑战有待我们进一步完善,但是我们需要抓住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机会,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一般审计工作的展开都是面临大量的且是结构较为复杂的数据,同时可能受被审计单位各方面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业务性质等的束缚限制,需要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采用不一样的审计信息系统。其实际是各个系统之间时完全具有不一样的功能与程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会为我们审计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性。同时审计人员还需面对被审计单位要求的临时进行数据采集等紧急情况等等,总之大量的以往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大数据发展的应用对于有效的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有着相当的优越性,借用大数据模式完全可以实现新途径、新方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尤其是对数据分析至关的重要,数据分析时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关系到整个审计结果的质量标准以及整个工作效率,而这些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也为计算机审计中的数据分析创造提供了多种方法,其中极为典型的就是云计算。这些新的数据分析方式极大的满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以往所采用的审计方式一般都是采用事后审计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诸多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审计方法、资源以及相关技术的限制,对于想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只能通过进行抽样的方式获得,加之,许多进行事后审计存在的固有问题缺陷,无法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做出有效、全面并且准确的相关评估。其中隐含的审计风险是无法估量的。针对这一问题的表现,使得大数据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为我们创造了审计工作的新环境,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审计方式。借用互联网实现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审计工作对数据的全覆盖,以及相关的数据动态进行实时在线的跟踪的掌控,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跨区域、跨行业采集与分析。对大量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以其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大量潜在关系,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


  (三)对审计证据的影响


  大数据社会发展背景下,使得可以获取的审计证据来源数量更多,其获取的途径广泛。但是这也为获取大量数据的质量的安全性存有怀疑,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的审计人员在足够相当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数据传输、数据检测,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测验,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保障数据信息系统中的不会存在任何的漏洞问题,以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真实性。其次,在审计人员进行发表意见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审计的证据,基于数据之间的层层相关的关系,以及相关关系之间的验证,做出有理有据的发表意见。


  三、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大数据的分析平台,切实提高审计技术水平


  首先是需要充分的将其有相关数据的相关应用于研究提高的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健全基础性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工程,需要借助以政府为主体的引导力量,有效的联合各级各部门,把相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从而构建统一的数据大平台。其次,再借助现阶段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设备,相关的审计部门进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创建创新较多的审计技术建立全面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以求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数据之间的采集、挖掘、存储、分析等,提高现代化的审计工作效率。


  (二)逐步转变审计思维,创新较多实用的审计方法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逐步的转变以往的审计思维习惯。切实推进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现在呈现的大批量数据,需要审计人员站在全面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数据,对与数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其次,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实现审计工作的持续跟进以及实现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网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可以实现双方数据平台的统一,做到及时准确的搜集采集数据与更新数据。极大的增强方便了审计的独立性。从而也进一步将相关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


  (三)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综合利用程度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审计工作人员展开审计已经在受以往的环境地域、空间时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审计人员完全可以借助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收集证据、或是风险评估。一般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审计证据收集往往书面形式的材料证据较少,更多的是录音、邮件、视频,或者是网页截屏的形式比较多。但是这些证据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证据本身的复杂性,所以会较多的出现证据是比较难以采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关的国家法律部门,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尽可能比较快的实现在应用电子证据的时候有必要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也就是加强实现不同介质的审计证据的综合利用性。


  (四)加强现代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为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相关技术的要求,还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学会查看账目。掌握相关的数据分析规律,发现审计问题,降低审计风险。综合这些因素考虑,需要审计人员学习了解的知识面是相当的广泛的,法律、金融、会计、审计、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审计人员切实需要提高对自身要求的基础。其次,各级审计机关以及组织也需要加强制定各种措施以及办法,培养优秀的审计人员,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对于如何切实保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问题,需要我们达到国家,小到个人以及各级部门有效的合作,推进其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陆永泉

  第4篇:论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模式之研究


  一、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应具备的条件与概述


  1.首先,实现政府计算机审计模式所需要的就是资金,政府的财务部门则是政府预算的执行部门,所以政府的财务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是通过运用网络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政府财政部门详细、具体的支出预算和单位预算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无缝式连接。其次,当前大部分预算单位的会计的信息数据均实现了数据式的统一并且均统一存储。这不仅为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模式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也为日后计算机审计模式在政府财务管理部门的合理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当然,在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模式的重要阶段,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下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审计业务,还需要娴熟的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有能够全方面的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当然掌握这些是必须,政府计算机审计人员一定要有极高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度的责任感,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来实施计算机审计工作,时刻保证头脑清醒,并且要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保证政府计算机审计的有效进行。


  二、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模式的主要优势


  1.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应用在当下信息化发达的时代,显然是不能将审计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而且准确率也是相对于计算机审计模式稍显逊色。传统的审计模式不能够将政府部门的所有支出和具体使用的数据形成无缝式对接,只能是在大量的数据中,选取少量的数据来进行人工审计,这将耗费政府很多的人力与物力,这也是现在政府财务审计面临的重大问题。相比传统的人工审计,现代计算机审计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现代计算机审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人工审计工作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现实的问题。


  2.并且政府通过引用计算机审计模式后,不仅在工作效率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准确率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计算机审计模式也比较符合现代网络发达的时代,对大量的数据采集不仅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具科学性。通过计算机审计模式能发现政府在整个预算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


  三、政府计算机审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首先现在大部分的政府机构的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模式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对于当前社会将要引进计算机审计模式这一现状还未做好准备,大部分审计人员面临当前的状况还是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审计这一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其次,大部分的审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在人们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大部分的审计人员是很难在提出能够适应当代的计算机审计的需求,只能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处理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根本没有真正的去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更何况很好的应用计算机审计了。


  2.实现计算机审计还需要过硬的计算机配套设施,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比较单一,只能实现单个的数据审计,这样得出来的数据并不是很理想,而且准确率也不是很好。所以目前的计算及配套设施的落后,对当代政府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开展和实施的影响相当的大。


  3.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审计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没有成型。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知识,当然计算机审计也不例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审计对象不再受限制。并且计算机审计也在网络时代下不断的创新、突破。但是,由于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早已深入人心,这样使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由于现在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知识还未成型,也大大的影响了计算机审计在现代的发展。


  四、完善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的措施


  1.政府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若想创建出与政府相结合及适合的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则必然要有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网络飞速的更新换代,而且还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当代计算机审计应当是以服务政府为标准,而且要特别的重视对信息化成果的有效推广。


  2.同时也要注重成本,尽可能的做到资源共享。在当前政府计算机的审计创建中,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政府内的现有资源,杜绝浪费,也拒绝重复,要根据政府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工作,要通过每一次的数据收集,来保留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数据。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审计模式在政府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有效提高计算机审计能够保证政府预算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的描述了如何创建计算机审计,以及在计算机审计模式应用时所遇到了问题,并且该如何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朱玉婷

  第5篇:关于我国计算机审计若干应用问题的探讨


  前言


  计算机审计工作是对传统的手工审计工作的一种颠覆性的革命,标志着计算机审计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处理应用系统和电算化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共同构成的,所以,除了正常的审计工作之外,还要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审计。通过使用计算机审计系统,不仅能够识别出电算化系统出现的错误,并且判断在整个电算化处理的过程中是否科学合理,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一、我国计算机审计在应用方面的若干问题


  (一)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计算机软件方面,相关的使用功能还不够完善,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账目查询工作,审计抽样、审计分析等,但是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不只是用来查账用的,而是要实现其智能化的应用,也就是让计算机通过模拟审计专家的工作思维,对于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给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最终的发展目标是让计算机审计工作能够替代相关的传统的审计人员,完成对于账目的查询以及分析。但是,就我国目前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而言,只是针对财务工作而设计的,它所涉及的工作范围,只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查询,如果在对被审计的单位进行相关的业务数据查询核查时,要是出现不规范的财务数据,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实际工作效果就会降低很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在进行审计工作要面对的业务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计算机审计的软件仅能提供财务数据的查询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因此,要增设计算机软件的相关功能,保证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处理信息的速度快,操作方便,并且还能够提供综合查询的能力。


  就我国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发展情况而言,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审计软件都是根据手工审计的程序进行设计的,只重视审计的程序,忽略了审计的分析功能。但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生硬地拷贝了传统的手工审计程序是不合理的。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审计,其工作程序和方法都与传统的手工方法完全不同。所以,在设计计算机审计程序时,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否则会限制计算机审计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传统审计工作者只是盲目的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工作,并不注重分析。然而,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功能应把重点放在审计分析上,审核出相关错误的数据信息。


  (二)在联网审计方面的问题


  当前,很多人在联网审计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只要把各个审计单元之间实现联网,并且通过网络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就已经完成联网审计了。对于联网审计的认知是片面的,甚至是有误的。通过联网审计,完成对于被审计对象的实时分析,并且自动生成相关的审计证据,对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警示作用,所以,联网审计的根本作用是在于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以及审计。联网审计,并不只是网络联通,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因此,不能把联网审计工作看作联网和审计工作的简单相加。


  对于联网审计,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对于数据的转换和整合中间件技术;在数据分析时,负载均衡问题的高速内存查詢技术。


  审计联网尤其优势,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软件上是否存在漏洞,导致机密数据信息的泄露,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是否可靠,审计程序以及对于结果的处理方式能否做到高度保密,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相关的工作制度是否已经确立等。


  二、计算机审计应用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审计软件功能的开发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不仅仅需要技术人员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审计工作人员的辅助。对于学术研究人员来说,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于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技术开发研究上,并且结合国内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国内外审计软件的总体发展方向。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结合计算机的工作特点,研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审计流程。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根据学术研究成员提供的研究成果以及审计工作人员提供的软件开发要求,设计审计软件的结构和相关功能。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结合我国实际的工作需要,研制出计算机审计软件。


  (二)加强对于财务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加强对于软件的开发与管理,就要严格执行会计数据接口标准。影响我国计算机审计软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软件接口标准执行不彻底。然而,在我国对于审计软件的设计重点在数据转换上,却忽略了软件的其他功能。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于财务软件的监管工作。政府的财政部门应该及时修订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尤其是对于已经进入市场销售的财务软件,一定要符合数据接口的标准规范。对于审计软件的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财务查询工作,而是想着审计分析等多功能转换,研制出智能化的审计软件,以审计专家的思维模式为基本模型来设计软件,计算机能够自行对于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自动生成相关证据,给被审计的单位以警示作用。


  (三)在联网审计方面的应对措施


  要想解决联网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首先要明确和选择合理的联网审计对象以及恰当的方式,只有能够实现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测与跟踪功能,联网审计才有实际的工作意义。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并且配备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完善审计部门的内控制度。


  加强对于联网审计功能的理论研究以及联网审计工作的总体规划。目前,我国相关审计部门已经开始尝试联网审计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完善信息审计的相关工作。在计算机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时,首先要检查根据审计对象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是否安全有效,所获取的相关信息是否可信。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做假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其次,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规范,让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法可依。也解决在审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信息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清晰等情况。规范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


  (四)培养信息系统的审计人才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加强对于信息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借鉴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发起的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认证经验,结合中国审计实际,规范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后续教育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是对于传统手工审计工作一次颠覆性的发展,在我国,计算机审计工作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对于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的认知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查询相关的财务数据,而是对于财务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功能。我国应加大在计算机审计工作方面的人才投入,促进我国计算机审计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马泽华

  第6篇: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建立初探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各级各部门基本实现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等的信息化,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通过把传统的审计思路转换成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分析电子数据,查找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一步发挥审计效力。


  一、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建立背景与意义


  信息化不断发展,各级各部门均实现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等的信息化,适应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电子数据和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文档等资料。审计机关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等审计软件在审计系统中推广运用,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培养能胜任计算机审计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审计署、各级审计机关均定期开展计算机审计相关培训,并要求培训人员学以致用,从而使得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有人员保障。因此,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是必然的结果,对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建立的探究有其现实意义。


  二、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建立探究


  (一)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建立思路


  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数据量的剧增,审计人员已不能单纯的采用传统的审计方式,逐个的查看每一笔交易资料,而需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模式的建立,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除了集合计算机审计特有的方法外,最主要的就是转变观念,将传统的手工审计的思路转换成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的合法、合规、效益性进行审计。


  (二)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模型建立


  审计人员构建审计模型辅助审计时,通常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验证,然后根据需要构建审计中间表,进而形成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具体如下:


  1.数据采集


  在审计时进行的数据采集,就是根据审计的需要,采集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或其它相关电子数据的过程。采集数据的工作主要围绕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采集来开展。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财务数据重点采集的数据包括:会计科目表,凭证表、余额表,辅助表等;业务数据的采集主要有:预算指标表、追加预算表,拨款记录汇总表、凭证明细表、年初数表、项目表、科目代码表等数据表。


  2.数据清理、转化与验证


  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清理。主要原因在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来源渠道多样、种类繁杂,数据可靠性不足,可能存在一些数据质量问题,为了满足后面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的需要,不让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后续审计工作所得到的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因此,完成数据采集后,审计人员必须对从被审计单位获得数据进行相应的清理。


  3.建立计算机审计模型


  经过采集、清理、转换以及验证后,数据的存储形式已大致能满足构建审计模型的需求。围绕具体的审计事项,将现有数据進行整合,形成一系列审计中间表,将这些审计中间表集中到我们的审计处理软件中,就可以建立各种审计分析模型了。


  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从横向、纵向的整体数据进行比对的宏观分析模型以及面向数据的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分析模型。


  (1)宏观分析模型建立


  宏观分析模型注重从整体对数据进行分析,横向、纵向上比较部门不同年份、季度、月份预算执行情况,例如将部门“三公经费”进行年度对比,可以从总体上把握部门执行厉行节约条例情况。最终,实现从大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宏观分析模型的建立,主要使用的是各种审计软件的分析汇总功能,通过分析汇总形成部门不同年度、季度、月度不同指标的汇总数据,然后实现数据的对比,还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统计图表,例如柱状图、饼状图、条形图、直线图等,从而更加直观的看出其变化趋势,在趋势中看出问题,达成审计目标。


  (2)微观分析模型建立


  在现有审计环境下,审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文档、表格、描述等,主要的审计对象是电子数据。审计证据的获得,多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微观审计分析模型,分析电子数据取得。例如,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后形成审计中间表:部门预算指标表、收入以及支出表,然后将三张表关联后对比分析,便可以直观的看出单位指标、收入以及支出之间的差异情况。


  三、结束语


  在实践中,大量运用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能大大提高审计部门的审计效率,减少人为判断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同时,部门预算执行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式的建立,在原理上并不复杂,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在计算机审计方面,储备相应人才,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也是时下审计部门积极筹备及执行的重要方案。


  作者:李虹敏

  第7篇: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计算机审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物资采购是一项重要工作。国有企业在开展物资采购过程中,如何按照国家及企业招标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既做到合规合法,又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本身,特别是企业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内容。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帮助国有企业加大物资采购招标范围,有效节约采购成本,成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的目标内容


  (一)审计的主要目标


  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一方面必须遵守国家和企业物资采购及招投标管理相关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更多开展招标工作,通过招标实现价廉物美、节约采购成本的目的。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中审计的主要目标有两项,一是审查是否存在应招标未招标合同;二是监督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督促扩大招标范围,有效节约企业采购成本。


  (二)审计的具体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中,依据国家及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和招标管理办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应招标未招标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服务合同等,通过审计发现符合招标条件而未进行招标的物资采购业务,及时给出审计意见,督促企业加强招标管理,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审计的主要思路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按照招标管理办法规定,以应招标合同金额阀值为标准,通过分析合同台账发现符合招标条件而未进行招标选商的合同进行统计,并作为审计的基础数据依据,向国有企业给出相关审计意见加以整改。


  (二)采用的技术与方法


  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面对合同业务量大,系统中合同数量在数千条以上,合同类别众多,难以快速发现重点审计方向,在常用Excel工具软件下,频繁使用统计功能计算各种数据、比例时耗时费力等诸多难点问题,必须依托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处理,特别是数据库分析技术,由于微软SQLServer数据库分析技术使用普遍且易于掌握,成为应招标未招标审计应用的主要平台技术。


  (三)分析的过程与结果


  1.应招标未招标分析的过程。审计主要涉及企业签订的合同台账数据。合同台账主要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合同金额、合同类别、选商方式、签订时间、合同相对人等,其中合同类别又分为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服务合同等类别。应招标未招标合同审计分析时,主要根据合同类别,按照选商方式,进行合同份数、合同金额进行分类统计。


  2.应招标未招标分析的结果。根据以往审计核查经验,将应招标未招标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展示,主要包括合同类别、总金额、未招标金额及占比,以及不同选商方式的合同份数。分析时,按照合同类别分别进行上述要是进行统计,并作为审计核查关注的主要对象。


  三、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技术的应用


  (一)审计所需数据准备


  在审计过程中,首先按照上述审计所需准备物资采购合同台账及合同文本等业务数据,一般从合同管理系统导出,数据项须包括审计分析所需相关数据项,但不限于这些数据项;其次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部门进行访谈,掌握物资采购的基本情况。在审计分析之前,一方面须对业务数据进行校验,去除不必要的数据项、空格和字符数据,确保数据项相应的数字、日期格式等;另一方面须对应招标的合同类别及内容进行确认,确保分析对象的准确性。


  (二)审计分析结果核查


  审计时,将所需数据导入数据库,采用上述数据库分析技术进行审计分析,并形成审计分析结果交由国有企业逐一核查。在审计核查时,首先要确认审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企业物资采购应该招标的物资采购范围及内容,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要对于违反规定的未招标业务进行成因分析,最后结合核查结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出审计意见交由企业整改。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物资采购业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分析技术,实现全数据分析发现违规业务,通过审计核查给出审计意见,在督促企业合规合法经营的同时,实现了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节约了审计资源投入。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应招标未招标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应用,也必将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积极推动重要作用。


  作者:韦宝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什么是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