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计算机问题的能力。目前,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求、评价方式偏离能力导向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和探讨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几条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和保障措施,希望能为提高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能力导向;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1-0138-02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接受的第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教育的课程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属于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以及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所以,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通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师利用大屏幕投影的方式给学生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使讲解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也更形象直观,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有助于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尽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的不足,但在就业时还是有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操作不熟练,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多媒体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课前提前把课程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课堂上直接进行演示,讲授速度非常快,信息量也很大,加之授课过程中教室光线黑暗,学生很难做到边做笔记边听课,导致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很容易忘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求
近几年,尽管我国不断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但始终跟不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两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通过书本和课堂学到的信息技术理论、操作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脱节,无法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所学计算机专业知识。
(三)评价方式偏离能力导向
高职院校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情况的主要方法是看学生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只要学生能通过考试,该课程就算是合格了。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很多学生采取机械的学习方法,对计算机操作步骤死记硬背,缺乏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高职院校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的相偏离。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需要,把实际例子作为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启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见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提出问题→阐释概念→分解知识点→总结归纳”的教学思路,即运用工作中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白所学知识可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为学生讲解概念,分析知识点,根据实际问题分解知识点,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比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和排版编辑软件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设计风格不同的宣传海报、求职简历表、书籍、报纸等,让学生全面了解Word软件的用途。学生不禁会发出疑问:“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和设计出来的呢?”然后,教师对有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详细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利用实际问题导出知识、概念和技能。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将需要教授的技能和知识融入任务当中,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掌握有关技能和知识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启发、交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PowerPoint信息获取与发布软件时,可先给学生演示一张做好的生日贺卡,然后结合这张贺卡讲解制作贺卡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亲手制作贺卡送给最喜欢的人,如此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3.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室,充分把握好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
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有教材内容大多是根据知识点层次递进的方式来编写的,应用性不强,与实际应用缺乏紧密结合。因此,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内容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具体地说,可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IE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数据统计处理、文稿演示制作四个一级模块,然后在各一级模块下分设二级模块,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分别展示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利用案例把分散的知识点有效整合起来。
(三)完善评价方式
可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强调过程性考核与评价,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1)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占比20%,主要考核团队合作和项目完成情况。(2)综合评价和量化评价,占比30%,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等。(3)作品评价和等级考试,占比50%,主要考核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一级C类考试成绩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确定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介绍有效的学习资源,并指导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实现个别化、差异性教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
随着教育新思想、新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这一新形势,高职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占领学科最前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上执着追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機应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实现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