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教学方式上仍很大程度地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能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就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技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除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主要是对计算机日常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包括软、硬件故障的排除,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积累排除故障的经验。现就如何实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一体化教学,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深刻认识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在技工学生都是经过高中学校几次筛先之后才到技校来读书,有甚者连中考都没有参加,很多是被父母“逼”着来读书的。但从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些学生。
2.开发任务式的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完成任务过程的顺序,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最好能够做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内存条接口与主板上的DIMM接口接触不良,整个计算机系统都无法使用,就连开机都不能,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要求学生用眼睛看和耳朵听,眼睛看显示器屏幕没有任何字符,耳朵听主机箱内有“嘟,嘟,都”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是一直响,利用这种现象可以告诉学生计算机的内存有故障。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上设置这样的故障,学生本来就是很想用计算机,现在连开机都不能,一般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开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加以点拔,学生新自操作,果然问题对他们来说觉得好容易,这样,学生只要操作过一次,他就会记得很深,而且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就轻而易举的去解决。
开发任务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要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3)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4)案例实施过程有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5)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技能。
3.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安排是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由于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具体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等学生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因为《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与一盘应用软件操作的课程不一样,所以一体化教室要具有分屏系统(硬件维修和维护需要)、网络系统(基本网络维护需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软件维护需要),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如何操作及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分屏系统演示给每个学生看(学生一人一台主机和两台显示器,显示器一台接主机,一台接分屏系统),学生一边看和听一边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可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也可以将某位学生的操作演示给其他学生看,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是事半功倍的。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为教师所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书,听不懂,看不懂。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一、二、三层,一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层是中等的学生,三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一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三层学生,其余为二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三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二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一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优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发课程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班内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形成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