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电子论文

知识工作往往是团队与项目合作(共享程序软件开发)

2022-11-17  本文已影响 18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伴随着工作流程全球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团队相对于传统组织形式显示出其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独特优势。在对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的研究中,学者们将其界定为一种由高素质科研人才组成,以知识创新为任务的特殊组织形式(如高校科研团队、科技企业项目团队等)。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逐渐发展起来,并广泛以一种集成状态存在于高度竞争的软件市场内部,如何评价团队内知识共享等互助式协作的有效性,受到团队管理者的深入探索。较多研究从知识共享的结果出发研究团队知识共享是否有效,而事实上,针对软件开发项目团队项目复杂性等特点,对其知识共享的有效性评价还应从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讨论。南京软件谷作为软件产业高度集散地,在我国“十二五”规划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部分中小型软件企业中项目团队存在的知识共享问题,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过程有效性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该模型进行测度与评估,以提高团队成员在知识共享中的有效性。
  1 知识共享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概念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1]:“对于管理者来说,‘有效性’就是通过管理活动提高绩效,使组织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我国学界对有效性的界定,借鉴《如何建立有效质量体系》中的解释,“是系统对外部环境所作的贡献”,此处有效性被界定为一种系统的概念。国内学者也在有效性的界定上做了很多工作,吕学清认为[2]:“要增强学校过程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工作必须讲效果、讲效率。”李春旺则提出虚拟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有效性,是共享资源投入和效果输出的综合反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共享效果和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是一种持续有效性,它不仅强调着团队产出的有效性,更需要成员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下积极的知识共享态度和意愿,以保障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绩效的有效提升。
  1.2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团队管理实践的逐渐深入,知识共享有效性的系统观点逐渐被学者接受,知识共享的过程性和时滞性等过程因素也逐渐被纳入知识共享有效性评价上[3]。在理解团队知识共享过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从过程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上对其进行把握。有学者认为,知识共享有效性是态度、环境及共享活动等的共同作用结果。我国学者沈凌(2009)则提出团队知识共享的投入与输出的系统评价指标,其中投入指标包括团队输入、团队过程及团队建设等,输出指标包括各项静态指标等[4]。鉴于上述分析,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内知识共享的有效性评价,早不止限于对创新产出的定量测量,而同时应考虑知识共享较难测量的过程因素,如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的成员异质性特征(如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团队创新环境建设,团队整体激励机制等。
  1.2.1 个体知识共享的态度因素
  作为知识共享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个性倾向决定着成员知识共享的态度与主观准则。知识共享态度是共享活动的前提,直接决定知识共享意愿乃至行为的发生,包括成员的内外部报酬预期及对团队目标的认可和重视。个体知识共享的态度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外在报酬预期。知识共享是组织成员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关注外在报酬的经济交易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大都是理性的自利行为,只有收益大于成本共享行为才会发生。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内成员最直接追求的是其在团队中的经济报酬。当成员认为知识共享能带给他们外在收益时,他们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对待知识共享行为。
  (2) 内在报酬预期。Scott & Walker曾提出,知识性员工的内在报酬是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软件开发项目团队以创新任务为导向,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显示,他们较一般成员更重视内在报酬的获得(如公开发表成果、奖励等)。因此,软件开发团队成员对内在报酬是否具有预期,是衡量其知识共享态度的重要指标。
  (3) 团队目标承诺。团队目标承诺,是成员对团队合作所要实现的目标预期,正向影响着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若对团队的核心价值具有目标承诺,成员将更愿意共享各自的知识。
  (4) 自我效能。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达成其完成某一特定工作的自我能力的判断,用来解释具有相同行为技能的主体或其自身在不同条件下采取相同行为时的表现差异。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自我效能即其对自身知识共享能力的判断。它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或通过激发并维持知识共享意愿从而间接影响共享行为:自我效能高的成员更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和困难的共享行为,并更加努力坚持等。
  1.2.2 知识共享能力指标
  软件开发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能力等。主要体现为成员愿意共享知识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学习、接受知识及创新的能力等。
  (1) 沟通能力。沟通是组织内人际传递信息、传播思想及感情的必要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通过沟通组织成员能分享彼此的情感与知识,消除误会并增进了解,从而达成共识或者共同协议。团队成员具备沟通能力与否,决定着成员之间能否进行知识的有效共享。
  (2) 知识传授能力。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与接受者间的交互行为,开始于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传递,知识拥有者不仅传授共享所需的显性知识,更多则是传授隐性知识及所需的方法,帮助知识接受者更好理解和掌握隐性知识。知识拥有者的沟通表达和演示能力越强,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效率就越高。
  (3) 知识学习能力。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对项目成果的追求,促使成员从团队内外寻求并学习有效知识。知识接受者通过对团队内符合需要的知识拥有者进行评价,会有选择有目的地向知识拥有者学习,最终还包括将其所得到的隐性知识与现有的知识融合,开发出新知识的行为过程。接受者的知识学习能力越强,知识共享的效率自然就越高。
  (4) 创新能力。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创新能力是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和辅助工具创造出新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软件成果等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小,往往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创新成果的多少,成员的创新能力越强,其创新智力成果就会越显著。
  1.2.3 团队环境指标
  团队知识共享氛围的优化,有利于提高知识共享活动的效率,营造团队共享氛围,可通过团队内部创新支持文化建设,成员信任水平的强化及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等方式实现。
  (1) 团队文化建设。知识共享活动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化进行规范,塑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能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当团队文化氛围建设适应知识共享时,会对成员的行为产生激励和强化作用,支持创新的团队文化氛围中,团队成员会乐于与他人分享自身知识,从而促进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
  (2) 知识共享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团队是以知识等创新为追求的组织形式,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完善包括为成员进行知识共享的畅通的信息及创新知识交流与沟通的网络平台建设。如果团队的技术基础薄弱,没有有效的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共享的途径少,共享平台不完善,就会大大减少知识的需要方和所有方之间的接触机会,不利于成员间的交流共享,对知识的有效共享形成障碍。
  (3) 成员信任水平。团队信任水平同样决定着个体间的知识共享方式。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内的信任,是个体基于对同伴会执行某项对自身重要的行为的期望,而对对方不加控制的接受的意愿。社会学视角下的信任水平自从被引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研究与管理实践证明,个体间的信任可以促进个体间的合作行为,包括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2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成员的学习行为是成员自身的态度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交互结果,在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从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态度、能力及团队氛围因素等方面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有效性。经过专家修正后,得到图1所示指标体系。
  3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评价模型
  确定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评价的目标层次结构,包括总目标层、中间准则层及指标层。为科学准确的明确这共享有效性指标,构造下述成对比较矩阵(见表1)。
  首先,构造准则层要素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通过两两比较得到的判断矩阵可以表示如下:
  将判断矩阵每一列正规化,并得出其特征值ω(见表1),同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并利用一致性检验指标CI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相对一致性检验的指标公式CR=[CIRI,]可以得到对应的一致性检验值,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应对矩阵进行调整,直至满意(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2列出了1~9阶判断矩阵相应的RI值)。
  此时,λmax=4.045,CI=[λmax-nn-1]=0.014 5,CR=[0.002 40.9]=0.016<0.1。
 上述所示的两层指标间的两两比较矩阵,对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但还需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如表6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成员自身共享知识的态度和软件开发团队的共享文化建设是决定着知识共享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中成员共享态度中自我效能感认知占19.9%,成员的目标承诺占14.81%;团队文化指标中的信任条件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均占18.37%。而对于成员的共享能力,尽管同样是知识共享有效实现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及态度与团队共享文化环境建设。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在软件开发项目团队中,成员的知识水平及知识储备丰富等特点确保了成员知识共享能力。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到知识共享有效性影响因素模型,且各指标对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有效性作用不一,团队管理者可根据各指标的不同影响程度作出相应决策。
  4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提升建议
  (1) 构建和谐团队共享平台。团队成员在对团队基本价值观及其他成员产生人际信任时,会感到自身有义务提供高效而有效的隐性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硬件设施如会议室、休息室及户外场所等举办团队内部的经验交流会、沙龙乃至拓展活动等,使成员在轻松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信任,从而更加愿意采取知识共享行为,使团队成员之间和团队成员对团队整体产生足够的信任,以发挥出更大的努力,提高团队产出。
  (2) 建立科学、多元的知识共享报酬制度。现代经济活动中,理性行为下的个体对报酬的追求是其做出决定的最初原因。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追求的最直接的目标是伴随着软件创新成果的形成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报酬,因此,团队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团队知识共享报酬机制。与此同时,要通过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非物质共享报酬机制,如团队内部专利申请奖励、知识产权保护、团队成员额外休假制度、团队内或团队外组织的职位晋升等。满足团队成员外在的与内在的经济报酬的预期,提高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有效性。
  总之,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的知识共享是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工程,针对知识共享有效性的激励机制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激励过度会增加组织的成本且并不容易产生有效的员工效用,过小则无法激起员工的共享意愿,因此,针对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施激励并及时反馈是软件开发项目团队创造高效创新成果,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雨山.德鲁克的管理精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吕学清.增强学校过程管理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05(z1):32?33.
  [3] 李春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有效性与激励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4] 沈凌.基于本体的知识团队有效性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5] 班杜拉,林颖.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刘瑜,王建武.研发人员知识共享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酿造,2008(16):114?116.
  [7] 胡平波.网络组织中知识共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情报杂志,2009(1):68?71.
  [8] 安中涛,安世虎.个体知识共享绩效评估参考模型[J].情报科学,2006(3):396?399.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4, 5(4): 400?421.
  [10] 单雪韩.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现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37(3): 580?607.
  [12] 徐瑞平,陈莹.企业知识共享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情报方法,2005(10):2?5.
  . MIS Quarterly, 2005, 29(1): 35?57.
  . MI5 Quarterly, 2005, 29(1): 113?14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基于隐式反馈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方法(基于隐式反馈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方法有哪些)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