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原国家教委对当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目录与以往的目录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增设了管理学门类,从而使其学科门类增加到11个。在管理学门类下,也首次设立了信息管理专业,该专业由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归并组建而成。这个专业的设立标志着信息管理专业在国内的诞生。第二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该目录中,信息管理专业的名称被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为《目录》中名称最长的专业。在卫生系统,我们常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药学方向)简称为医学信息管理(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1]。
医药信息管理专业一个全新的专业,其研究领域涉及医学、药学学科与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科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医药信息管理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医学科学理论、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理论以及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能够胜任医药信息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每个专业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医药信息管理专业,也同样如此。回顾其发展过程,会使我们对这个专业设置的意义产生新的理解,同时也会发现这个专业的产生是必然的。
1我国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回顾
1.1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独特性,使期不能被其他专业取代或涵盖,使得该专业的产生成为必然
教育部1988年9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医药科中设置了“图书情报学(医学.药学)”专业和“中医文献学”试办专业,这是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萌芽。根据教育部的《目录》中的专业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只能涵盖医药信息管理的第三方面内容——医院信息管理,且这种涵盖也是暂时的。从1998年开始,国内的医院信息管理已由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MIS)向以医嘱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过渡,而后者需要较多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所以,根据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独特性,其不能被其他专业取代或涵盖[2]。这就使该专业的产生成为必然。
1.2社会对高质量医药信息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该专业得以建立并迅速发展
“八五”期间,国家卫生部组织开发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被国家列为“九五”规划。1995年5月19日,由国家卫生部组织实施的“金卫工程”也正式启动。同时为适应医药信息处理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办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医药学的迅速发展,文献信息在数量上急剧增长,这使和医药信息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急需建立和不断完善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助力。这就使得该专业的建立成为必然。实践证明,医药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只有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发展。
2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大有“遍地开花”、“群雄四起”之势。查阅教育部网站,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院校,2000年之前批准的只有4所。而截止到2004年,仅仅4年的时间,开办医学信息专业的院校从2000年以前的4所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29所,加上其他相关专业,实际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了40所。可见医学信息学教育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这种强大的“非渐进式”发展势头有可能会带来教学基础和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数量与素质、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2.1招生规模不断增加,给专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新了压力
近年来,设有该专业的医学院校陡增,且省属医学院校居多,招生规模较大,调查表明,这些高校仅2003年一年的招生规模就超过了原来4所高校2000年前15年招生人数的总和。对于这种增长过快的办学规模,加之近年来本科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行该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从宏观上加以控制和管理,防止盲目招生造成的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2.2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
培养目标不确定是目前各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教育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有明文规定,但其内容是粗线条和全局性的,并不适合医学信息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复合型科研人才。信息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一个联合专业,各校学科背景和特色不一,使得许多学校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含糊不清。从各所院校提供的专业培养目标看,这种迹象也比较明显,给人一种“大杂烩”的感觉,注重了广而泛的交叉学科教学,但却忽略了各学校不同的专业特点及课程的精细化设计。这直接影响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因此,有必要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加以细化和规范,并作为全国该专业的统一标准[3]。
2.3实习基地缺乏
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强的数据库分析能力;较强的系统设计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等。但从笔者调查发现,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宽厚,但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以及对医院实际的信息处理流程、医药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等了解的还不是很彻底。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多增加实习或见习的课时,通过现场观摩、现场交流以及现场动手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具体感受到医药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应用价值的体现[4]。
2.4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从调查可见,由于新开办该系的院校增长过快,致使一些学校的师资缺乏;而且医学信息师资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比例还比较低,相关方面的专门人才也比较少,受过高学历教育的人才更是不足;师资的知识结构也欠合理,尤其是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较少。因此,加强师资培养尤为重要[3]。
2.5缺乏统一规划的专业课教材
教材建设一直是医学信息专业的薄弱环节。对于医学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技术、数理方法以及信息理论相对比较薄弱,如果使用理工科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教材,必然存在大量的知识理解障碍。而且所涵盖的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医学生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的。到目前为止,各院校教材主要是自己组织力量编写,,或直接选用其他综合性院校教材,缺乏合作和交流,更谈不上向国际水平看齐。因此,集中各校优势联合编写医学信息专业教材是当务之急。
2.6培养层次偏低
我国的医学信息教育主要开设本科教育,只有少数院校有硕士点,还没有一所医学院校建立博士点。而美国则以硕士教育为主,甚至是博士教育。同时医药信息管理研究生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混乱现象。有的院校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位点下开办医药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研究生教育的,也有在“生物医学工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影像学”等学位点下开办医药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研究生教育的,还有在其它学位点下开办医药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研究生教育的[1]。医药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复合性学科,更适合在研究生阶段进行,众多的医学信息学研究课题也需要研究生来做,学生也因此能够在比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岗位上工作。所以如何提高培养层次,规范医药信息管理教育的层次体系是目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对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针对目前该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对目前教育目标、培养方向、课程结构和培养层次的调整,不断培育和开拓学科新的生长点,促使我国医药信息专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后卿.中国高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1):84.
[2]白春清,王建平.中医药院校应增设医药信息处理专业.中医教育ECM,2002(1):50.
[3]张士靖,等.我国医学信息专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6):51-53.
[4]苏琼,赖国伟.大学新生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41-42.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8年9期
作者:欧阳婷 鞠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