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我校新一轮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根据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通过对其他高校和学生的广泛调研,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制定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0 引言[1-4]
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获取的科学,微电子学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一领域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根据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根据新《目录》规定的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紧密结合近年“本科教学工程”改革实践,开展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
构建和完善适合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我校的微电子专业在设立初期,经过各方专家的反复讨论和论证,建立了一套统一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大纲。
这套课程是满足该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要求。但由于微电子专业设立时间不长,仍属于起步阶段,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缺乏,无法设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科目,所以目前的教学仍然是基本上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组织。所以,为了使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和科目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深化、推广,并鉴于以上的各方广泛细致的调研,我们需要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更为细致的修订。
1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我校在2002年申报微电子学专业,根据学校长期为IT培养人才的特点,结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作基础,确定该专业的特色为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培养大量工程实用型人才,而且当前特别需要培养大量理论基础较扎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微电子专业正式招生之前,首先确定了专业建设目标: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着如何培养和造就适应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和设计思想不断更新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将“微电子学”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人才质量高、广受社会欢迎的专业,逐步达到国内一流专业。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微电子与通信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和其他高校的对比
为了对培养方案作出合理的修订,我们组织教师到国内不少高校进行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现只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学给出分析。北京理工大学除侧重集成电路设计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微波、信号处理和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微电子方向的课程和我校的微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类似。另外,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也单独设课,集成电路CAD、MEMS技术等课程也包含在专业课中,但毕业学分偏多。
北京邮电大学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它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学校打造宽口径人才的思路,电路和通信类课程比较多,而专门针对微电子的课程没有分得很细,但基本的专业课程亦都开设了。
重庆大学注重培育学生具备物理电子、微电子、电子系统技术等宽厚的理论基础,强劲的实验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优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体现了国内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微电子专业的各类课程开设得都比较全面。总的毕业学分也比较适中,和我校的微电子专业总毕业学分一致。北京大学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利用原理、方法和新技术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相关的微电子课程和我校的微电子课程类似,涉及数学、物理、电路、工艺、测试设计等。与此同时,学校内的微电子所设有SOI、SOC、ASIC、MPW中心、MEMS、新器件、可测性、宽禁带等多个研发能力很强的研究小组。
中山大学主要培养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开发和工业生产自动化研发;以及从事企业管理、商业与金融管理、海关与税收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工作。课程设置偏应用、测试和材料。毕业学分比我校微电子专业毕业学分稍少。
综合分析,以上五所知名高校电科专业培养方案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在它们的基础上,总结比较修定了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
3 学生调研
本次教学计划的修订,还完成了在学生中的广泛调研。通过55套的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可以看出,对于整个大学期间已有的教学计划,需要修满的学分数38.78%的学生认为很合理,完成没有困难,44.90%的学生认为比较多,尤其个别学期课时太多,只有12.24%的学生认为比较少,仍学有余力。因此在本次的修订中学分数略有下降。
对于哪门课可以不开设的问题,27.69%的学生认为数学物理方法可以不开,而选择其他课程的比较平均,也比较少,都低于10%。
而对于需要新开设的课程,14.3%的学生选择半导体课程实验,12.70%的学生选择集成电路的工程实践与应用,11.11%的学生选择C++,其他课程的选择都低于5%。
对于已有课程需要加强课时和内容的,19.74%的学生选择半导体物理,这可能和该课是考研必考课程有关,15.79%的学生选择版图设计,13.16%的学生选择数字电路,有9.21%的学生分别选择集成电路与CAD、模拟电路,其他课程的选择都低于5%。
近50%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半导体物理和模拟电路对考研或出国很有帮助,而如果是以工作为目的,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电路类课程比较重要。在此次方案的修订中也仔细研究和考虑了学生的意见。
4 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根据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科特点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本专业的特色建设,主要专业方向仍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微电子器件设计和MEMS设计。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并考虑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根据工作的要求对教学中的课程进行专项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在通识教育类课程中仍然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程序设计等。尤其需说明的是,这次修订中增加了综合素质课程,包括语言与文化类、美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类及科学与技术类。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中设置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及电工电子实验等。这是所有电类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另外增加了跨专业大类选修课,在此类选修课中设置了物理学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三个方向,使得学生具备更宽泛的工科基础。
在微电子专业的专业课中安排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器件物理、通信原理,这些课程都是基础理论课程,是为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打下基本的专业基础。考虑到工程认证的需要和学生的意见,在集成电路与CAD的课程设置上,专门增加了16小时的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和操作技能。在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置中,专门分开设置了各48小时的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这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也算是我专业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使学生掌握初步的集成电路设计知识,加强了学生的集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在微电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VLSI版图设计基础、片上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设计、MEMS与微系统设计、新型微电子器件、通信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涵盖了微电子方向的器件设计、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等各个方面。更增添了半导体封装与测试,薄膜晶体管导论等选修课。更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实践课程的内容上,需要工程认证的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必须要达到30%以上。除了已有的通识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未做改变外,重新设置了32小时的集成电路设计实验课和32小时的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还增加了32小时的工艺实验,这也大大加强了实验和上机比例。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尤其是微电子课程设计,将进行较大的改革,要求改革后的设计内容不仅与本专业紧密相关,而且要全面运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今后还要继续开展半导体材料实验和晶体管测试实验,并编写相关实验教程。基于以上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覆盖微电子产业前端和后端工序的微电子实验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5 小结
总的来说,微电子学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通过到其他相关高校广泛调研,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特对已有的教学计划做出了有效修订,对很多课程做出了调整和完善。相信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各方面的建设,修订过后的培养方案一定更合理和高效,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微电子学领域人才,为我国的微电子工业做出贡献。
作者:方玉明 来源:价值工程 2013年3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