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法律规则(简论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 29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摘要 公司是以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对外担保,是公司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是公司以自己名义和自身财产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作为一种影响公司资产的行为,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合理设置十分的重要。

  论文关键词 公司 对外担保 股东权益

  一、公司对外担保

  公司是以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作为一个商主体,其作主要的特征就是营利性,公司对外进行各种活动也主要是围绕营利性这个目的所展开的。公司对外担保,是公司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是公司以自己名义和自身财产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这种担保不同于公司为以自己的财产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在公司以自己财产为自己的债务提供担保的情况下,由于公司可以直接获得融资,所以一般来说这种担保对公司是有利的,而对外担保则不尽如此。对外担保会对公司所有资产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公司所有资产的减少,这与公司营利性的本质特征相悖。同时公司对外担保还可能变相违反资本确定原则,不利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资本确定原则要求股东对公司的投资不能以任何形式撤回,而大股东往往可以利用担保暗渡陈仓,变相收回出资,严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二、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规定

  我国原《公司法》第60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它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同时,在214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本法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责令取消担保,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将违法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归公司所有。与此相对应的,在最高院颁布的《担保法解释》第3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60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上述规定来看,原公司法对对外担保行为在实体上是有限制的,即对关联股东提供担保和个人债务担保作出了约束,但由于表述的不明确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原公司法将对外担保的此条规定置于了分则中的“有限责任公司”一章里,而没有置于总则之中,这就使得此条是针对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能力的约束还是只针对董事、经理越权行为的约束造成了理解上的不明。但无论作何理解,法律的原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进行对外担保活动。
  诚然,从经营安全和维护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角度来讲,对公司对外担保进行一系列的限制可以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实际控制公司的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将上市公司变为大股东“提款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种担保方式存在风险,向本公司法人股东或者与本公司有关联的企业提供担保,既是公司担保权能的体现,也是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选择方式。公司在经营中难免会有资金短缺的情况发生,需要向金融机构借贷,而金融机构为了减轻风险,大多会要求公司提供相应的担保,比较而言,由于公司获得与自己有关联关系的公司的担保比较便利,在实践中关联担保大量出现。新《公司法》吸收了近几年来证监会等部门发布的一些规定,将公司进行对外担保的规定细化为以下几个条款。《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第105条规定,本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转让、受让重大资产或者对外提供担保等事项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的,董事会应当及时召集股东大会会议,由股东大会就上述事项进行表决。新《公司法》的规定中,赋予了公司个多的自治权,一方面肯定了公司进行对外担保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担保数额和表决程序上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构建了合理的机制。公司既可以为关联股东也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提供担保在数额上要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时还规定了关联股东回避制度,以保证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公司之间并购、相互参股持股等资本运作大量出现,上市公司关联担保行为也愈演愈烈,由于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更有可能危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影响市场正常经济秩序,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行为作出了特别的规定。新《公司法》第122条规定了上市公司担保金额限制、表决权限制,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根据新公司法的变化,由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专门针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进行了规定,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程序决议和对金融机构放贷行为的规制两方面进行了约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应当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审批对外担保的权限及违反审批权限、审议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应由股东大会审批的对外担保,必须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批。《通知》在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担保审批行为方面,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受担保时,必须依据《通知》及公司章程等其它规定,认真审核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申请的材料齐备性及合法合规性,对外担保履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程序的情况,对外担保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贷款人的资信、偿还能力等其他事项。



  三、我国公司担保规定的法律分析

  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可以进行对外担保,但公司进行对外担保要由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这就对公司对外担保设置了程序上的一个要求,即对外担保的决议必须要有这个程序上的要求。全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特殊,全资子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即母公司,而全资子公司要对外担保必须有股东会作出决议且决议中要求关联股东回避,这样的规定就使得全资子公司对母公司进行担保时无法按程序作出合法的决议。决议上的瑕疵使得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进行担保陷入了一个困境。
  法律之所以对公司对外担保进行一系列的限制,就是为了平衡对外担保可能带来的相关人的利益的损害。对外担保是一种资产减少行为,会影响到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在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情形下,由于全资子公司只存在一个股东,即其母公司,而对外担保的对象还是其母公司,所以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公司法》第22条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在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情况下,由于股东即为母公司本身,发生这种股东撤销的诉讼可能是基本不存在的。
  而对于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还是存在着受损的可能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人,子公司对自己的债务负独立的清偿责任,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如出现担保履行的情形,而子公司的经营状态又不甚良好,子公司资产的减损势必会影响到债权人债权的行使。在这种情况下,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在决议上的瑕疵是否会导致担保行为的无效呢?《公司法》中并没有规定债权人的撤销权,债权人不具有直接提起担保无效的诉求资格。但债权人利益受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依据这条规定,对于滥用股东权利进行关联担保,损害债权人的行为,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股东来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债权人来否认此项担保无效的情形也可以排除。
  《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承认关联担保效力的同时将表决权回避的程序性要求与决议撤销的效果相连接,给与了程序绝对的法律效力,以达到一定程度上防范大股东独裁、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受损的风险。但这种程序上的规定却规避了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的这种情形,使得现实中存在的这种担保现象出现了效力上的尴尬。如全面的的否认此种情形下担保的效力,既不利于交易安全的实现,阻碍债权人权益的实行,也限缩了公司的合理的融资担保途径,不利于公司利益的实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平衡关联担保中各方的利益,需要在法律程序的设定上加以完善。
  对于全资子公司向母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应该在《公司法》中设置其他的担保实现程序,使得此种情况下的担保能够有效实现。由于此种情况下只存在一个股东,无法实现关联股东回避制度,此时就不应由股东会来进行对外担保的表决决议,可以由董事会作出对外担保的决议。对于债权人权益损害的情形,可以设定一种优先债权的偿还原则。
  深石原则,又称衡平居其次原则,是指在控制股东与从属公司存在不公平关联交易情形下,从属公司支付不能或宣告破产时,不论是普通债权还是优先债权,控制公司不能与其他债权人共同参与分配,或者分配顺序应次于从属公司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受偿。深石原则,一方面能够防止母公司在子公司破产前,为自身利益的需要,故意通过借贷或其他方式掏空子公司,减少关联交易对子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在母公司出现滥用控制权,进行不公平交易或造成子公司实际上人格不独立之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借鉴深石原则,台湾地区公司法369条规定了两种制度,一种是禁止抵消制度,即控制公司在对从属公司应负的损害赔偿限度内不得主张抵消;另一种是劣后受偿制度,即从属公司破产、解散或重整、特别清算时,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债权应次于从属公司其他债权人受偿。
  针对母公司对子公司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侵害,引入深石原则能使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尤其能有效防止控制公司将自己的风险通过不正当手段转嫁给从属公司以逃避债务。我国《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关联交易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没有关于其他债权人利益直接保护的规定,因此立法上可引入深石原则,建立控制股东劣后受偿制度,确保从属公司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实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关于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规则(下列广告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