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经济进入了结构转型的新常态,制造业也随之进入工业4.0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在工业4.0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开始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型。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我国经济贡献大,拉动效应明显,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抢抓机遇,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工业4.0时代的汽车产业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它是继蒸汽、电气和信息三大时代之后,制造业又一次的升级。它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构建以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代表,已经成为工业4.0的先导阵地。当前,在推行工业4.0的进程中,各主要发达工业国纷纷将汽车产业作为突破口,例如德国构建了以国家工程院为政府主管、弗劳恩霍夫协会为智囊、宝马等为整车制造商、博世等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西门子等为设备提供商,并以核心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综合示范体系。
工业4.0所描述的“智能制造”,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至关重要,是做强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和战略制高点。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行动计划,其内涵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2025”已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它的有效推广和实施将决定中国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佳载体,理应成为最佳切入点。汽车产业如能实现工业4.0,将带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实现4.0,引领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助力突破中产阶级陷阱,实现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为2459.8万辆,从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以来,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5000万人。连年的产销增长、高比例的税收以及巨大的就业和消费市场的拉动,使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然而,表面的繁荣并不掩盖深层次问题,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核心技术依然缺失
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发动机、变速箱、车身、汽车电子及整车设计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的代差。无论是零部件生产,还是合资的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和工艺均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技术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跨国公司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来控制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采取遏制战略。以零部件为例,发动机管理系统、动力匹配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等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全被跨国公司垄断,80%以上的零部件市场被独资和具有外资背景的合资企业控制。国内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仍处于散、弱、低的状态,难以和国内整车企业形成系统固定的产品衔接关系。零部件技术受制于人,整车核心技术自然无从谈起。
2、产业运作严重失衡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集团公司都在中国找到了一个或多个合资合作伙伴,带来了70余个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销售据点,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事实证明,我们从合资中可以学到现代汽车生产方式,但却难以真正得到和掌握核心技术。相反,跨国公司控制和垄断核心技术,使我们的汽车企业对跨国公司形成技术依赖,从而难以实现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
3、规模效应未能显现
至2015年底,全国汽车企业共有168家,其中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集团)65家,零产销和年产销不足千辆的“壳公司”企业(集团)占了所有整车企业(集团)的一半还多。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国内乘用车(指狭义乘用车市场,不包括微客)销量前十企业依次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神龙汽车,仅有六家企业销量破百万辆。产业集中度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0%,而且绝大多数是合资品牌汽车,远不及欧、美、日90%以上的产业集中度,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产销能够进入全球前10名。
4、中国品牌形势严峻
近10年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汽车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批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但总体看,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仍不容乐观,困难重重。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技术工艺水平、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合资、进口品牌车企依仗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挤占原本自主品牌汽车占优势的中低端市场,其生存空间被压缩,生存环境恶化。
三、工业4.0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真正强大,自主创新是唯一道路,工业4.0是一个弯道赶超的良机。面对挑战,我国汽车产业应充分利用自身龙头产业的优势,进行区域化和全球化整合兼并。对内,追求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降低采购成本。对外,加强与移动通信、软件服务等行业的有关合作,建立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攻关,协调发展。
1、产业规划必须要有战略性
推行工业4.0,实现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各方的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对于国家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深远意义,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并担负起标准制定、基础建设、安全与保密、人力资源培育和创新激励等各方面重任。对于行业而言,应积极构建行业内和跨行业的平台,推动相关措施落地;企业要以龙头产业的核心企业为中心,凝聚相关的中小企业,形成集成创新、智能制造的有机整体;高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智库,要为国家战略、行业标准献计献策,深入研究转型期的模式、装备、技术等,做好高参,同时承担起具体培养合适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国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市场,完全可以自成一极,我们的制造业体量庞大、体系健全,网络创新意识强,此外还有后发优势,这些都将为我国实现工业4.0提供有力的支持。
2、发展眼光必须要有超前性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在传统技术上追赶已有很大突破,在数据控制方面并未落入下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有赶超之势。同时,我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的层面和覆盖面,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在工业4.0时代,产业间应该交叉联合互通共赢,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思维,要利用数据平台进行模式创新,模式创新可以引领技术改造,形成新的业态。阿里巴巴牵手上汽,乐视牵手北汽,华为先后与东风和长安两大汽车公司签约,就是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3、技术发展必须要有针对性
首先,未来的汽车在技术、材料、造型、布置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具有“IQ”、能够像人一样思维的智能汽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汽车不仅担当移动工具,还将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智能汽车将在理解人、解放人、帮助人方面将人的能力最大化延伸。其次,未来汽车的使用模式一定是以“轻拥有、重使用”的汽车共享为主,使兼顾百姓用车需求和节约型汽车社会建设成为可能。特别是自动驾驶将推动全天候的汽车共享,将成为一种新的汽车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尚处在“工业2.0”至“工业3.0”中间的我国汽车制造业来说,应做到坚持三个并重,即传统汽车技术与电气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并重;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并重;国家主导与企业跨界并重,用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4、生产消费必须要有互动性
智能制造将使汽车这种大宗、复杂商品的真正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可能,“需求端”与“生产端”直接连通。消费者与工厂直接对话的C2B(消费者to制造商)模式将成为主流,C2B将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更准确地反馈给汽车制造商。消费者与制造商的长期有效互动,将催生和促进智能服务的有效发展,使智能制造向智能服务自然延展,而B2C(制造商to实体营销店,如汽车4S店)和C2C(实体营销店或电商to消费者)模式将失去意义。同时,B2B(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协作互动将空前紧密,使我们固有的生产消费产生颠覆性改变。我国企业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良机,发挥网联技术的优势,将其用到极致,更快、更好、更便宜、更灵活地向客户提供优质汽车产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通过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整个中国制造业达到工业4.0的境界,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作者:任征宇 来源:当代经济 2016年1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工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