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论述西方行政管理的发展阶段(西方行政学说史的整体学说)

2022-11-30  本文已影响 30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中西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研究比较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紧紧围绕国家治理和社会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有着明确的学科研究对象,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是现代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门“显学”。因而该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学科的教学重点,以学科特有的培养目标为中心。西方行政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国外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研究状况


  目前国外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体现在适应全球化、政府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等方面,具体研究领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拿来主义”和“本土化”相结合西方行政管理学创始人威尔逊(WoodrowWilson)在19世纪末考察了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国、德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之后,为美国提出了一条“拿来主义”的发展道路,他指出美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既要借鉴法国、德国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的先进经验,但必须将其“本土化”,以坚持美国自己的政治道路、坚持美国自己政治道路、坚持美国自己的特色。我们从美国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不可否认,借鉴和吸收国外行政管理学的优秀研究成果也是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这种吸收也应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吸收。


  1.2按照学术规范性来进行学科建设的原则国外行政管理学科在相当程度上坚持了按照学术规范性来进行学科建设的原则。德怀特沃尔多(Waldo,D.)说:“公共行政学既是知识探索的一个领域,一门学科或一种研究;也是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行政学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以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范畴和方法体系;也就应有学术研究的固有规律。可以说,行政学正是按照学术规范所固有的规律来开展其研究活动的,从而揭示国家行政活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规范性,也就是强调学科建设必须遵守行政管理学学术规范的固有规律,抛弃那种把行政管理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没有学术规范,就没有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学科体系。


  1.3多学科综合的学科取向在突破单一的政治学取向和单一管理学取向方面,改革开始注重在多学科综合上走向创新。行政管理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应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取向;应面向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相关领域。特别是随着当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digitaleconomy)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多元的综合研究方式为行政管理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各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互补,运用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来解释与解决行政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罗森布卢牧(Rosenbloom,David)提出:“公共行政就是运用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方法来履行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部分进行规则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戴维奥斯本(DavidOsborne)、特德盖布勒(TedGaebler)提出,“把企业或私营部门经营的一些成功的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公共部门中来,主张政府应像企业那样引入竞争机制、树立顾客意识、视服务对象为上帝”。胡德(Hood)从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吸取要素,以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以“理性人”的假定为依据,提出政府公共行政应实行绩效管理;以成本——效益分析为依据,提出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与评估。HoodChristopher,Apublicmanagementforallseasons?,PublicAdministration,Vol.69,1991No.1.这种多元的综合研究方法还使公共行政由注重行政环境的变化对政府公共行政的影响到注重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结果,包括注重公共服务的网络结构(structureofpublicservicenetworks)、高绩效体系(high-performancesystems)和顾客服务(customerservice)。这都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方法论和具体内容上的借鉴。总之,目前国外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学科建设的指导原则上,而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2国内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状的描述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定性分析方面。


  2.1关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课现状的研究陈振明指出,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因此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过去的发展历程、现今的实际状况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互联网调查方式,对中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但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结论。如我国行政管理本科与硕士课程的设置总体上是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其中纯管理类、经济学类、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在两个层次上的比例都较低;培养偏重学术性,而对应用性重视不足,其突出的表现是不重视案例教学,不重视实践环节等;很少有学校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行政伦理方面的内容;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差距不大,等等。


  2.2课程体系设置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趋势陈振明认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务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需求,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应采取的改革措施:①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课程及内容,重视行政管理专业教改研究,进行行政管理教学理论体系创新,改造行政学专业旧的课程体系,大量增加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形成适应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需要的教材系列。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以科研助教学,以教学促科研。③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研究生教育发展推动本科生教育发展,④推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加快教学方式的现代化。⑤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与培养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这些改革措施都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2.3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查国内学术界围绕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查:党政部门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山大学)本专业历届毕业生意见、(中山大学)本专业在校生(四年级本科生)的有关意见等调查。调查结论如下:第一,与1998年的有关数据比较,录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党政部门的百分比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被党政部门录用的毕业生最多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专业、中文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第二,与1998年的调查结论差不多,录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党政部门一般安排这些毕业生从事文秘、综合协调、人事管理、机关事务等工作。第三,对于预计未来几年内是否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回答“需要”的党政部门百分比较高,与1998年的有关数据比较,有显著提高。第四,对于目前及以后几年党政部门“最需要”或“其次需要”哪些专业,选择行政管理专业的党政部门很少,而选择中文专业、计算机专业、法律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党政部门较多,与过去数据相比,选择需要法律专业的党政部门显著增加。可见,党政部门较为重视的主要还是文字功夫和计算机能力,需要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第五,党政部门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中,需具备的能力按被选择次数从高至低排列依次是: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需具备的知识按被选择次数从高至低排列依次是:行政管理、法学、中文、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第六,在党政部门对行政管理专业的部分课程的重要性的评估与有关课程设置的建议中体现了对实用性的强调。


  2.4关于行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策略的研究要完善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从缩短理论课时入手来解决问题,只有缩短课时,才有可能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学生才有时间去消化所学,思考问题、发展个性;也只有缩短理论课时,教学实践环节才能加强,而实践环节的加强对我们办好行管专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加强实践性是行管专业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高校行管专业普遍欠缺实践环节,大多数教师从学生到学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缺乏与政府的交流,教学和研究基本上都陷入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缩短理论课课时只能对一些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删除一些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并缩短每门课的课时,一句话减时增效。通过反复斟酌,我们把本来是64课时的课减为48课时,把许多原本是48课时的课减成了32课时,(总课时减为2500),这样不仅达到了缩减理论课时的目的,而且逼着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而科研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正所谓教学相长,作为学生,他不能再依赖教师给他讲得头头是道,笔记记得清清楚楚,而必须自己去看书,查找资料,思考问题,这样时间长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自然增强了。总之,国内的研究大量集中在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原则及策略上进行定性研究,仍缺乏实证研究,而且在分析课程体系设置上的原因时,缺乏对课程体系设置评估的系统性方法,而科学、易操作的评估方法是发现课程体系设置问题的必备工具,因此,为课程体系评估提供可靠的方法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当务之急。


  3国内外研究比较


  总结国内外研究发现,国内外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涉及到对课程体系的评估时,国内外均无明确的评估方法,而对课程体系的评估是高校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基础,因此,探索如何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评估是当今学术界的盲区。在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时,国内外的研究都局限于用定性方法分析,用定量分析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是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空白。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案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只有评估手段合理、科学,才能准确地发现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探索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策略,这样既能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目的。


  第2篇:浅析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相关研究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定义


  西方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便酝酿着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一场变革,“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这场运动的浪潮波及的范围非常大,其范围现在还在不断扩散,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创新


  1.引入市场机制及管理手段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是存在明显界限的,公共部门中只有上下级之间命令式的管理,市场经济仅存在于私营部门中,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体制中追求官僚主义等问题。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将市场经济引入到行政管理中,在市场机制中使用私营部门的一些管理方法,在公共部门管理中形成一种竞争性局面,使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改变传统评估管理水平


  韦伯式管理模式是为了保证行政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形成的,主要强调固守原则的重要性,韦伯式官僚制组织目前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临时的应变能力,在这种形式下,基层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被扼杀。“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强调行政结果的优先地位,管理人员不再被僵化的程序所束缚,在这种形势下,行政管理灵活性更强,面对紧急情况行政组织可以更好的进行处理,使处理特殊问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3.改变行政和政治的关系


  很多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已经开始了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变革,对原有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塑。


  4.实施分权化


  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管理的形式以集权为主,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官僚体系结构主要以金字塔为主,这种结构直接导致了权利的高度集中。“新公共管理”主张分权,分权的要求就是将公共权力中的一部分分给非政府组织以及非营利性组织,使管理组织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更大,同时也能将基层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更好的激发出来。


  二、我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以及面对的困难


  (一)我国行政改革的背景


  1.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基础有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这些国家的市场经济目前已经非常发达,市场机制处于一种相对成熟的状态。所以这些国家已经采纳了“新公共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之所以在这些国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经济可以得到健康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政府作出过多的干涉。我国的现实情况完全不同,市场经济还未成熟,需要政府进行客观的管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如果政府一味的追求退出,很可能会造成市场经济的夭折。


  2.同西方国家法律健全有距离


  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展开的环境中法制比较健全,所以一些可能会附带的负面影响就会被大大削弱。我国目前所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制度供给不足、法制不健全,可操作性行政法规不完备等。所以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将“人治”转变为“法治”是现阶段我国进行行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与“新公共管理”倡导的官僚机制不同


  西方国家的政府组织以韦伯官僚制为核心,这种官僚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经过长期发展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弊端,“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这些弊端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目前正处于官僚化不足的状态,不可以单纯的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模仿。


  (二)我国行政改革所面对的困难


  1.我国非政府运动职能基础较薄弱


  现阶段我国的行政管理事业已经越来越深入,公共管理职能中的一部分不得不被剥离出来,西方国家因为非政府组织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所以公共职能的剥离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因为我国的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所以会对公共管理职能向社会的转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我国未明确分离政治和行政


  我国政治和行政不分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党政不分,执政党接入政府事务过多,形成了“二元行政”。


  三、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


  (一)完善法律机制为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优越条件


  一定要重视法治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起各种行政法规对于行政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需要建立于完善的法规有行政机关、部门等方面的组织法,各项行政法规得到建立于完善以后,就可以为依法行政提供更加权威性的依据。


  (二)强化政府管理机制职能实施的力度


  我国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不能轻易将管制职能放弃,只有市场经济发展到良性运行的轨道之后,政府才能逐渐弱化管制职能。


  (三)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共管理职能的剥离创造条件


  我国要走的道路与其它国家不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建立一些非政府组织,并保证这些组织得到健康的成长。


  (四)促进官僚制度的建立强化行政管理结果评价


  我国目前正处于官僚化不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对“新公共管理”进行简单的模仿,很有可能会迷失管理体制选择的正确方向。所以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利用,为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结果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五)提升政治人员的责任感强化行政不分问题


  因为受到党政不分的影响,很多官员埋头于行政事务,淡化了政治责任。行政与政治不分的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就是避免出现行政官员淡化政治责任倾向,行政官员要承担起政治责任。


  结语: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一种创新,对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的不同,所以应该与实际情况对其子项进行消化与吸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刍议教育行政管理职能与领导艺术职能(简述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特征)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