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企业用人需求分析(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022-12-01  本文已影响 24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技术型人才培养已然成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众多高校逐步开始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本文旨在从技术型工商管理专业全面发展所面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入手,分析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及存在困难,并从国家、地方和高校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用人组织;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228-02


  1用人组织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调查结果分析


  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我校“工学结合”合作单位的实地调研和对往届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例如区位与专业品牌弱势、专业顶层设计没有与时俱进、专业建设条件投入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如何确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科学定位,使其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是—个当前无法回避,急需研究与探索的现实问题。


  由于受一直以来的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和资源分配模式等影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存在较大的狭隘性,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校内教育课程设置好高骛远,忽视根基等问题。理论上在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致力于实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定位,如: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较为缺乏,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单一的学术型导向培养体制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业不能立足当地发展实情,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地方发展需求,造成了专业发展的诸多困境及社会问题。


  目前,将学历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在一个课程中去实现的现象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养并不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实现统一,并达到互相融通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进入职业岗位并胜任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这是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何实现同一课程中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完全统一,根源在于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调整。


  2构建“双证通融”模式,适应用人组织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学历证书是对于个人知识水平和理论层次的衡量,而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于从事某项工作所需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的衡量。这是两种不同方向的衡量维度,都具有各自独立的考查功能。实际上,两者殊途同归,两者的耦合点是“知识”。学历证书考查的是相对静态的个人知识水平。职业资格证书考查的是相对动态的技术能力,这种“技术”指的是通过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技术操作,处理相关技术问题和进行技术拓展与创新,更新和深化技术理论。同时,学历教育所沉淀的理论知识往往在工作中会转化为相对熟练的技术,两者之问存在很高的融通性。这也正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构建“双证通融”模式的坚实基础。


  3构“双证通融”模式构建思路和对策


  3.1构建双证融通的工作情境实践课程。双证融通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中,课程的相应调整是双证融通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的积累方面要加大实际操作课程在整体课程安排中的比重。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安排真正落到实处,用工作实践来承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并从中不断提高相关技能要求,对于实现双证的顺利融通是非常有效的。以工作情境实践课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做到以实践为中心组织认知学习和技能培养,以顺利实现双证融通。工作情境实践课程是模拟真实工作情景或是进入真正的生产性单位去工作。这种课程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学历教育中学科灌输式学习的教育方式,使得知识转化技术能力的进度得到催化。


  3.2构建双证融通制度中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现双证融通的主导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的机会,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进行综合调查,为双证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打下基础。为确保实现双证融通的顺利进行,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各门课程都必须安排两名教师共同备课,一个为校内主讲教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一个为通过聘请来自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结合与应用教学。课程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改革传统考试模式,以考核过程为主,每门专业课成绩优劣的考评指标以专项技能比武的实训成绩为主。


  3.3构建双证融通制度中的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这种真实情境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加大投入筹建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院校间合作、联合实训等形式实现。根据人才培养特点,按照“三年不断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将部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安排到企业进行。当前,真正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对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很难进行衡量。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申请在课外时间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为了缓解教师管理实训基地的压力,选拔部分优秀的学生担任实训基地的助理管理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又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实训基地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杨应慧,黄志荣.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南昌高专学报2008.3


  [2]张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难点及对策分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7.1


  作者简介:欧阳琳(1983—),女,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基于新形势下国内工商管理现状的新讨论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