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防护服的发展趋势(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2-12-02  本文已影响 49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在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过程中,一个新兴产业在悄悄地被拉动了起来――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从业者关注的背景下,有关职业健康、个体防护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一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在确保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的系统工程中,个体防护装备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调整阶段一样,我国的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历经一段较快的发展后,现在也进入了调整期,既遇到挑战,也迎来了机遇。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


  蜕变


  在我国一些建筑工地、矿山、化工企业,在出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辐射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上,我们会注意到:很多作业者佩戴的个体防护装备,在外形和内在质量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生产的已经没有明显区别了,有的产品甚至在性价比上超过了外资企业。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十多年来,国内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发生了让人瞩目的蜕变。


  应当承认,国际品牌的进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霍尼韦尔、3M、梅思安、安思尔、杜邦等外资企业,以其过硬的产品性能和较好的服务与培训,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它们生产的“从头到脚”的各类个体防护装备,一度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高档市场。


  国际品牌的效应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几年前,国内某个地级市消防局为消防人员采购正压式呼吸器,当地政府一位领导以“必须购买国际品牌”为由,撤销了国内一家企业的竞标资格。而这家国内企业的产品已经在消防领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其产品的一些性能已经超越了国际品牌。大部分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对个体防护装备的选用,早期基本沿袭了原来的采购思路,很少考虑将中国产品列入采购目录。


  产品的落后、信誉的丧失、品牌意识的缺乏等带来的负效应,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国内企业负责人。他们奋起直追,瞄准国际标准,修炼内功,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斥资完善检测检验装备等,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近些年来,一些好的产品不断崭露头角,打出了知名度,提高了美誉度。据了解,在国内的各类招标活动中,先后有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北京等地的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多次胜出,其产品包括防尘口罩(半面罩、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帽、安全鞋(靴)、特种防护服等等。


  一些曾经长期为外资企业加工贴牌生产安全鞋(靴)、防护服、呼吸器、防护手套等产品的企业,在保持一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努力打造民族品牌,有了长足的进展。


  在国内劳防企业中,手部防护产品一直是弱项,但我国生产的各类防护手套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却成为一大亮点。在江苏南通、浙江台州、山东高密和广东高州等地,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生产集群基地,每年的总生产量高达100亿副左右。而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也占到了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一些企业的年度销售总额,显著超越了一些国际品牌公司。年度销售超亿元甚至达六七亿元的企业,已经不是一两家了。一些鞋类、防护服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职工人数,有的在500人上下,多的则会达到一两千人。在一些企业的现代化厂房中,其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可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媲美。


  企业有如此的发展规模和较高的产品档次,再一概对其冠以“小、散、软”,可能就不适宜了。很多企业的实力,已经与“中、小”企业的范畴渐行渐远。在波澜不惊的市场中,国产的个体防护装备开始让国内外人士刮目相看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个体防护装备的生产大国。这一新兴产业,要实现由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是有充足条件的。这个产业的新拐点已经出现。


  拐点


  “拐点”,既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监管和政策的走向及其影响等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指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承传和接续。


  一些较为成功的业界负责人,伴随着创业和发展,大多已在60岁上下,还有的已超过70岁。这些高龄的企业主,大多由原国有企业或体制内的人员转换而来。在每年的展会上,“老老板”的身后,常常可以见到新的年轻面孔。


  很多生产企业是由老一代打拼出来的,后来发展为家族企业。一些企业主的奋斗和敬业精神,造就了企业和产品,企业的发展,与企业主的人品、能力和威望休戚相关。现在,接班的问题逐渐成了一些“老老板”的心结。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下,曾有人向“老老板”建言:倘下一代接班条件有限,自己又难于坚持,就要勇于“淡出”,彻底走体制创新之路,尽早建立规范的公司化管理体制。这个“拐点”要抓好、抓住。对于经过历练、有能力掌控企业的“二代接班人”,大家也同样寄予期望:守成靠勤勉,超越要创新,登高望远,多结交专家朋友。在网络线上线下,敢于弄潮又不被裹挟,进退有度。


  据了解,一些国际品牌公司以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做法,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又较好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欢迎和信任。国内一些产品单一的企业,也在有意学习和模仿,比如在生产的同时,也注册了专业的销售公司,或使生产经营多元化。


  这样的发展举措,以年富力强的老板居多。这些视野开阔、用心开拓的中年企业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较高的学历,在外资企业历练过,有的还曾经是国际品牌公司的高管人员。这些人士中,有的已经向社会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企业由小变大,产品有所创新,销售触角延伸到了发达国家等等。


  总而言之,“家长或家族式”的管理,在小企业是比较有效的。一些产品单一但有着较好声誉的小企业,要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以诚信和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坚守市场。有条件时,不妨“外攀高枝”或与他人“联姻”,以左右逢源、稳健生存。


  聚力


  正是因为企业的转型、传承等出现了“拐点”,很多企业负责人及其高层管理人员,都渴望与业内外加强交流,期望获取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信息,盼望业界出现“抱团效应”,谋求更多的表达渠道,扩大话语权等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业界的成熟和对自身认知的变化。业界的觉醒,为企业自我组织、自我服务,为促进相关协会深化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业内部分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认为,企业联合组织或是相关协会,可以先行开展一些尝试性工作。这里有一个背景,2013年国家煤监局开展了一次煤矿企业劳动防护用品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之后,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批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到煤矿调研,以防护服和布料生产企业为主。不想,许多得知信息的知名企业不请自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已落实到防护服的设计和生产中。


  由此引发开来,相关的工作可以有组织地进一步开展。可以选取重点企业,有计划地开展个体防护装备的专项调研及宣贯,如:石油石化、电力、冶金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大型企业。调研可以邀请有关新闻媒体随行,把调研及宣贯活动办成一次宣传新产品、新标准、新技术的劳动防护教育普及活动。


  由于生产企业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考虑在业内外开展劳动防护产品的推优活动。参与推优活动的产品将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荐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进行调研,整合分析信息,可以进一步发布“中国劳防用品产业报告”。与此同时,行业组织还可以与相关的国家专业标委会联手合作,参与标准的制修订。


  上述设想,很多企业都表示认可,愿意参与并承担相应的工作。在各地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才起步不久的局面下,这些工作也完全可以得到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支持,甚至可以开展互动工作。作者:蔡忠。本文来自《中国个体防护装备》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导则(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实施范本)上一篇: 供电所管理创新(供电公司管理创新)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