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先根据自己的经验逐级进行展开
1生产成本
1)设备稳定性
只有稳定的设备才能保证持续生产的能力,而对设备稳定性的投入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设备的预防性(ts:7.5.1.4);
这里,可能会涉及到的成本投入部分,主要是验证稳定性的试生产及关键设备的备品备件;
针对试生产,在大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试生产是验证产品的可靠性,而忽视了试生产对设备的稳定性的验证功能;cpk分析中,cp(精确度)的值就可以体现该设备在试生产中的稳定性(这里不讨论ca,是因为ca值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或设备参数等方式来获得满意的结果)。这一块,我一直关注的是相关数据体现在柱状图里的图形集中度。此项工作做好,剩下的就是参数的调整了,这相对会比较快速与有效;
针对备品备件,这是大多数企业经常忽视的。从应用上来说,备品备件无法直接参与生产,也就无法直接体现其价值。它的作用主要还是隐性作用。当设备由于零部件出现异常,修复是在所难免,而从生产的持续性来说,直接使用备品备件,却是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法。
2)设备利用率
在企业里,特别是在制造型企业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设备是被搁置的,原因大致是用不到或者是坏了。
针对“用不到”,这是成本里最大的浪费,一来,设备产生不了任何价值,二来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对其进行维护与保养。这种设备如果确定用不到,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变卖了。
针对“坏了”,如果这个可以忍受,说明现有的生产并不会因为坏了的设备产生瓶颈。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公司的营业规划,从而确认公司是否还需要这个坏了的设备。如果不需要,变卖了吧。不然就需要考虑尽快将其恢复,以便尽快的产出价值。
针对这部分,我最大的得益来自于“像赢家一样思考”这本书,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3)员工利用率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自己亲自参与过“二个人操作一台”到“一个人操作一台”再到“一个人操作二台”的完整经历,深感到,人员的合理利用,是生产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造成“二人操作一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老员工带新员工(这个持续性不强,可以忽略)、技术搭配等。我经历的是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二人操作一台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观察与模拟,我将原来的纯手工操作的方式,改成了半自动的操作,从而将“二人操作一台”变为“一人操作一台”;
即使是一人操作一台,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时间是“机器在等人”;
因为机会,我由一厂调到二厂,原有的设备也变更为最新自动设备,这时,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个人完全操作一台设备,我们将设备摆成了一个直角,员工就在二台设备之间做转体运动操作即可。同时为了便于员工的操作便利,我们也改进了原有的辅助设备(产品取下后的摆放车),将辅助设备的高度调整到员工取下产品,一个转身即可将产品放入到摆放车里,减少了员工可能的身体弯曲的动作。从而为员工的操作争取了更多了时间也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强度。
员工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宁可让人等机器,也不能让机器等人”
2设计成本
1)选料成本
在当今产品多元化的年代,同一性能的产品很少具备垄断性,在满足某一性能的同时,辅以价格的考量来进行选材,当然会对产品的成本有一个很好的降低效果。
2)利用率设计
原材料利用率(这点主要在原材制造商,而对于组装型企业较少涉及),减少边料的产生,增加拼版的紧凑性
3)试生产控制
这一块,大家都已经逐步意识到试生产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过成本试生产的成本控制却有很多是不惜成本的状态。
如何利用好doe,或者六西格玛中的dfss?
用适量的试生产数量,用最短的时间,全方面的确认出最佳的参数与效果。
有多少人对fmea有足够的认识?
在很多部门,对fmea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应付客户上,个人认为,fmea能发挥最大功用的地方,还是在工程设计端。“以史为鉴”,fmea是以往经验的沉淀,对于设计部门避免重复历史问题,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避免了重复问题,当然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保障。
3品质成本
1)来料验证成本
品质部,做为企业的一个辅助部门,本身是不会产生直接价值的,他的价值体现在来料、过程及产品交付后的重量保障中。他的成本消耗也大都产生于验证中。
来料验证,主要集中在检测设备中,如相关的尺寸量测用、禁用物质检测用等设备与仪器。
当必备的仪器与设备添置后,这部分就转为了固定成本,新增的成本项将会固定的用于设备与仪器的维护及保养上。
2)过程验证成本
这块成本的投入,也与来料验证成本的投入相似,大都是固定成本及后期的维护与保养。
过程验证会涉及到过程是否持续、稳定的生产良品,所以过程检测设备与仪器的维护与保养,也就越发的重要了。
4营业成本
1)产品组合
不同的产品组合,涉及到产线的切换效率的问题。对于产线来说,产品组合当然是越单一越好,这样,可以保证产线的切换最快完成,或者无需切换,直接就是连续生产;
当然,上述对于众多的oem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不断的跟上市场最终用户的需求,“量小,多批”正越来越成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手段。
如果我们无法选择单一的产品,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在某一时段内,尽量选择相似产品的订单来进行生产。
其中涉及的环节,包括,营业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产能及现有生产计划的了解。还有与生管的及时沟通。
2)周期成本
在订单可以满足“产品组合”的要求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个周期成本,除去在正式生产时与生管协调的这一部分,往往会被忽视或轻视的时段,就是试生产的周期。
由于试生产的过程,也是一个验证的过程,针对其中的种种突发的问题,对于整体周期的影响甚至是最终是否可达成量产,都起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部分,考验我们的是对于以往生产经验的总结,fmea的不断积累,将成为重中之重。
每一次的失败经验,我们都必须及时把他沉淀起来,并最终为我们之后的生产起来积极的警示作用。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针对很多的跨国企业,特别是现在的台企,存在着一个冗长的申请、批准过程。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放权的问题。个人觉得,最好的就是将原有的跨度过长的“纵向管理模式”转变为当地的“横向管理模式”,借助当地人的团队智慧,来取代耗时的远程遥控。
5 仓储成本
1) 库存量成本
原材“零库存”,现在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而要全球都做到“零库存”,这又是不太现实的。
所谓的原材“零库存”,其实就是一个“化整为零”的过程,以供应商的库存来取代自己的库存,因为分散了,所以,相对的库存压力都会是比较小的。
上述是针对原材的库存。
针对成品库存,要做的就是及时清理,及时消化。
当“安全生产量”产生后,我们在正常的订单要求下,还会适当的放量生产。这样,或多或少就会造成一部分的产品冗余。如果客户同意消化的倒也好,不同意消化的部分。最难免成为了我们自己的库存成本消耗品,即占用空间,也占用人力与物力;
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合约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内展也是一种解决成品库存的一种方法。或者直接将成品转移客户销售。
考虑到时效性,相关的成品,最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消化,以期可以卖个好价钱。
2) 库存流动率
这一部分,是针对过程的,针对原材,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上述的转稼至供应商的“零库存”方略,那我们可以再做到按生产计划选择入库的原材及时间,以期做到最大程度的“到,即用于生产”,保持流畅的流动性。
针对成品,也要做到及时出货。针对安全库存,适量的保存即可。
针对此项的模式,大家完全可以参考美特斯邦威的生产模式。
6 管理成本
1) 人力资源成本
人,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企业营运成本中最为明显的。
“用人不当”,这是用力资源常见的消耗成本的一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或好、或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经过几年的工作后,我有着自己一套的选人方式,看性格、动手能力、处事原则、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同时要真正的找到适合的人才,情境模拟,是我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方法,在面试的时候,当场以一对多的方式,以我为例(反面的,就是他们提的要求,我拒不执行),看他们将以何种方式来说服我,同时观察他们的表现。这个过程很有趣:有不耐烦的,有耐心而不得要领的,有一针见血的,有针锋相对的。不管如何,此时是观察一个人是否合适的最好的机会。这样经过层层选拔,自然可以找到适合的人;
“培训不当”,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管针对什么样类型的人员,都进行统一的培训内容。这固然看起来是一次完成,节省了成本,却为后期的重复培训,造成了无谓的成本浪费,同时还要承担员工培训过程中的员工失误。“培训他们最需要的内容,之后再补充相关理论基础”,这是个人认为最为见效的
培训方式。“因材施教”应用到培训上应该就是“因岗施教”。以现在的rohs要求为例,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了解所有禁用物质的元素及标准的。产线的员工,只需要注意分类及标识的识别即可。进料检验人员,需要完整的掌握元素的相关知识。“因岗施教”可以缩小部分的培训成本,同时也可以让受训人员最快的掌握马上可以应用的知识。
“人员冗余”,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冗余?大家在注重多能工的培训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细节,多能工,是否在做多工种?这点,需要结合在生产成本中所涉及到的“人等机器”还是“机器等人”来考量。
“能者多劳不多得”,这是很多企业典型的特点(也许,这应该称为坏的企业文化),这种情况的持续,必然导致一种结果“人才流失”。员工有多方面的需要,最基本的,还是钱。做为员工努力的源动力,如何协调呢?我使用过这样一种方法:在不改变总工资(包括变化的总奖金),员工的基础工资我是不会去变更的,毕竟有劳动法保护吗!对于奖金部分,我会做足够的透明调整。真正做到能者多劳多得。前提就是:透明,公平,公正,及时(每月操作一次)。这样,不改变总资金的前提下,又能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2) 耗材成本
公司的耗材部分,基本是一笔常态的支付成本。是否每笔都有所用?或都必须用?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员工操作时必须的一个辅助耗材,如:无尘布,酒精等。打个比方:公司推行5s,而员工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工具(如扫帚等),这样的5s还能推行吗?如果产品对环境有特殊要求,那员工还会有那份心情去认真对待吗?
3) 资源消耗成本
水、电、气,这些都是资源,特别是当下,各项资源在不断提价的前提下,如何做到这一块的成本降低?随手关水,人走关电、空调、电扇。这些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资源,还包括公车,备用雨伞等。做为公司的资源,合理的调度好公车的使用,及公共资源的维持。
7 采购成本
1) 这与工程的选料成本相似,可参考上述内容;
2) 员工提成,不用说这已经是公共的灰色收入部分,处理这一部分的最好方式,可以像正规划山寨机的方式一种,把这部分做为员工的激励部分来处理。
上述的几项成本均不是单一存在的,有很多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想互关联的。彼此之间如何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最需要各自的发挥了。
我在这里,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理论化的语言。辅以自己个人的一些经历与收获,力求将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可以用直白的描述来进行。
写这个,因为一直是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的,所以持续了很长时间。同时,能过这一段时间的总结,也逐渐明白了,“成本”是企业运作的根本。
不论是营业,生产,还是品质,无不包含着“成本”。
前一段时间与一位已经成为项目经理的朋友喝酒,他告诉我“现在只关心成本”,一开始,我还不太容易理解。现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重新梳理,“成本”也将会成为我自己管理过程中的重点。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