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方向)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 59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作者:赵承辉 陈晓月 周艳波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 对策 展望
 论文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阐述我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与特点,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乡村旅游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是蓬勃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政府发展旅游的主导战略指导下,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促动下,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传统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了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各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1乡村旅游的形式与发展特点

  1.1我国乡村旅游的形式
  按照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农园采摘形式。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作为农村旅游获取收益(如利用荔枝、桔柑、杨桃、葡萄、橄榄等果实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二是农业生产技术或生态农业园形式。主要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的一些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环境为主,使之成为生产花卉树苗进行买卖和观赏相结合的花卉园;三是畜牧观赏狩猎形式。利用牧场、养殖场、猎狩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情趣;四是乡村文化或乡村休闲旅游形式。以乡村地居留、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方式,理解和享受自然、淳朴的农家饮食和文化特色。
  1.2我国乡村旅游特点
  1.2.1资源分布广泛、内容多样。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纬度跨幅大,除高山、沙漠等少数地区外,广泛分布着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民,他们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世代不断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资源。因此,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极为广泛。同时,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物质成分,又有非物质成分。旅游资源多样化的组合形式,决定了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区等不同的农业景观,集镇、村落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又有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1.2.2乡村旅游产品地域性强、整体性鲜明。乡村旅游产品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不同气候带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带。而由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和文化环境,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日庆典等。这种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复杂而和谐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1.2.3乡村旅游活动规律季节性不强、淡旺季不明显。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的休闲特性,来自大、中城市的游客,其活动就不单纯以观光式的大众旅游形式为主,虽然随四季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运行规律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但以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春之花、夏之绿、秋之实、冬之作”等等,却可以展现给都市的人们不同丰富景观与乡村文化氛围,从而与传统的旅游活动淡旺季有所区别。

  2我国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2.1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就业
  2.1.1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巨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关联产业4.3元的收入,而该乘数,在经济落后(边际消费倾向更大)的地区还要更大。
  2.1.2促进多种形式副业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务农为主要就业形式,往往无法达到充分就业,而旅游业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从事副业的好机会,农民可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通过生产有乡土特色的小商品,提供农家住宿餐饮,采摘当地土特产出售,充当导游轿夫等多种角色来实现就业。这不但能成为他们进行充分就业的有益补充,而且在乡村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成为其就业的主要形式。
  2.1.3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国农民无法充分就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知识技能有限,就业选择面较狭窄,无法应对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挑战。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引入农村,为农民接触广大世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将为农民在转向其他非农产业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即使这些农民不从事旅游业而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也有更大机会发展农业的前向生产和后向生产,从而促进其在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2.2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的困境在于有效就业不足,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有助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入。当前,农村发展观光农业,以吸引城市人来农村直接采摘瓜果、花卉等形式,使农民可将更多的农产品顺利出售,避免农产品销路不畅造成损失。同时,将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也可获得更好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会在乡村进行多种消费,如购买有民族风情或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农村享受农家饭和农庄住宿,需要导游及轿夫提供脑力、体力服务等,这些都将使农民获得新的收入渠道,农民可以从提供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地方财政收入有望得到较大增长,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性补贴,从而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农民可以得到更多转移性收入。

  3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而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既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并组织他们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他们的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使他们具备承担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也要重视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地培训。
  3.2科学策划,丰富内涵,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要坚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发展协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精心编制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布局建设规划。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相似、档次不高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
  乡村旅游经营者要以旅游服务为舞台,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让游客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游客长久存在。
  3.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突出田园特色。项目开发要注重对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要创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拓展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把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列入旅游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荐名录。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以协会等形式组团参加省、市统一组织及推荐的促销活动。要鼓励和引导经营户根据导向和消费需求,依托产业特色、生态优势打造品牌景点;依托文化底蕴、特色民俗风情打造品牌活动;依托集观光导游员、民俗风情讲解员、特色活动指导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于一身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队伍打造品牌服务。营造品牌促提高,经营品牌促发展,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3.4加强领导,加大扶持
  乡村旅游是丰富的旅游产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有关部门形成服务合力。因此,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要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款专用,重点用于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扶持,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的奖励,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乡镇和村的奖励。同时,要落实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使办公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能,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4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展望

  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心灵回归的精神家园,是旅游业中日渐绽放的奇葩,是至今保存得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是实现落后农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乡村旅游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扩展和旅游内容的不断更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旅游活动,也必会不断地改变其方式和内容,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重要而流行的旅游方式。同时,乡村旅游也会与各种旅游方式相互结合,共同谋求最佳利益,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前进。
  
  5参考文献
  [1] 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06-5107.
  [2] 李坚.基于swot-pest分析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12):193-194.
  [3] 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新农村建设,2006(1).236-237.
  [4] 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2006,25(1):1-3.
  [5] 秦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715-718.
  [6] 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开发研究,2006(6):72-74.
  [7] 马勇,赵蕾,宋鸿,等.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8] 孙冬玲.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58-63.
  [9] 朱东国,阎友兵.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j].文史博览,2005(8):71-7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管理的意义(生态旅游景区管理)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