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
论文摘要:旅游管理教学应该根据旅游产业特色与需求,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产、学、研”三方面互动培养人才。旅游管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主要通过启发式的比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教学手段,并运用课堂、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系统,直观、真实地开展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
旅游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适应现代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与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步,中国旅游教育发展也极为迅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旅游高等教育从最初的8所发展到693所。同时,旅游教育也日趋规范化,从最初以专科和职业培训为主,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标志旅游专业高等教育正式纳入教育部管理与指导范围,开始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专业目录中的位置。
旅游教育在急剧扩展和发展的同时难免出现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原因一,旅游教育培养定位不准。旅游产业界与学界普遍认为,高等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事实上由于师资、设施、课程设计、教材等方面的问题,一般只是培养了多而不实理论知识,在管理实务与操作技能方面,却不如专科生或中专生的“中间产品”。因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面临着与中专生较为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其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不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缺乏明显的优势,原因是在人才市场,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能够从事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工作,如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好地从事市场营销、策划、计调等岗位的工作;同样,中文、外贸、外语、传播等专业毕业生,则在公关、文秘等岗位显现其优势;信息技术毕业生则在电子商务、网络设计、更新、维护等技术方面更胜一筹。所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面临着与相关学科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其三,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我国旅游产业供不应求只是相对的,目前旅游产业界就业人员素质偏低,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不需要高素质人才,而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没有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技能偏低,而低技能人才被高技能人才所替代是时代的趋势。从1999年、2000年参加全国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员统计分析,研究生以上学历仅为0.7%,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的学历普遍偏低,中专、高中及其以下学历者占51.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7.2%。而未来旅游业必将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空间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增多。
以上情况可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但应有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却被诸多相关专业毕业生所替代,而旅游专业本科生却缺乏替代其他专业的能力。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选择范围日渐狭窄,尤其是发展后劲不足,专业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如何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培养日益显的重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他专业的替代性将越来越小,如何实现这样的跨越成为未来旅游业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旅游教育应表现以下特征:1.厚基础,宽口径,体现旅游产业综合性特征。2.前瞻性与适应性,体现我国旅游教育与国家发达国家旅游业接轨,并与中国旅游相适应。3.职业性与实践性,体现旅游教育与“产学研”相结合,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旅游教育的特征,才能实现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不可替代性,从而避免“中间产品”的出现。
二
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应强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学科交叉为支撑的学科依托发展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学科领域更具特色。随着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日趋复杂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地吸取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且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促使自身的进一步完善,这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更新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随着高等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旅游人才,这种多学科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日益凸现出来。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专业性很强的不可替代性的高素养高技能人才。旅游专业既综合而又有特色,不仅相关学科都要通,而且相关学科相关领域还要精,而这正是其他专业学生所不能替代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替代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能替代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才是旅游教育的成功。
2.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而这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而阻碍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将教学、学习和研究中的直接经验置于高度优先的地位,整合社会的、情感的、理智的和道德的多维度的教育,真正地尊重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我们把意义和真理看作是建构性的,是在学习社区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交谈、思考、写作和批判而逐步地建设起来的。
融会贯通授课内容。教学授课“面面俱到”势必“面面不到”。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宽口径,厚基础”,将专题讲座深入到课程教学中,每节是一个汇集具体知识点的小主题。每章则是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点的讲座。而一门课就是由若干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若干讲座所组成,从而妥善把握深讲、略讲、学生自学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点,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案例教学中强化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强化过程,早在20世纪初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可。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辅助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这种与实际社会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饭店管理领域的有关案例,深入浅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比如在饭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以饭店业真实发生的具体事件为教学资料,经过师生的互动与讨论,共同探讨企业行为与决策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课堂上随时与学生交流,捕捉学生发言中精彩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这种亲验型、参与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有助于构建学院与外部案例环境的网络组织状态。
三
建构主义主张支架式教学,即“预热”、“探索”、“独立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由教师的引导,进入学生自主的探索,教与学的地位发生显著变化,旅游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更要求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即建构主义所广泛重视的合作学习。
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字型机构,“T”字型的“|”主要是指纵向知识,指旅游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而“T”字型的“一”主要是指与旅游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外语等。尽管这些学科不是旅游专业本身,但它们的许多理论、应用技巧与旅游专业的联系极为紧密,对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做好旅游工作起着启迪和指导作用。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同样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并及时了解学生状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在学生的参与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丰富参考阅读书目,拓展教材内容。教材仅仅作为授课重要的依据与参考,不是全部,而授课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要有较大突破,尤其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旅游,相对于较为厚重的传统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兼顾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一定比例的课程内容采用国际同领域前沿英文原文教材及参考资料,促进旅游饭店管理的教学与国际接轨。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和预习,做到温故知新。配合以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以补充相当比例的教材内容。教师开出50~100本有学术影响的涉及相关研究领的中外参考书目,参考书目分为三个层次:教材的必要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专著;拓展学术范围、学术价值重要的相关学科的学术著作。大量的阅读对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专著采取不同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如选取2本学术价值高的专著,要求学生必须精读,并做读书笔记;选取10~20本专著则为重点阅读;另外,选取一本英文专著部分章节精读,其余参考书作为一般性阅读。通过读书和做读书笔记,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点,将阅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使其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此实现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各种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力、人文精神、理论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渐向双语教学过渡。
第三,学生进行科研尝试活动。通过采取课堂演讲和讨论的形式,增进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饭店经营管理问题能力。学生演讲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活动,演讲需要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如论文答辩的形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阐明论文的精彩部分;第二层面老师讲评,指出优点和缺陷,提出修改意见;第三个层面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一篇小论文;第四个层面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反复修改论文,一稿、二稿乃至三稿。
课堂的讲演促进了教学。首先,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准备演讲,取得好成绩,学生不仅要回顾和温习所学知识,用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阅读相关中外文献资料,正是在这样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学海无涯,从而不断求索。同时,在查阅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学位论文答辩作积累和准备。其次,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每小组根据同学特长进行分工,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讲演,在分工协作中充分发挥个人长处,取得1+1>2的效果。加强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再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礼仪修养等方面都得到锻炼。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事实上,早在13世纪的欧洲,就已经形成了“辩论”方式,这样的方式,对后来学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
在实训实习活动中实现“产、学、研”三方面的互动。实行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训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指出:“实训室建设是办好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验室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不仅可以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在人对知识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中发现:“一般人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可见,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室相应教学软件进行操作模拟与学习,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到企业去实习,还将管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反馈到教学过程中,这种不同层面的反复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实现了教学目的。
旅游专业实践性很强,因而深化办学体制,将实践引入课堂,与产业结合培养人才十分必要,在与校外旅游企业结合中,建立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办学机制。比如请酒店业界有实战经验的经营管理者,结合旅游产业特征和课程内容,开出系列讲座,使其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比较成功的国内外旅游院校,大都有自己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希尔顿饭店学院,由希尔顿饭店集团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捐资创办,以特许经营形式隶属于希尔顿饭店集团的希尔顿饭店,与休斯敦大学的饭店学院成为一体,教师和学生同处在饭店运营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我国西安交大、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已经开办自己的旅行社。1994年暨南大学与中旅集团、香港中旅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联合主办暨南大学中旅学院。之后,又有东北财经大学与渤海集团联合成立旅游学院。“产、学、研”的互动带来了旅游教育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老师的作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自主与自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独立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力争从三个层面提高教学的效果,即:第一个层次的“知识”;第二个层次的“方法”;更高层次的“视野”。这三个层面依次递进,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以培养我国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
[2]田里,马勇,杜江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杨小微.世纪之交的历史回声一略论约翰·杜威教育理论对今日美国教育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4]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5]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6]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谷慧敏世界旅游饭店教育名校之美国篇(J).饭店现代化,2005,(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