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议生态旅游景区的打造与提升
一、生态旅游景区的涵义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在国际上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的概念,在国内也是一个新概念,虽然短短几年,却已为大家耳熟能详。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生态旅游景区,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区域。
二、生态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旅游局于2008年发布通知,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也会日益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感知和认可。但是各地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生态旅游理解的误区
生态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人们通常把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相混淆。自然旅游,是单纯的以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包括风景、地貌、水景、植被和野生生物)为基础而展开的以经历和享受大自然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如野外摄影、狩猎、垂钓、摩托车比赛(Healy,1988年)等。自然旅游主要强调的是利用自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和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有时候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而生态旅游会涉及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自然旅游。但是生态旅游又不同于可持续旅游,一般认为,可持续旅游是“所有能够维持环境、社会和经济完整性和自然的、人工的和文化的资源永恒适宜的旅游形式”。只要是能够保持经济、社会、文化各区域间的横向平衡与代际之间纵向发展的旅游形式,就可以认定为是可持续旅游。所以,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思想的最佳模式,但是它仅仅是可持续旅游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两者是部分与整体、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二)旅游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旅游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旅游区的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三)旅游旺季旅游超载现象严重,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
许多生态旅游区没有进行环境容量的控制和管理,在旅游旺季游人拥挤,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氛围。由于旅游季节集中及线路设计不合理,人满为患的现象在一些生态旅游区时有出现。旅游数量过多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使游客产生不良感受,降低旅游兴趣。而在淡季生态旅游区人数又急剧下降产生旅游设施闲置等问题,旅游容量季节性变化很大。如九寨沟旅游区旅游流量主要集中在5—10月,接待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可能的旅游承载能力。
三、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与提升的思路
(一)选择与提炼
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一般都面积广阔、山水相依,有田舍、森林、草场、动植物、山崖巨石、溪涧港湾或者是江河、大漠、海洋等。景区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皆可成景,景观既可以是山体、高崖、巨石、森林、草场;又可以是房舍、古迹、井田、独树、小桥、荷池;也可以是民间工艺、歌舞、传说故事等风物;还可以是日出、月色、天光、云霞、雨雪等气候性的景物;而其中的组合更是千变万化。首先应该对这些潜在的亮点进行分析、取舍、整合、提炼,并赋予更高层次的内涵,而这种取舍提炼以及深加工的过程必要时需要多次重复。
(二)有所牺牲
在景观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而对于生态本身,我们也应该有所牺牲。当然,这种牺牲决不是以破坏生态来换取利益的“短命行为”,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可进入性怎么解决?接待设施如何建设?公共工程和配套设施如何配置?开发,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旅游开发之前和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具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可进入性、游人限量、季节频度、开发时期的阶段性、经济性、游程时间等限制,必须权衡利弊,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一点上,生态旅游和生态休闲的区别很大。生态旅游是特定的动物、植物、群落及整个生态环境为观赏对象,其前提是生态保护,即观赏对象不应受到损害;而对生态休闲来说,“生态”与其说是保护对象,不如说是一种背景、一种手段,生态休闲景区完全可以在科学的分析和指导下,放开手脚,在更好发展、更好保护的前提下,先破而后立。
当然,这种牺牲必须慎重,而且不能违反相应的文物古迹和生态的保护规定。对独特的景观、敏感性强的景观、脆弱的景观景物,必须加强原生原态的保护,如古树、古崖、古井、奇石、奇景旁,任何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规避,或者绕道或者架空或者地设通过;对群生性、非唯一性的植物、石林、山岩,可舍其次而求精;对孤立的、有一定保留保护价值的树、花、草种或植珠,则应以“当留则尽量留,当去则只好去”的原则处置,如步行游道旁的某棵大树,因地形所限无法绕行时,则可去其侧枝保留主干,或者通过创意的设计来造景,使其与环境更为和谐。
(三)添补修饰
对溪、涧、沟、壑,加些踏步的石柱、石桩,或是添制一座小桥、一些栏杆等,则是必须的。对于残缺的有保留价值的岩体、墙体、房舍、匾额、标语、名池、名物等,则应在不破坏其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慎重比较,请专家指导,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
对安全有隐患的高崖、危石、枯树、窄道、陡坡、深潭等,则应以“排危保安”、方便协调为原则,或补缺、或支撑、或封锁、或连接,或架桥以渡,或栈道以通,或攀缘而上,或引流而疏,或筑坝以囤,切实改善通行或观览条件。
有的奇树、巨型奇石、小群石林、独特林群或草地沼泽,可以剔除杂物去粗取精,或者深挖、刨显,让这些独特的具有原生态的景物彰显出非同寻常的景观魅力,这是生态休闲景区打造的秘诀之一。其景物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会使都市人有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四)借移疏密
对进入景区和区内交通线路的绿化,必须站在景观和生态的双重角度考虑。从城里一路行来,则是一路清新、一路风景。车行山道或船行溪河,极目远眺,可资借用之景不在少数。乘坐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坡下坡、转弯抹角,可谓变幻无穷,一步一景。
生态休闲景区道路两旁的绿化树种植,绝不能套用一般公路的模式,为了绿化而绿化,为了成林荫道而在两侧紧密植树—这种狭长的“胡同”并非佳景享受,应该适当地留出空档,使游客在车内可观赏远山近景。此外,应该有意识地间隔,区段式种植不同树种,或者根据其季节,或者根据其海拔,或者根据其树形,或者根据其颜色,错落而有致,区别而协调,丰满而富有色彩旋律,配合大地艺术的造景,使景观变化而具备视觉冲击。
对游客集散地或宾馆、社区旁的小块绿化,应当讲究用本地植物及木石构件来打造。可以有目的地从本地别处移来;或收集本地的草种花苗进行集中种植,形成一片、一带、一环、一群的独特景观;有的还应是唯美的且在他处他时看不到的景观。
(五)挖掘风物
在建筑、日常游乐项目、传统节庆仪式、专项会展事件的包装创作中,当地历史文化蕴有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很大的创作空间,如文化传承、历史事件、当地名人、独特的劳作渔猎方式、民俗礼仪、山歌民谣、独特音乐或乐器、口头文化、图腾祭祀等。其挖掘整理及二次创作,如书刊、图片、歌舞、民俗活动、独特的地方餐饮品种及原料等,既能够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可能实际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挖掘风物的过程中,某种意义上可以“无中生有”,甚至用“拿来主义”。对于早已失传或濒危的事件和风物,只要有渊源脉络,能言之有理,便可资发扬,衍生其派系,精心设计打造;对于一些特殊的非本地风物,也可择优“拿来”。如对平淡无奇的石林、石崖、山石、山口、树林、草场、湖泊、岛屿、港汊、村寨、事件、物件的重新命名,化腐朽为神奇。对老地名、老故事、老事件,给以全新的创意包装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游乐效果。
(六)生态休闲环境的营造
景区是景观与事件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休闲景区来说,单独的景观虽然重要,但整体的生态休闲环境更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的要求。如何用游线将不同类别的景观景物串联起来,必须用心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间置式步道的步幅、梯高、梯宽、路宽、栏高、季节性、方便性、可视度、重复性、可进入性、代步工具选择、上下坡的重复率等。业界的“五分钟一个兴奋点,十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半小时一个大高潮”的游览节律固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但这并不是生态休闲景区的唯一选择,轻松、自然、回归的环境营造更值得我们努力。
第2篇: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1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煤炭等有机燃料消耗逐渐增多,CO2、SO2等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因此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危机,低碳理念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对低碳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三个方面。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旅游界低碳时代已经到来,倡导低碳高效的旅游规划建设,积极响应低碳主旋律,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尤为重要。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在低碳理念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体现出低碳化的趋势,并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黄文胜提到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从低碳交通、低碳咨询、低碳行为、低碳活动、低碳记录、低碳效益等方面介绍了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史云等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该景区的低碳旅游资源、景区低碳开发、景区低碳管理入手,提出景区可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低碳经济。王计平等在崇明岛低碳旅游认知度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低碳休闲、沿江观光人文探访、科普度假、水上娱乐和森林户外体验五大功能区与低碳科普、森林度假、乡土风情、环岛水上游4条精品低碳主题路线。廖钟迪等以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资源特点设计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并由不同游客市场定位提出各具特色的低碳旅游线路。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泰山景区低碳化发展研究,从营造低碳吸引物、建造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策略,规划设计泰山景区低碳旅游模型,践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2基于低碳理念的泰山景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21打造景区低碳吸引物
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措施途径:一是泰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区,需通过生态标签地行动,充分挖掘森林、河流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二是泰山景区开发低碳旅游活动产品;三是泰山景区通过生态化、科技化的有效手段,修复受损环境,建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低碳旅游景观;四是泰山景区可以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如登山节、攀岩比赛等。
22建造低碳旅游设备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设途径主要包括:在泰山景区内建设低碳道路交通设施,如建设生态绿色停车场,使用新能源公共汽车、新能源电缆车等环保交通工具;通过在景区用水设施建设中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如水的循环使用,在最后环节使用污水冲洗厕所;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如太阳能、风能等环保低碳能源发电;利用低碳建筑材料建设专项服务设施,如生态游乐设施、绿色环保餐桌等;规划设计低碳娱乐体验设施,如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运动健身设施。
23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在欧洲如瑞典等国家,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150千克[4]。因此,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对泰山景区的低碳旅游规划具有深远意义。
24培育低碳旅游体验环境
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三需要。一是需要政府健全和完善旅游碳汇机制,制定评估指标和建立监督机构。二是需要旅游企业对传统旅游观念进行转型和创新,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争取成为低碳旅游的示范景区。三是需要旅游者积极配合低碳旅游行为,树立低碳旅游消费理念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3基于低碳理念的泰山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31基于低碳理念的泰山景区旅游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构想
根据泰山景区的资源优势,结合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的技术特长,泰山景区旅游开发可以从娱乐游憩方面予以考虑。如以开展低碳环保的旅游娱乐活动,全民健身为主,结合泰山景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规划设计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新鲜刺激的极限运动,如悬崖蹦极、陡坡攀岩、生态滑雪、登山比赛等,让旅游者享受运动满足和大汗淋漓的快乐体验。以泰山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及栖息在森林里的松鼠、珍稀鸟类、野生动植物等,吸引旅游者体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旅游者可以进行森林考察、野炊、露天歌舞晚会、烧烤等休闲度假活动。另外,泰山景区森林面积广阔,可以规划出一片地带,用来体验树木栽培、盆景培育以及田间管理等低碳劳动型休闲娱乐活动。让旅游者亲自感受一下自己劳作,自己培育,自己管理的劳作艰辛体验,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珍爱劳动成果,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所以泰山景区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组合差异,按低碳理念及生态整体性原则,将规划区分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休闲旅馆区、极限运动体验参与区、园林花木栽培参与区、烧烤游乐区和森林氧吧沐浴区,如下表所示。
32泰山景区阶段性规划构想
泰山景区规划为10年,重点开发建设期为5年,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2018年):立足于泰山景区现有条件,以建设改造游客中心为重点,着重规划开发天外村旅游项目,逐渐完善泰山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碳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打造泰山景区低碳环保、生态休闲的旅游品牌。扩大低碳生态游的影响,增加新开发项目的知名度。在重点开发的基础上,做好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提前建设苗木花卉基地、极限运动场地,以及交通道路、电力设施、排水设施的准备。第二阶段(2019—2020年):在第一阶段建设基础上,逐步完善极限运动体验区、森林生态教育区、园林栽培劳动区、生态休闲旅馆区的建设,逐步打开市场。第三阶段(2021—2023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景区建设,检查电力、排水及道路设施的安全性。这一阶段主要是品牌战略,注重宣传,提高泰山景区项目知名度,吸引旅游者,实现泰山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33泰山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33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一是景区供电设施规划,在每一个旅游产品项目区,建立电网,确保电力持久供应。二是供水排污工程,供水设施、设备要质量可靠;排污可以利用自然重力作用,从山上排污到山下。三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环山公路与市内交通,也可考虑泰山景区设专车定时定地在市里接送游客。继续建设完善景区内旅游线路,如区内环山公路、区内旅游主干道、各功能区之间连接通道及登山休闲通道等。四是景区内各种信号设施建设,在功能区域内确保网络全覆盖。
332游客接待区中心区建设
泰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由原天外村广场、停车场及已有道路设施扩建而成,主要工程项目包括:一是房屋建造装修,根据山体走势建设房屋,内部按功能设置,包括接待、咨询、住宿、餐饮、宴会、娱乐等部门,建设成一个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接待中心。二是接待中心大门建设,在房屋外侧,修建一座造型独特,体现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门楼。两侧竖有导游图和泰山形象。三是生态停车场建设,建在接待中心旁,以原停车场为蓝本建设。四是大门前绿化广场的建设,以原天外村广场为蓝本,规划建设大型标志性绿化广场。
333生态休闲旅馆区建设规划
根据游客登山,看泰山日出的需要,在山顶修建生态休闲旅馆,与山体相得益彰,泰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一是豪华旅舍建设。根据不影响景观整体形象原则,选址于天街,造型和泰山景区相差无几。二是标准旅舍建设。可以建设旅舍三栋,可修两层计单间,室内设备简单,满足一般游客休闲娱乐需求。三是区内道路设施建设、电力、供排水、信号设施建设、休闲、娱乐、场地建设等。
334园林花木栽培区建设规划目标
一是在天外村山麓,泰山国际友谊林地带建设。在天外村平坦地带,修整土地,做好周围绿化工作和苗木栽培,确保苗木充足。栽培劳作的工具设施要配备齐全。路两侧垂柳为主体绿化,修建一定量路边长椅,用于游客休息。二是修建温室。修建温室,在秋季、冬季也不会出现淡季,造成游客减少状况。
4结论
本文以泰山景区为研究对象,从营造低碳吸引物,建造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低碳策略,从而规划设计泰山景区低碳旅游功能区的模型,寻找泰山景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对泰山景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水平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最终目的是实现泰山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