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乡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政策建议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不论是实施偏重城市的政策还是扶持农村的发展战略,都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比如农村地区的问题表现为诸如小农户与大市场,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等一系列矛盾。城市地区的问题则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市场容量狭小、土地资源稀缺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乡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谁都不能孤立地求生存、求发展,两者必须协调一致,形成一种有序发展的良性态势。
一、我国城乡产业关系发展的现状
1.目前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继续进行的工业化,不是传统的、狭义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大体是指制造业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实现的是广义的工业化,既包括工业本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包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以及由于技术进步和第三产业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农村社会面貌所必需的。
目前乡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乡镇企业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深化改革坚持既积极推进创新又注意规范完善,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企业生机活力有所增强。
2.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
第二,乡村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完善。没有发育良好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传导机制。
3.我国城乡产业发展关系失调
根据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要低于15%的要求,工农业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2∶1~2.5∶1之间。目前中国城乡发展处于失调状况,这些失调环节主要是工农业发展速度失调,二元反差过大,城镇化进程缓慢。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滞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结构失衡。
由于我国工业化走的是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实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市过度吸取农村农业生产剩余,城市优先的投融资体制。因此,不彻底改变这种扭曲各方面关系中的重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城乡产业结构失衡和城乡经济发展失调在内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
二、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地方政绩,往往把主要的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等方面,而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为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划上了界限,从而难以推进城乡通融、协调发展。
2.城乡不平等的政策。从50年代就开始制定出的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户籍制度、劳动与就业保护制度及住宅制度至今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城乡不平等的政策使农民进城难。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虽有改革,但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一些地方还要缴纳增容费、城建费、保险费等高额费用。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
3.大中城市的活力不足。中心城市应该是一个地区的生产、流通、贸易、金融和科技信息中心。在世界各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心城市都起了对农村进行经济技术辐射和吸引大量农业人口就业的作用。我国的中心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企业活力不足而导致城市功能不健全,不仅没有吸收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而且城市没有对农村产生应有的辐射作用,使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滞留在城市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农村则由于得不到这些生产要素,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4.乡村经济素质低下。在沿海地区,不少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堪与城市国有企业相匹敌。但对大多数乡村地区来说,整体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一些乡镇企业有所发展的地方,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低、生产项目重复等问题。有一些地方乡镇企业甚至还是一片空白。从而导致了农村无法吸收城市资金、无法消化城市的一些高科技项目。
5.建设资金短缺。目前,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在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财政方面,由于县级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也力不从心,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推进我国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1.政府加强引导,深化乡镇企业改革。政府应该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引导,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的实现形式,改变乡镇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大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力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加快乡镇企业的重组转制,提高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乡镇企业的再次腾飞。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业的投入,是扩大农业再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前提。
2.工农协作的组织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应总结经验,结合市场要求,郊区乡村地区通过农村股份合作制,确立农民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工农联系,增强“公司+农户”的关系、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和农业经纪组织,促进近郊工农业的互动发展。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依据市场需求,以农业的龙头企业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将分散的农户或由农户共同组成的农业生产基地与市场联系起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等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与其他行业有广泛联系的农业产业链、产业群或产业体系。
4.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的“反哺”,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农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的农业投入机制,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包括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业筹资渠道。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支持小城镇建设,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承贷主体。
5.建立跨区域的产业互动与合作的协调机制。各地的资源是有限的,各具优势,在竞合日趋重要的当下,区域合作使得各地的优势资源互补,产业升级提档的速度也同时加强。而现代交通线路的不断延伸,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让相邻的两地成为日益紧密的一体。因此,只有加强跨区域互动和对外合作,加强与省内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健全跨区域的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物流和产权等联动机制,才能促进跨区域的大经济区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吴方军: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2.12
[2]于今: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百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3]徐承红张佳宝: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财政政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0
[4]王梦奎:1980-2050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回顾与前瞻——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05
[5]徐璞英: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趋势——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讨论概述[j].资料通讯2003.5.
[6]刘华玲: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研究[j].文史哲1999.04
[7]李靖宇韩青:什么阻挡了农民“进城”的脚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eb].中国经济导报2009.10.31
[8]于今:京郊农村现代化之路的发展模式思考[eb]2005.09.2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