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涓亴绀惧尯鍏叡浜嬪姟绠$悊涓撲笟浜烘墠鍩瑰吇妯″紡鎺㈢┒璁烘枃(涓亴绀惧尯鍏叡浜嬪姟绠$悊涓撲笟浜烘墠鍩瑰吇妯″紡鎺㈢┒璇鹃)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 56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且这一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及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市场急需一批基础扎实的复合型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如何根据现实的教学模式及市场的需求,探究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批批社区公共管理事务服务及管理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名词解读

  (一)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现代城市的社区公共事务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原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承办的各项行政事务;(2)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因政策改革而向社区下移的一些公共事务;(3)在传统单位制弱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单位向社区转移的公共事务。从其本质属性来说,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不仅是管理,而且是在服务基础上的管理,且其重点应落实在服务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在内的素养结构,以及通过模式化培养将这些知识技能最终转化为人才输出的过程。这种以专业人才输出为结果、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中职教育的特征和理念。

  二、人才市场现状

  (一)政策带来的人才市场大需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2016年2月底,炒得最火热的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街区制的讨论。《新闻1+1》等央视节目以及各省市广电传媒都在第一时间出声,对街区制进行解读,直指不再封闭的新建住宅小区、逐渐打开的小区、单位大院等,都需要升级社区管理来保障居民的既有权利不受损害。在党的政策方针下,加强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势在必行,探索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升级版的专业培养模式适逢其时。

  (二)优秀人才紧缺及人才储备不足引发的供求矛盾

  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给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职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并在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阶段完成。在保障人才输出数量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从事社区工作人员的质量,才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目前社区工作者学历参差不齐,只有学历高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能作为社区管理及助理人员。中职教育作为最大的职业性基础人才输出阵地,其本专业学生却由于缺乏系统性学习、就业不对口等原因,造成了市场上专业人数多,但优秀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储备跟不上、优秀人才的短缺,给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充分的实战经验。同时,完善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也是教学中应该做到的。但目前来看,中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定位缺乏准确性和前瞻性

  从宏观层面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课程设置“万金油”,体现不出专业特点;从中观层面看,中职学校在该专业的解读上存在误区,将该专业与社区教育混为一谈,导致专业定位“高不可攀”,不能有效达到教育目标;从微观层面看,该专业学生更多地体现出对管理工作的向往,而不是基础的服务性工作。从社区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需求的是管理能力、服务态度及技巧都优秀的人才。专业定位不准及前瞻性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工作形成了极大的妨害。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目录中,没有对应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缺乏针对性,现用教材有部分是针对高职院校开发的。中职学生基础和高职学生基础有巨大的差别,而且培养目标和层次也不一样。“高版低用”,认为增加学习难度,实乃拔苗助长。没有对口的专业教研小组,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研发团队,不能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是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硬伤。

  (三)教育教学与市场脱节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中心,考试形式和考评形式相对单一。现实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检查、职称考评、论文发表、各类竞赛等成为压在教师头上的大山,使教师无法集中精力专攻教学,也很难腾出精力去进行深入的市场考察与调研。市场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因变而变,教师的认知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显得滞后,甚至是明显脱节。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没有实战经验或经验陈旧,是导致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

  (四)重专业学习,轻素质培养

  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问题,许多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和学生往往就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知识体系以及经典理论的理解、讨论和学习中,特别是专业课程。一般来说,即使是职业教育,学生仍然需要学习除专业课之外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律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和一些拓展课程。而现实中,社区建设需要有更多的公共知识作为基础,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将这些课程视为补充课,甚至忽略了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将精力主要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上。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更需要在专业素养基础上形成职业素养。因忽视素质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也难以获得有效培养。


  四、中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依照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探究中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培养综合素养为目标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该专业的职业能力,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身心素质等,这也是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良好的政治素养可以辅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职业素养作为从事职业最基本的素养,需要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态度、创新素质的重要性;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训练科学思维,奠定职后视野基础;身心素质的培养间接地锻炼了学生面对职业“难题、怪题”应具有的坚韧意志。在重视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师生需要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如拓展课程——摄像技术,让学生从中掌握拍摄以及利用计算机修图、剪辑等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摄像技术。

  (二)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

  在中职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老师教的内容还是一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非本专业的老师上专业课,对专业知识根本不了解,照本宣科。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容忽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会改变认识。从教师角度而言,常年在校园内进行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教师本身的认识也会受到局限,教学工作也会因之受到局限,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这些教师即使在教学中加入了以往的实践认知,但这种过时的认知仍然于事无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发挥老教师的经验教学。事物总是有其利弊的双面性,老教师虽然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停滞不前,但由于其长期教授本专业,见过的案例较多,也会有自己更全面的见解。老教师要扬长避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与市场的链接,用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价值。(2)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年轻教师一般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教学之外的事情涉猎广泛,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合作,正好发挥各自特长。(3)聘任国内外或者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授课,还可以邀请当地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作为客座讲师,让师生能从多角度加深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从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醒的认识。(4)培养在职青年教师继续攻读高学位,改善中职教师偏低的学历结构,巩固他们的知识结构。

  (三)以促进师生调研为指导

  调研是教师提高自身学历的基础,也是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基础。鉴于调研工作不仅是教师个人本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了解市场、研究专业、教育学生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促成师生的合作调研。学生在辅助老师进行信息收集、资料整理时,能更直观地、近距离地接触这些信息。对于自己总结的信息,学生会对结果有更强的信服度。虽然调研的项目可能并不涉及实际的专业项目,但调研的整个过程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历练。学生将来如果从事社区服务项目,他们在工作中也是有调研任务的,比如社区服务项目需求调研、社区信息调研等。学生在辅助老师时,不仅熟悉了调研的整个过程,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发放问卷、沟通交流、采集信息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解、沟通能力,以及调查问卷发放与整理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等,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四)以适应市场要求为方向

  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政策的公布,都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最终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政策及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选择更具实际功用的教材,调整教学重点。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来说,教师在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本专业知识技能后,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领域与该领域对应的工作任务展开详细的讲述和能力考查、测评,帮助学生发掘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能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此外,可以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进入市场的资本。比如新闻写作、新媒体公关等,这对于将来从事社区宣传与公共关系这一工作领域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学校学到媒体网络建设、社区宣传、材料写作等技能,为将来入职做好全面的准备。

  (五)以“产学合科”与“工学交替”为模式

  在教学中推行“产学合科”,即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让学生能从企业的视角去正视自己的不足,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拓展自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生活中有企业这样的标杆把要求立在面前,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改善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却一无所获的状态。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要选择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实训基地,比如一些现代企业或者社区、家庭等,这样学生在实习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结合实际情况,在现实情境下结合问题激发创新灵感。“工学交替”不同于传统的“半工半读”,学生并不是以取得工资而获得满足,而是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好地获得经验,从而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并利用工作中的细节开发自己的思维,达到在教室学习中难以涉及的状态。“产学合科”和“工学交替”是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土壤。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土壤,学生需要汲取土壤的养分,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完善,并得到升华。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和市场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调研活动中,并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合科”和“工学交替”。学生从这种培养模式中收获最直观的职业体验和学习体验,并朝着目标成长为优秀的社区服务及管理人才。

  作者:李敏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浅析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论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