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研究生(公共管理学研究生)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 62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引言

  自上世纪20年代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开设以来,先后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包含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等在内的学科体系。随着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深入普及,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也日益发展成熟起来,成为培养公共领域精英的摇篮。那么“是回归精英教育路线?还是走大众路线,即从学术型转向应用型?面对如此选择,研究生教育走到十字路口”。


  早期的公共管理学硕士教育更注重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旨在储备具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学术人才,以此培养出的学术型硕士生更适合做政府行政工作的研究者,但是对于复杂灵活的行政事务处理等一线工作则稍显经验不足。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引进更具实际应用力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专业型硕士即所指称的MPA类(包括公共政策硕士MPP、公共事务硕士MPA等)。“MPA就成了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其核心目标主要定位在为政府或公共组织输送高级智囊人物和管理人才上。它也相应地由单纯注重理论知识掌握的培养模式渐渐向特别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方向靠拢,从而奉行应用能力本位政策。”但是,目前国内MPA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仍有不足之处。因此,“在积极探索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同时,加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研究人才,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为适应社会现代化以、满足各领域对不同岗位人才的需要,应适时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同时,也对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优良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研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首先,“德才兼备”是对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未来将会就职于在各个公共领域,唯有具备道德责任意识,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费席勒曾说:“谁在道德方面只想关心自己,谁就连自己也关心不了,因为他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关心整个人类。他的德行绝不是什么德行,而是一种甘为奴隶、贪图报酬的利己主义。……每一个熟悉我们的人,则会单纯由于熟悉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也与我们共同受到委托,去寻找和创造社会生活。”费席勒指出了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的辩证关系,明确了道德的基本内容。这恰与公共管理者的服务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公共管理中“德制”的建设,正是公共服务精神物化的过程。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要求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在面对新时期各种诱惑时不仅能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任务,更要有道德责任意识,将公共管理这一职业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实”出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其次,纵观国内外公共管理硕士生教育,不管何种教育模式,其基础都是深厚的理论知识。好似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是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的基础,没有前者,后者就是无源之水”。实际操作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却是其薄发之基础。因之,公共管理硕士生在具备其他素质、能力的同时,要拥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只有那些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人才,即T型(基础理论宽厚、博大精湛)人才,π型(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在两个以上学科中具有精深造诣)人才,才能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教育目标即是未来公共领域的精英,然而,21世纪的公共管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只有熟悉、掌握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公共经济等关联知识背景的管理者,才能化腐朽以神奇,自如应对。


  再者,问题的研析能力是对公共管理硕士生的根本性要求。公共管理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决策,尤其是公共行政选择、政策有效性判断等,这不仅需要各种分析技能作为基础,还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辅助。同时,拥有分析问题、研习问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复杂环境时仍能够保持清醒、审时度势、选择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路径。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旨在培养公共领域高级应用人才,对学生分析能力亦有要求,即培养他们具有熟练的分析技能。“他们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家。公共政策代表了一系列的选择,它一定要建立在有效的实证、经济、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之上。同样现存的政策也必须经过评估来决定它们的有效性。这些都要通过对成熟分析工具的熟练运用才能实现。政策分析对于良好的政府治理至关重要。”公共管理硕士即将面对的是一系列错综交叉的事务处理,没有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他们何以承担治理、服务任务,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社会能力,它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运用到社会实践、现实工作中去。这不仅包括娴熟运用组织、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技巧,还包括有效的人际沟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探索与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socialintelligence)和实践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在他看来,社会智力是处理(人际)的一种能力,实践智力则是(处事)的能力。“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然而,公共部门管理人事繁杂、环境瞬息万变,未来的从业者恰恰需要这种社会能力,合理配备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任何组织都是有多元化的人群所构成的,而人力资源又是最弥足珍贵的。唯有合理的开发、使用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让整个组织成为一体。公共管理硕士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它旨在培育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部门现代化与专业化要求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求公共管理硕士在具备广泛理论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能实际胜任公共部门事务处理,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公共事务实践者。


  三、在中国,公共管理学教育虽然已发展几十年,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公共管理硕士生,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但其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为此,应借鉴西方尤其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模式,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身心能量系统。”然而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偏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从研究生知识的习得与测评两方面加以改进,以期提高公共管理硕士生的专业素养。借鉴美国公共管理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入手,重视案例教学,强调学员研讨。专职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进行理论研究,承担有关政府管理方面的课题和研究项目;兼职教师则主要是结合理论向学生传授政府管理中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对于测评,不单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如何,也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认清中国目前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方面的不足,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

  [2]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

  [3]张继明,等.为“学术型研究生”辩[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4][德]费希勒.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38.

  [6][7]陈振明.MPA专业学位教育与新型公共管理者培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1).

  [8][美]R·J·斯腾伯格著,俞晓林等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魏美惠.智力新探[M].中国台湾:心理出版社,1996.

  [10][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9期

  作者:徐玉佩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公共管理学中重要的第三维(新公共管理模型)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