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和人才质量面临新的挑战[1]。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高新技术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2-3]。专业课程建设是实现测绘工程专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4-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2014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培育具有“基础宽厚、零适应期、矿业特色、国际视野”的测绘人才,以适应21世纪空间信息科学发展对应用型高素质测绘人才的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得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一直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中,其中“导航学”课程也发展为“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授课方式也由原来的一人从头讲到尾改为课程团队共上一门课的形式。
1教学现状与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授课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先修课程基础薄弱的问题。“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是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与其他大四开设课程的不同是:“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的先修课程除了“GNSS导航原理与应用”之外,课程所需知识的前期储备不足,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2)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在教师角色多元化背景下,“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现象在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中普遍存在[7],“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由不同教师讲授,每个教师的教学资源有限,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对“导航与室内外定位”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尽相同。3)工程应用广泛而课时数少的问题。“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不仅先修课程相对缺乏,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时数也比较少,只有32学时,但是课程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却覆盖面广泛,实践要求也比较高,这大大增加了课程设计的难度。
2团队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为改变“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中的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依托教师科研项目,组建了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
2.1教学团队的组成
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老师一般都会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往往与教师本人的教学与科研方向密切相关,这能够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8]。为提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的授课质量,促进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在测绘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研究方向为定位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的老师8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和各类横向课题70余项。将同属定位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的研究方向的授课教师组成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团队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核心,团队的教师职称、学缘结构和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教学团队除了负责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日常教学活动,还负责导航与室内外定位相关的科研信息发布、综合训练实施以及学生竞赛的指导等。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以教学培育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2.2教学团队负责弥补课程基础薄弱和学时不足的环节
针对课时量偏短和实践课程欠缺的问题,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提前入手,利用各种学生竞赛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提前普及,增加学生对导航学的认识。大学生科研训练每学期都会开展,主要有讲座和技能竞赛两种形式。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教师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做一次科研训练讲座或者是科技竞赛,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的认识。同时,在开展科研训练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大学生技能竞赛,多名学生已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省测绘之星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学生技能竞赛上获奖。教学团队的组建,有效弥补了“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学时不足和基础薄弱的问题。
2.3教学团队负责甄选适合学生的科研项目
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的科研项目虽然能满足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如何从众多科研、实践水平不一的科研项目中选择适合本科生教学难度的科研项目确实是教学团队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教学团队选择的科研项目过大过深,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能达到项目要求,将会导致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吃力,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科研项目选得过小过浅,则激发不出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对选择的科研项目反复论证,严格把关。选择的教学科研项目既要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进入科研项目的学习难度,同时对专业背景比较强的科研项目,开展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学。
3教学团队建设取得的成果
依托科研项目建设的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教学团队,通过引入科研项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思路。1)与大学生第二育人课堂相结合,汇聚更多优质学科资源,全面提高“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团队了解老师,走进实验室,进入课题研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以教学团队的形式进行“导航与室内外定位”授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促进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教研互长”。“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组进一步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形成新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体现团队的综合科研实力,进而推进课程组的教学水平。教学课程组的建立为许多教师找到了科研团队和科研合作伙伴。教学团队的日常教学讨论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加深了教师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源头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研科研项目一般集创新性、前瞻性、交叉性、实践性于一体,促进了教学内容更新。同时,科学研究要求教师不断探索,这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学团队的教师一起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促进新工科背景和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下的课程体系优化,建成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新兴交叉及前沿特色突出的课程体系。
4结束语
依托科研项目组建的“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中达到了“以科研促教、以科研促学、以科研促改、以科研促建”的目标,完成了“四个一”目标(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用书、一流教学文件、一流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中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团队通过多媒体辅导和教师辅导相结合,课堂教授与课外实践、应用创新相结合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管理。依托科研项目组建的“导航与室内外定位”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调查问卷、QQ、微信、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普遍反映“导航与室内外定位”采用教学团队形式进行授课,授课效果良好,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云龙,李洪伟,洪文鹏.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72-73,96.
[2]陈永富,尹尚军王忠华,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2):147-149.
[3]姚斌,李季,金奇志,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7):207-209.
[4]杨健,阳富强,王金贵.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0):201-203.
[5]谢如鹤,刘广海.高校教学团队的特征及其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79-82.
[6]贾彦龙,孙嘉龙,李桂贤,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贵州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136-137.
[7]赵桂玲,王崇倡,孙伟.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GNSS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6):5-7,10.
[8]张照韩,林楠,刘峻峰,等.基于科研项目引导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J].科技风,2020(11):141-142.
作者:赵桂玲 徐辛超 孙伟 高猛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