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探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思路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对高职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成本会计》是高职类会计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课程,尽管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不算快,但计算方法多、计算量大,导致学生接触该课程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得当,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习能力有限,自觉性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成本会计的学习无疑是一个难点。因此成本会计的学习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是尤为必要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很多高职院校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方法,即在课堂中讲理论,理论完成后,再到实训室中集中实训。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即便学得认真的学生,也会面对知识点遗忘的尴尬,而造成混淆。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成本会计中最基本的职能是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特点以及管理者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等。但事实上,高职的学生与生产企业的接触很少甚至没有,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抽象和虚拟的状态下完成。即使学会了费用的分配方法也不能将它们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因而学生的课堂学习缺少基本的源动力,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很难达到企业对成本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教材的选取和内容的侧重上,很多高职院校并不能根据专科生的实际情况来甄选,不能根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学生,不能很好地体现与本科院校的差别,无法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市场的需求。就算有的高职院校能选择或自编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材,但很多教材仅仅只是改变了编写形式,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往往是先由老师讲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后记住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把操作性极强的成本会计课程变成单纯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误解成本会计的实际内容,认为成本会计就是简单的数据加减,从而忽略成本会计一些必备的基础性工作和条件,更不可能达到让学生熟悉整个成本核算流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考察形式多为期末的纸笔闭卷考试。题型也属于应试类题型,没有结合实际工作,更无法展现实训环节的成果。重视记忆性,忽视规范性和实操能力。误导了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令其无法应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教学做一体化初探
(一)项目化教学
选择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及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的教材。第一堂课安排学生观看生产工艺视频,有条件的可以实地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形成真实的感受并了解成本的意义和作用。课堂上以一个企业实际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主线,从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到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再到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成本核算流程中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前提下,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并建立相应的明细账,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确立成本计算对象的目的和方法,也了解了成本项目和费用项目的区别。这样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给学生以真实的企业背景资料,赋予他们车间成本会计的身份,就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训关联起来,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形成有机整体。
(二)实用性教学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力求实用与适用。超出专科学生理解范围的,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得少甚至不用的方法,即便理论知识存在,也可以选择性地不讲或略讲。以保证核心及有效知识的掌握。切不可为求“全”而舍“专”。
(三)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工作过程导入法来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成本会计实际操作中需填制大量自制原始凭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各种费用分配表,展示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费用分配原则,熟悉原始凭证的设计要素,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技能,还能让学生转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愿意投身到成本的工作中。
(四)全面的考核机制
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上,我们不仅应当采用期末纸笔考试,还应当引入实训考核环节,将考试划分为理论与实务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考核,最终按百分比算出总成绩。如,可以将平时成绩设置为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又由课堂讨论、课堂实训和小组作业来共同构成。这样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减少了学生侥幸心理的存在,使他们更扎实于平时的学与做中。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却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考察片面的问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五)校企合作
我们还可以尝试与企业签约,给学生提供参观、实习以及工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实地感受车间的工作流程,利用寒暑假体验成本会计的工作日常。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能够提供工作机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好的平台下企业锻炼。这样做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无疑是双赢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围绕实践展开,针对性强,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与“做”。高职院校应当普遍采用这种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让好的方法落到实处,为高职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环境,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技能,凸显特点,具备毕业即上岗的能力。同时,也为社会输送务实的人才,推动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去企业再培训的麻烦,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作者:葛蓓 来源:丝路视野 2016年2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