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随着会计学与管理学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管理会计,并逐渐的应用到各大企业中,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效果,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应用管理会计,但由于单位体制的特殊性,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本文在介绍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时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推进应用的措施。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为企业单位的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服务。管理会计应用到事业单位中后,相关资料的整理、对比及分析应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形成的处理结果,供管理者决策时参考,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不过,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应用管理会计时,与普通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别,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一、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意义
1.实现单位治理的现代化
国家在治理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为财政,因此,事业单位在治理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应参与其中,以相关的信息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决策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良好的开展,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保证事业单位良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全面的应用到事业单位中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能力可显著提升,进而推动单位治理能力的提高,并逐渐向着现代化治理的方向发展。
2.更好地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来说,多为记账类会计,未能充分的挖掘会计信息所具备的作用。管理会计应用到事业单位后,服务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升单位各项决策重要性,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促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战略部署需要良好的落实,而应用管理会计后,国家战略部署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促使事业单位科学的应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14年1月1日起,全面的实施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在该规范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开始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但受到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比较差,但在应用管理会计后,事业单位内岗位分离、预算控制、会计控制、收支管理、采购管理等相关部分的职责变得更加的清晰和明确,进而提升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时存在的制约因素
1.制度上的制约
事业单位为非营利性组织,属于政府职能部分,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于各项资金使用后的利润情况,财政并不需要其提供,因此,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比较少,受此影响,单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成本效益观念、成本核算及控制意识都比较差。同时,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为记账、算账及保障,国家信息需求的满足为主要考虑因素,基本不考虑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导致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动力并不充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的发挥。
2.观念上的制约
最初,我国引入管理会计后,主要在企业中应用,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企业的体制更为适应,而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应用管理会计时,无法直接套用企业的成功经验,滞后的观念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非常大的制约。
三、管理会计的方法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会计方法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应用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1995年《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施行以来,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也暴露出一些不符合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要求的问题。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则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新修订后的《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预算管理改革,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成了首当其要。具体来说,就是所有财政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接受人大审查监督。在这样的体系下,类似于各级政府的“小金库”以及“三公”消费中语焉不详的“其他支出”将被压缩生存的空间。对于执行政府预算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无疑是有对准了“病灶”的着眼点。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来说,运用专门的方法,编制本单位的预算是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预算的方法有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项目预算法和作业基础预算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不同的单位。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一般是“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事业单位应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彻底摈弃“基数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根据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避免了把过去的不合的开支项目和开支额度,延续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从而使预算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2.管理会计方法在预算分析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管理方式,不仅要加强编制预算与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工作,还应加强预算分析的应用。通过管理会计的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对标分析、结构分析、多维分析、因素分析、排名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收入、支出及经费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进度要求,是否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经费的合理开支,资产的有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提高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效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时,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应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单位管理层应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全面的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加强对对于单位管理会计应用的监督,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认真的落实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还应对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于会计信息失真时,清楚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清问题的存在,提升内部会计管理的效果。
2.切实做好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
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的提升其在事业单位应用效果的重要保证。当管理会计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水平及业务能力时,工作的效率也会显著的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切实的做好管理会计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促使管理会计的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在举办培训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以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为主,促使管理会计自身的知识体系及时的更新,并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的新的发展趋势有效掌握,从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良好的应对各种问题,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效果,并提升工作效率。
3.强化外部监督管理会计工作的力度
监督是管理会计应用时作用充分发挥的有效保证,除了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之外,还需要充分的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监督力度的强化,切实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效果。外部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应依照相应的保准与规范检查和审计管理会计的工作过程,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存在问题,需仔细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因问题的存在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过,如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比如账外账、挪用资金等,需要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处理管理会计,情节严重时,应由法律机关进行处理。
4.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信息化发展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会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促进建设的良好发展。事业单位将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设备引入到财务部门中,并组织管理会计接受会计信息化的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信息化能力,并提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注意的时,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计管理模式应与单位性质相符合,以便于真正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转变应用观念,提高应用的效果,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迪辉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年19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