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效率如果不能通过市场外化为效益,企业必然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因此,企业只有关注外部市场,关注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努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便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革命-战略管理。
对战略管理的推崇引起了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也逐步向战略管理会计方向发展。然而,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应用于实践。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不应只停留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而应在管理实践中使其得到丰富和完善,并更好的指导和应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领域
1.预算管理。预算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领域。预算实质上是事先对企业现存和未来可获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预算编制模式,习惯上将同一账户的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关键依据,预算结果与企业战略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
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将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管理。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将改进我国传统的记录、计划和报告模式。
例如,在报告中增加关键竞争对手等项目,根据各种可能的市场条件,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及其面临的本量利条件,以便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反应。将顾客对企业行为的不同反应也纳入预算报告,便于确定何种行为更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
2.成本管理。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管理将仍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应从过去单纯专注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观念转变为从战略的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作业,从而分别控制各作业,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保证企业获得“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拓宽成本管理范围、分析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有助于明确自己的成本水平,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因此,我国企业对成本也应实施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3.投资管理。站在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投资应倾向于以智力投资为主,在人力资源、科技开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投入资金,以求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企业长远发展,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定位等。对企业长期投资方案的评价,战略管理会计不再仅局限于财务效益指标,而必须同时考虑非财务效益方面的指标,如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新技术的未来效益及新产品的市场份额等;投资决策不仅要采用定量分析法,还要辅之以定性分析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出发,放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分类传统,把所有成本都看成是变动的,都是某一时段管理决策的结果,即可控的。它以企业产品成本、收入和业务量间是非线性关系,以固定成本改变及产销量不平衡等为客观基础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并对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宏观及微观政策因素、产权制度及劳动者和经营者积极性等非传统意义的经营决策因素予以特别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我国企业在投资管理中可以且必须加以吸收和应用的。
4.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增多。这些企业的管理充分体现出“得人者得天下”的道理,以人为本才能使人、财、物达到最优配置。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单独确认、计量和揭示。而这些正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因此,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它既可以应用于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事后的员工绩效评价。通过对我国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工作能力等进行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进行有效的确认和计量,并实施恰当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5.风险管理。我国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因为主要研究长期的战略性问题,将时时刻刻考虑风险问题。它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6.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而评价依据大多来自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我国传统管理会计重结果不重过程,因而难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战略管理会计能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企业实施的战略有机地结合,充分提高绩效评价的效果。
如果企业战略是成为一个低成本的供应商,则评价指标着重于原材料的价格性能比、内部制造效率、市场占有率及产品交货率,评价的标准应当有利于那些促使成本降低的行为。如果企业是在卓越的质量和服务的基础上追求差别化战略,那么评价时应注重产品合格率、产品品质改进的效率、产品退货率和产品返修率,从接单到发货的时间间隔等指标,评价时应鼓励那些追求零缺陷,减少产品返修次数,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加快订货和发货速度的行为。如果企业成长需要新产品的支持,评价时应注重新产品收入和利润占全部收入和利润的比率。总之,战略管理会计能使我国企业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灵活,企业的绩效评价更加客观有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
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是经济发展对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尽管战略管理会计不完全成熟,但是它的许多技术方法、思维方式颇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战略管理会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虽然我国企业还处于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轨时期,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使大多数企业都树立了面向市场的经营意识,这就为实行注重市场环境的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效益,还必须重视竞争者的经济信息和发展情况,因此从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过渡成为一种必然。然而,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众所周知,我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至今已有20多年。通过这一阶段对理论知识的引进、介绍、普及,大部分会计人员已掌握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因此在企业中传统的管理会计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战略管理会计是伴随战略管理的出现而产生的。尽管英国管理学家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就发表了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我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1997年开始才陆续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引进的,距现在不过8年左右,所以一直处于理论研究和探索之中,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2.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企业环境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正全面走向市场。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位,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归属明晰条件下的委托-监督-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一方面有可能产生对所有者利益的侵蚀-委托人和代理人共谋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有意降低考核标准,或者当企业经营效率不理想时,想尽办法为代理人开脱责任;代理人则出于“报恩”的心态,利用控制资源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为双方谋取非金钱利益,其结果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很显然,这种所有者虚位的代理关系造成的后果是,委托人和经营者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动力来采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规划企业的经济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使用效率。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在行政利益驱使下非理性投资就源于此。另一方面又有可能造成委托方对代理人监督的弱化。委托方在不拥有实际的产权时,剩余收益和企业经营风险都与它的关联不大,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履行监督责任,造成经营者责任感的下降,使经营者宜懒则懒-战略管理会计有用,但是费劲。这些状况降低了我国企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求。
3.部分经营管理者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使用这种方法或手段的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这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学识、才干,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管理者在决策时的价值取向。纵观我国部分企业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究其原因,除了决策者管理知识低下和违反科学的决策程序外,最大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或社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不相一致。某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而战略管理会计遵循长期性的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注重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于是,一些经营管理者明知战略管理会计能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但为了短期利益,却根本不重视。
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应用方法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是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多种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它无疑是对传统管理会计方法的丰富。所以,新型管理会计人员就总体素质而言,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战略的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中高级会计人才相对缺乏,而具备战略管理会计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紧缺。没有掌握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实际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开展战略管理会计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1.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对于理论界和实业界而言,战略管理会计带来了众多新的研究课题,也带来了对制度创新的挑战。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的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大力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不够,经营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没有开设。我们认为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也应该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并且要求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时,一定要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等新知识的讲解介绍。另外,加强企业管理层与财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树立其战略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因为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会计队伍,才能促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建立、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健全,从制度上引导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根本利益趋向一致,只有当企业经营者能切实地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才能对包括战略管理会计在内的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发自内心的需要。为此,应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遵循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政府可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认真总结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案例。战略管理会计应该说在我国的少数企业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
如杭州百大集团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财务和非财务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完成责任指标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河南油田采油八队在业绩考评中,把岗位责任制、按劳计酬等传统做法与战略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法等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实行“水泥散装优势”战略,有效地扩大了韶峰水泥市场。邯郸钢铁公司通过战略定位选择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来降低成本,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创造了我国冶金行业的一流佳绩。我们应对企业运用战略会计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这样就可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5.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但受财务会计报告期的影响,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内部网络信息发布也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并没有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平时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业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及统计公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罗丽萍,李孟,罗鹏。从竞争优势看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运用[J].辽宁财税,2003,(7)。
[2]蒋明宣,黄启国,罗剑。战略管理会计及其应用探讨[J].经济师,2003,(9)。
[3]王明虎。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J].财会月刊,2003,(11)。
[4]周长鸣,康玉珠。管理会计的困境与战略管理会计发展[J].江苏商论,2003,(11)。
[5]王义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广西会计,2003,(11)。
[6]张鸣,王明虎。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功能框架研究[J].上海会计,2003,(12)。
[7]田淑英。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初探[J].会计之友,2004,(10)。
审计与经济研究·姚正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