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会计论文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022-11-22  本文已影响 15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管理会计与经济全球化

  1.管理会计的定义。

  本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一直是从狭义上定义管理会计的,如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处理企业历史和未来的经济资料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概念来协助经营管理人员拟订能达到合理经营目的的计划并作出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明确的决策。

  2.管理会计在经济全球化下的作用。

  全球范围内经济资源的最优置和充分利用的前提是企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置和充分利用。市场价格机制是社会资源最优置和充分利用的信号机制,而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资源最优置和充分利用的信号机制。在全球市场价格引导下,整个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同理,企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置和充分利用必须依赖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全球化。如何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全球化是企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置和充分利用的基本前提。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管理会计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特性。

  我们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车轮下,信息化,网络化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国际化使企业结构处于分布化与网络状态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能调动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自主创新主体。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可使所有企业单元获得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由于企业决策是由各部门如管理会计、设计、制造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制定,因而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各层次、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在企业内部,网络成了企业生产、营销、服务、购物、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企业内部人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物资、档案、资料管理等各环节,以及与子公司、合作伙伴、代理商等联系的主要媒体与实施场所,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行企业管理一体化。为此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国内外有关市场中经济的、会融的、技术的、管理的、物流的、人才的各类信息,并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供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以及本人工作使用;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或单位实施、完成企业有关生产、库存、销售的数量指标与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并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企业规则、任务、指标的完成。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在如何对待管理会计问题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对机会成本、本量利分析这类比较重要的概念与方法都全盘否定,基本认识上的偏差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是: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功能性认识不足。所谓管理会计,实际上远非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那种“会计”,它不仅有别于传统会计,而且在许多方面还优于传统会计;它不仅是一个会计信息子系统,而且还是一个决策支持子系统和内部控制子系统。同传统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并不特别关注如何定期提供具有精确性和真实性特征的会计信息,而是十分强调如何提供兼备多元性、相关性、时效性特征的管理信息;并不特别关注对生产经营的“历史”进行客观描述,而是十分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进行科学筹划,可以这样认为,从根本上讲,管理会计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不是“计算”过去,而是“算计”未来。

  2.方法上存在偏差。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会计实际上是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的集成,而能否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方法,则是管理会计能否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的关键。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问题之所以还不尽如人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管理会计方法上出现了偏差,其主要表现是:(1)习惯于固有的操作程式。管理会计实务并不像传统会计那样具有固定的工作规程或步骤,而是根据企业管理当局规划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定需要及时进行计算与分析,既无固定的时间与程序,也无固定的格式与内容,干什么、何时干、怎样干等均无一定之规,完全取决于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程和管理当局决策意图的准确把握和主动配合。然而,不少基层企业会计人员却总是希望像传统会计那样,有事先划定的条条框框可照章办理,有现成的指标、公式可直接套用,不必跨越雷池,另起炉灶。(2)局限于静态的计算结果。管理会计实务不像传统会计那样致力于单纯计算某一特定指标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发生增减变化的最终结果,而是侧重于某一时间序列中或在若干因素的相互关联中,综合解析某一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变化趋势,主要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可是,不少基层企业人员却仍然停留在像传统会计所要求的那样,每到月末或年终就照例进行结账、汇总、编表,基本上是按照静态原则处理日常会计业务。

  三、21世纪下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框架

  1.战略管理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观念。它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维观方面,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战术管理会计漠视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全方位竞争优势的形成。相反,在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下,生产以满足外部顾客需要为中心;竞争以企业的内部条件为基础,着眼于形成在外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决策时既要考虑内部因素,更要考虑外部环境状况、市场占有率、客户的盈利水平等等。这一切均要求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及时了解并充分使用外部相关信息,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部环境,以求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

  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拓宽成本管理范围、分析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有助于明确自己的成本水平,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因此,企业对成本应实施战略性管理,从战略高度来探求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要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还应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把成本管理看作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实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加以利用。

  3.实行内部作业成本管理。

  知识经济使企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以产品产量为中心的大批量生产转化为根据顾客要求进行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相应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的战术考虑是:面向市场需求,以顾客定单为起点,把企业生产分解成一系列作业的集合,而将作业活动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两类。采取行动减少或消除非增值作业,对于增值作业,也要尽可能提高运作效率,减少其资源消耗。企业内部每一项作业的消耗仅根据后一项作业的需求量来决定,从而永久性地降低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具有从长远角度管理成本的良好机制,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通过分析作业活动引起的成本变化和强调成本动因,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作业成本管理最合理的运用是它扩展到生产经营的革新领域,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作实质性改进,如简化程序、提高质量和增加顾客满意度等。我国国有企业应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革新成本管理,即从单纯降低生产过程中料工费项目的成本管理拓宽和深入到为形成最终产品发生的所有作业的成本管理。

  4.建立战略信息库。

  战术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受财务会计报告期的影响,不能及时取得相关资料,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内部网络信息发布也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并没有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平时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业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及统计公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涓婂競鍏徃骞存姤浼氳鐩戠鎶ュ憡(涓婂競鍏徃浼氳鐩戠鎶ュ憡)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