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要素和逻辑关系的构造体系,是撑起整个会计系统的骨架。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概念后,各国努力致力于其理论框架建设。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及同年10月30日应用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过渡期,构建和完善本国理论框架对会计界发展有着长远意义,但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应从具体方面深人了解构建实质,更好的完善理论建设。
二、国际会计趋同
2005年1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的联合声明。这表明中国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要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中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也考虑了中国法律和经济环境等特定因素,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关联方关系的确定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等少数几个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实质性差异。
(一)趋同是个大趋势
经济社会要求会计从业者提供及时有效且能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大大的推动了会计国际化规范的进程。正如克拉雷所说: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模式不同,给“翻译和理解”会计信息带来了必不可少的成本,同时也增大了跨国公司管理的难度。此时国际会计趋同是大势所需。由于美国经历了安然会计信息丑闻等事件,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委员会从最开始的“民间组织”,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认可和重视。而这时的美国在受到挫败之后,也改变了其对国际会计组织的态度,并积极投身于国际会计理论框架的建设中,望其可以更好的为自身利益所服务。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吸取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之处发展自己国家的会计理论建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的吸引发达国家投资的目光,也有意识的采用很多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标准,大大降低了国外投资者对其跨国子公司的管理障碍,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用性。更大程度上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
(二)趋同不等于盲目跟风
国际会计趋同在相当一定时间内还是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阶段。每个国家的会计都带有各自比较显着的阶级特征,在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影响于社会和市场类型。现今国际会计委员会14位委员中,有7位是来自英国。可想而知,国际会计概念框架会有着明显的发达国家的气息。自从我国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性质从国家计划经济到发展自主市场经济,还在经历着一定程度的转型。如果我们盲目的跟从为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发达国家服务的会计理论标准,我们在享受国际便利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到发达国家带来的高额会计成本,和一时无法适应的市场混乱。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理论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也就是说,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的会计理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必定有所不同。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互相关联的内在逻辑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原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目标是辨明会计的目的与意图,基本原理是指会计的基本概念,它们指引应予以进行会计处理的事项的选择,各项事项的计量以及汇总并使之传递给利害关系集团的手段。由这类概念派生的其他概念,在制定、解释和应用会计与报告准则时又必须反复引用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概念是最基本的。”
(一)构建的基本思路
会计理论的构建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的反复循环过程。纵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财务会计理论的构架,他们都经历了一个个相当漫长并且夹杂着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他们大多从研究会计原则基础的基本会计假设和建立在基本假设之上的相关会计原则出发,在实践中随时修订相关规定从而建立了相稳定的理论构架。我国在制定初期也借鉴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这样做的好处便是:由基本假设衍生出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关联‘性。
葛家澍教授在《会计理论》—书中谈到:在我国,可以有两思路来制定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一是使之法规化,采用基本准则的形式,充实国际上CF的内容;二是建立中国的CF,肯定它是理论而不是法规,与具体准则分离。我更倾向于后者,虽然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其理论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想这样更能让人们跳出“准则便是会计理论框架”的误区,站在准则之外谈框架,对我国市场发展的长远利益是有益的。同时,这样做也可以更好的关注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二)具体方法和途径
现代理论会计大多可归为两类: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旨在说明“会计应该是什么”,从会计实务的规则来概括出的会计理论,而实证会计理论回答“会计是什么”,重点在于对未成文事物做出假设,经过一系列实证分析从而证明理论并得出结论。
我们平时所说的财务会计理论大多属于规范会计理论,它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指导实践。规范会计理论重归纳和逻辑推理,所以在理论建设中,它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规范会计理论的具体方法包含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等。其中,归纳法和演绎说道出了现代会计理论建设的基本方法。
归纳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加以总结和分类,从中概括出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起来并表述为理论;或者说,这是一种从大量的特殊事件到一般理论的研究方法。而演绎法则是归纳法的一种倒叙,它是在巳有相关会计目标、假设等前提下,导出相关会计方法。我国会计理论建设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同时伦理法和社会学法对框架进行相关补充。
(三)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构成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努力构建出最适合我国当代经济社会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财务会计理论框架,带人们走出最初混淆基本会计准则与概念结构的误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理论框架已见雏形。下面,笔者简单结合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等几大基本概念框架要素分析国际会计趋同对我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影响:
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结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在会计基本假设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只规定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而在我国会计理论中,权责发生制被确定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异曲同工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会计准则比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更细致的要求,而将国际准则的权责发生制定为会计基础确是国际趋同化的鲜明表现。权责发生制更侧重于收人和费用的期间配比性,体现了重要性原则而非形式,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贯穿于一致。
2、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财务报告目标。目标,顾名思义,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我们会计人员所做的一切工作可以大致的说是为最后的财务报告所服务。在会计目标研究中,有两个典型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个人认为,其实两种观点并不排斥,只是分析会计过程的角度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受托责任观从归属与管理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企业所有者反映经理等管理人员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决策有用观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最先提出的,它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现有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现在,越来越的国家认同并采用了这个观点。我国会计理论中,也将会计目标定位于提供决策信息上,不仅表现出国际趋同的一面,更反映出我国经济也是卸掉过紧的禁锢在合理的范围内自由的发展。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我国新准则颁布后,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调整为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几大特征,其中,可比性就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说法,将一贯性和一致性做了统一。而同时,又没有盲目的跟从国际会计准则,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基本的可靠性等基础上又要求会计信息具有中立性、完整性等。我国还处于市场转型期,还是该把对会计信息最基础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可靠性和相关性。我相信随着市场的成熟,在会计理论中会加重这部分的权重,提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更及时、有用和透明,使信息双方对大程度上的对等。
4、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我国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很明显,我国会计要素有独立的利润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利润要素的提出更有利于我们构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再从会计要素的概念上来看,我国的概念理论吸取了国际会计准则要素定义的精华,加上自己对现实实务的规范更符合本国特点。同时,会计要素的确定是取决于现有的经济业务需要而非一沉不变的,在以后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我们应该处理好会计业务前瞻性问题,让理论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提到会计要素,不得不延伸至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公允价值”是一个让我国会计界采用、废除又吸收采用的会计计量模式。刚开始最先引进这一概念时,没有考虑到它的适用范围,而是盲目的趋同了国际经济业务的计量模式导致在我国市场还不够完善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虚调利润造成一定时期的市场混乱。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公允价值是一个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它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是有助于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会计准则的颁布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很多情况下明确指出“在其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或是“有确定的依据可以证明使用公允价值可以更好的反应经济业务”时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它公允价值进行从新确认,将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这些举措明显表示出我国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谨慎采用,既吸取了其先进之处,又避免了它可能为我们带来的社会弊病。
四、结论
以上,笔者简单论述了在国际会计趋同的大环境下我国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相关问题。用我们的一句老话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加之结合我们自身市场经济的特点,与时俱进,才会为社会贡献出一套最适合国内企业的走出去的会计体制。
【作者简介】孔莹(198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汉族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