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建设论文

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关于环境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

2022-12-22  本文已影响 17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事业发展,需要大批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许多高校依靠各自优势及相关背景学科相继建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但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率较低的状况已使各校均面临着较大的办学压力。为适应国家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性变革需要,如何准确定位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已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1教学改革基本构架


1.1夯实基础,综合培养


环境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计划一直处于发展、完善之中。现代西方国家的环境工程教育大都以美国环境工程师学会(AAEE)于1998年提出的环境工程教育的定义(应用工程原理进行环境管理,以保护人类健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并改善与人类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为指导原则,充分强调了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教育的广泛性及学科交叉性。


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培养的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相对狭窄,发展空间有限。目前,许多高校在本科教学阶段正在积极探索“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作为综合性交叉学科的环境工程专业更应该体现“工程综合教育”的理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要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综合考虑技术、环境、资源、经济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如进一步加强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并适当提供一些经济,社科、人文和艺术类公选课程,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储备发展潜力。


1.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环境问题不是简单地看成技术问题。在早期,由于“环境公害”事件的突出矛盾,西方发达国家环境工程的研究重点是在污染控制这一末端问题的治理上,伴随着污染控制的思想和理念的转变,环境治理在20世纪末期也完成了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这种情况反映在他们的高等环境专业教育上,即从以末端治理技术为重点,已转向以污染预防为中心的环境保护理念方面组织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环境专业教学也开始改变传统观念,紧跟时代节奏。适当增加了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等学科内容,强调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系统协调的不可分割性。此外,在教学中已逐步改变重视技术、轻视管理的课程模式,合理配置末端治理技术课程(气、液、固三大污染介质中污染物的去除、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传统课程)与污染预防和环境管理等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思想、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课程)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着眼点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治理污染,而是主动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理解合理使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工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并不在于希望学生具备解决高深而困难的理论问题的能力,而是应更多地强调工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近年来,各院校已普遍认可教学和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构建了相对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1.4以市场为就业导向


尽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工程专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但在目前实际的市场需求上,环境专业人才普遍受到冷遇,有些院校本专业一次就业率甚至不到50%。根据我国环境人才的工作定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分为环保局系统人才,在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行业人才,在环保产业部门的产业环保人才三大类型。从我国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市场的饱和,而是人才结构和地域需求的不平衡:应届毕业生多,熟练专业人才少;生产型人才多,工艺型、生态型、环境服务型人才少;技术型人才多,经营型人才少;发达地区人才富裕,西部偏远地区人才稀缺。因此,在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制定培养计划方案,拓宽就业面,积极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就业。


2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2.1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比较中外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没有特色的教育就没有优势,也就没有了吸引力和发展原动力。学科的发展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特色。统一性就是要在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上做到一致,特殊性就是要根据本学校相关学科优势和自身条件,毕业生服务行业、部门和区域的要求,使培养的人才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或优势。只有这样,该学科才有活力,才能真正为社会所认可。


2.2各院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比较


我国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源于以下几类专业。一是土木类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二是工科有关专业的三废治理方向(如化工环保、冶金环保等);此外也还有从农林、水利、生物、地矿和海洋等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全国专业目录调整以后,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保、水文地质等均纳入环境工程专业。不同类型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由于其背景学科和专业的不同,以及服务的领域和对象的不同,常常带有各自的专业特色。


从我国目前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一些院校情况看,这些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会体现所属院系的特色或本校相近的优势专业,如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环境工程一市政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环境工程一生态”、浙江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一化工”、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环境工程一地矿”、厦门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环境工程一海洋”等等,这样的作用从就业角度肯定会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很明显。一些新开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也要应尽量避免单一化,充分挖掘和凸现自身相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将这种优势和特色适当渗透到环境工程专业学习中来,以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选择。


2.3特色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高等学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一大形势下,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应视各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在达到基本办学规格和培养要求上,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发展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和层次特色的培养模式:少数重点院校可以偏重研究型人才培养,满足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需求;占总数大部分的一般本科院校,宜以普及型、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从工程师培养角度制订培养计划,适应社会发展的普及型技术人才需要。


作者:刘启明(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福建厦门36102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建设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农学院风景园林(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上一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叙述微生物在环境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