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全球一体化影响和作用下,极大改变我国建筑造型,加上现阶段我国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各类型艺术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而传统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发展状态停滞不前,且在现代建筑技术的冲击下而逐渐走向消亡,这导致优秀的传统建筑风格逐渐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不利于建筑风格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选择闽南地区特色建筑,对其鲜明特征进行盘点,并从传统与现代文化结合方面探究闽南建筑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为相关建设设计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闽南;建筑特色;现代建筑
随着国内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发展,在西方建筑技术标准与构型逐步趋于统一的背景下,各类现代建筑的实用性优势抵消了传统建筑的文化优势。而为积极弘扬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设计人员需在传统建筑的内涵方面融入现代建筑技术的工艺优势,从而在保全传统建筑文化方面找到折中方案。由此可见,针对闽南等传统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闽南传统建筑的核心特征
1.1多样化的色彩构思
多样化的色彩构思的离不开当地独居特色的民俗民风与生活习惯,闽南传统建筑在色彩构型方面独居特色,其中中西部地区多以建材本色作为主体色调,而东部地区民居则更倾向于冷色调。多数的闽南传统建筑强调红色为主,“红砖文化”则是其地域性的典型代表。由于闽南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特性文化特征与色彩基调,因而在多数建筑中呈现出了红色,这一色调的大量运用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红色主色调是该地区多数建筑的基础色调,但涂刷冷色调外墙的建筑数量也占据一定比例,从而形成鲜明的视觉差异。如以红色砖作为主体,并引入白色花岗岩石作为佩饰建材,通过冷色调的局部应用,使得建筑各部门出现视觉缓冲区域,进一步突出主体。在多样化的色彩构思下,闽南传统建筑同时配以不同类型的装饰,通过外部彩色壁画突出文化氛围。闽南地区的壁画独居特色,因此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壁画是其文化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装饰差异也是体现本地文化习俗的一个窗口。闽南地区在壁画的周边装饰形式方面不拘一格。这类装饰的核心特征是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或将住宅主人独特的喜好事物印于其上,这其中的色彩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
1.2丰富的构型设计
燕尾脊、红砖、“砖石混合”等丰富的构型设计方案均是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据此可知其文化传承的特性内容如下:①燕尾脊。水系充沛的气候条件使得闽南地区的建筑方案必须倾向于排水以及建筑的内部防潮,因此构思新颖的燕尾脊是本地人民开发的一种特色建筑形式,通过两端的高角度上扬,可形成独立排水渠,进而降低水分的渗漏,快速排出顶部积水,避免滞留降水侵蚀顶部建筑。为进一步提高通风效果,闽南传统建筑的整体开间幅度较大,同时屋檐外延较长。独特文化背景催生了差异化的屋檐与顶部设计方案,且此类设计方案同时融合了地域民俗习惯。②红砖。该地区建筑设计多以红砖为主建材,并配以浅色系辅助建材,红砖的大量使用使得闽南建筑逐渐将红色作为文化代表色,进而基于红色衍生出了大量的附属文化,例如“红砖文化”即是其中的文化代表。③“砖石混合”构型。是现阶段闽南传统建筑构型的主体思路,“砖石混合”是一类利用红砖与浅色花岗岩的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多样化结构。这类构型方案在承载本地文化特征的同时,也展现出良好的使用价值[2]。④山墙。也被称为外横墙。横墙主要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通常称建筑物两端横向外墙为山墙。对于古代建筑物而言,一般情况下都有山墙,主要作用是隔开邻居住宅,又兼具防火功能。与其他地区不同,闽南传统建筑中山墙顶部形式对应传统意义上五行。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变化。以五行为根据对应山墙顶端的形式极具特色。
2闽南传统建筑特征与现代建筑规划的融合思路
2.1基本路径
①引入“红砖文化”。要妥善实现闽南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规划的有机融合,设计人员应对红砖这一常用建材进行深度设计,将其作为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载体。由于闽南地区在红砖的使用方面十分强调文化内涵的传承,因此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方案应保留主体部分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配饰部分融入红砖设计理念,实现主体与配饰、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融合。此外,闽南传统建筑中多样化的结构设计思路也可辅助设计师进行整体设计,如对配饰以及主体部分进行文化升级等。由此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嫁接,保证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前体下达到预期目的。②燕尾脊的创新使用构思。燕尾脊以其实用美观的造型、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独具匠心的建材设计成为闽南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结合上述燕尾脊的自身优势特点,设计人员应在现代建筑中充分参考其色彩与构型的基本思路。在具体的现代项目初设中,设计师应充分把握燕尾脊特征,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在少数闽南文化的现代建筑中,设计人员的将燕尾脊造型与现代主体进行融合,其中金属铝与玻璃构成的穹顶设计方案既是出自燕尾脊元素,进而实现了文化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双重叠加,创新性与实用性兼具[3]。③“砖石混合”构型。作为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符号之一,“砖石混合”的基本思路也需引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在部分闽南地区的文化馆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通过“砖石混合”的理念创新性地规划出多个文化功能区域,并结合在各区域的墙壁上配以石雕工艺,进而突出该区域的文化特征,从而完美实现了闽南传统建筑根植于西方设计主体的基本建筑思路。④多样化融合思路。闽南地区还具有功能性与文化性兼具的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冷巷”。“冷巷”主要指代传统闽南建筑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使得房与房之间的通道形成自然的遮阳效果,进而在建筑之间形成气候缓冲区,从而在设计角度融入了生态环保理念。通常情况下,“冷巷”在设计方面要求的宽度需介与0.8~2m之间,以此通过空气对流带走砖石建筑的表面热量。另外,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方面,墙面贴饰通常是闽南传统建筑通过人工雕刻或黏贴的具有独特意义的装饰壁画与装饰品,现代建筑外立面也可引入此列装饰,并在辅助设施表面进行装饰;剪粘工艺则是本地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独特建筑技术。其对建筑框架进行外部装饰与整形,并将小石块、碎瓷片以及其他颜色各异的小型配件通过粘贴、嵌入等工艺进行装饰。因而,设计人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合理使用此类施工工艺,将其设计理念与现代技术融合,如在花坛设计中融入这一技术,丰富配饰建筑的色调、主旨可由此实现较好衬托。
2.2具体项目应用
在实践研究部分,文章选取某市的商业住宅项目作为实践研究对象。该项目主体工程设计部分尝试引入了大量的闽南建筑特征,并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该商业住宅项目建设于人工湖畔,周边水系较为丰沛,优秀的人工湖景观设计与住宅区交相辉映,同时在色调方面于住宅主体形成了良好搭配,例如该商业住宅的高层住宅部分在顶部装饰面选用了红砖,将砖石混合设计理念发挥到机制,进而将闽南地区的建筑文化特性充分融合在现代设计方案中[4]。该商业住宅项目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规高层商业住宅主体部分,其顶部采用红砖配饰;第二部分是多层洋房住宅部分,在顶部使用了燕尾脊;第三部分则是综合多种闽南建筑风格设计的商业别墅部分,突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第四部分则是基础商业配套建筑;在这四部分中,商业别墅以及部分配套建筑全部使用闽南建筑风格进行搭配,将大量的传统闽南建筑文化元素应用到辅助建筑设计中,例如斜屋顶(传统板瓦)、新式燕尾脊,实现了主体于辅助建设的完美融合,并通过设计思路进一步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以该住宅项目为中心的闽南文化商业街,并在周边地区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对本地的闽南文化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建设规划的高层住宅面积为133256m2,多层洋房建筑面积31255.02m2,商业别墅建筑面积为15025.2m2,配套建筑面积为11000m2。就实际而言,该商业住宅项目的优势是充分发扬了闽南建筑的“红砖”文化,同时引入了传统的大厝形式、斜屋顶、新式燕尾脊等,从而使得该处住宅项目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闽南文化风格,具有闽南风格特色的商业内街打造由此获得了有力支持,闽南传统建筑特点的应用价值也同时得到了证明[5-6]。
3结语
综上所述,独具匠心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以及设计理念具有较广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技术人员应积极将“红砖文化”、燕尾脊造型以及砖石混合结构的特异性与文化性融入到基础设计中,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推动现代建筑理念的多样化发展,进而位闽南建筑文化的应用提供创新发展空间,为更好发扬闽南的文化传统,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进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新的渠道与思路。
参考文献
[1]郑慧铭.传承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基因的永春县岭头新农居[J].中国艺术,2020(5):37-42.
[2]陈倩茹,张静.闽南传统燕尾脊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研究[J].居业,2020(2):33-34.
[3]楚家麟.闽南官式大厝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智慧在现代生态建筑学的应用与传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45.
[4]李静.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家,2019(12):46.
[5]林华秋.情感化设计与家具创新研究——以闽南古厝建筑文化为例[J].名家名作,2019(6):98-99.
[6]卢锋.新型建筑工业化中BIM技术应用的实践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03):53-54,62.
作者:林涵永 单位:厦门国贸房地产有限公司
返回建筑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