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略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前言: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处在主体地位,学生被动进行听讲,并且,许多教师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学习,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关注的共同点都是个人的学习成绩,这样的理念改变了学校进行美术教学的初衷,基于此种情况的产生,在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思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1.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一,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努力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初中美术作为考察科目出现,大部分学校都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美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美术教学活动很难具体实施。第二点,教师教学方式不正确,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实行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失去进行美术学习的热情,学生会产生美术学习很枯燥的思想,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很排斥。第三,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应试性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失去进行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美术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方面的因素,促使教育进行改革。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创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模式是强调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主动进行创新,以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为根本目标,为了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学校和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态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获取初中的美术知识就是合作学习,在合作的环节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并进行有效的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颠覆传统意义上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锻炼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默契。
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中相互指导,互相鼓励,共同解决课堂中的困难,在这样的合作中,提升的不仅仅是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不但能够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获得了自身的满足,这样的满足能够激励学生在未来每一天积极进行美术学习。
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正确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3.1仔细观察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性格、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的因素,认真贯彻合作学习中均衡和兼顾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实现科学分组能够为合作学习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逐渐深化的保障。初中美术教师对这一点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例如,某班级学生有50人,教师初步规定把这些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在分组合作開展的前期,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以及美术学习的热情程度进行了深入调查,为了实现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科学的分配比例,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了两名美术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把基础不好的同学平均划分到每个小组中,并且把班级中性格活泼和内向的同学进行相间分布。这样分布基本实现了合作学习模式下互相影响,互相制衡的关系,让好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性格不同的学生互相影响,带动组内积极学习的气氛,有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稳步进行。
3.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掌握引导的“度”
初中美术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不再占据课堂中主体的位置,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不再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拐杖。同时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不是完全对学生不管不顾,教师只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初中美术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进行美术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在《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小组研究时代,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给每个小组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间内,美术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进行合作的态度,在学生出现疑惑时,应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积极维护班级的纪律,避免影响到他人交流。讨论时间过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做到公正和公平,确保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在合作学习进行到最后的环节中,教师应适当总结每组讨论的情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正确解读总结评价环节
新课程改革促进课初中美术教学的进步,虽然初中美术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美术教学水平持续进步。在合作学习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重视合作学习中最后的汇总和评价部分,这样的认知是一种错误教学理念。合作学习模式从科学分组展开,中间经过不同小组有效的学习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有教师进行总结,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这三个部分欠缺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降低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到最后时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例如,在《放飞希望》的教学中,小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探讨后,纷纷向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组内情况非常都有初步的了解,在讨论环节教师也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在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教师凭借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这位教师首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把作品的可贵之处和缺点说给每个同学听,教师把小组的作品层次进行了叠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作品打分,提高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并促使学生们在今后美术学习中进行默契的合作,提高班级集体的美术学习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形势下形成的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让合作学习模式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运用科学的方式把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把握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的“度”,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饶文芳
第2篇:浅谈影响初中美术教学的因素
一、陈旧观念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艺术教育带来了契机。但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还无法走出传统教育的阴影,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支持。相反,这种不认可心态已成为一种“惯性”,对素质教育造成了种种困扰。
美术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今天美术教育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很容易接受一些新名词、新事物,却在看待美术教育问题上,却墨守陈规,止步不前。美术教育的发展令人忧心忡忡。
二、实际教学现状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们农村有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好的发挥美术的作用,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将美术课被历史课、语文课、政治课或其他课所占用。或者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只是一味地突出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即新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功能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再现它的辅助功能,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原有的学科特点,美术教学迷失了方向。《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一堂美术课失去了对学生进行審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会使美术课流于形式,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例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过多地介绍历史背景,以及内容或者是作者私生活花絮。这样把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一堂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忽视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原有的特征。
三、价值观取向的误区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是一种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理解,让同学们在简单的课堂上去感受和领悟美的东西,并运用到现实中去,所以艺术品是圣洁的,它是艺术家的精神写照。艺术品是不能用钱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也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不能与金钱划等号。然而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举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某某人的作品现在的市场价是多少等等,从而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艺术本身。常言道:“艺术无价”,它艺术价值的高低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行为。
四、单一的教学结果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美术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应该很清醒的要认识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像数、理、化等学科只有唯一答案。然而美术学科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与教学。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的每一次发现与见解,都应该给予以肯定。从他们认识的方向中去认识这一个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在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但是教师如果总是一言堂,而且一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想法当做为唯一标准,那是很可怕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而且不利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陈旧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美术教师都是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并不适应中小学学生。如画素描、先临摹后写生,临摹还可以,可写生就差远了,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图形画不准,明暗关系搞不清,实际上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要求过高,试想一下,作为美术教师,从学画到走上讲台,尚且需要二到三年的基础功底,画好素描,专业训练也得几个月,但要求没有任何绘画功底的学生,通过每周一至两节美术课成为“画家”,难于上青天。美术教师单纯的以主观意识来要求学生,不能贴近教材,领会教材的新理念、新概念、新内容,以训练专业人员的要求训练学生,使美术教学成绩不尽如人意,效果不佳。
六、现行初中美术教材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美术老师,应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好好分析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而不是一味的根据教材,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地去教教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美”,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总之,在我们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以上种种对美术教学的影响,使得美术教育被冷落。在以后的教育中,我们要走出这些影响的误区,使美术教育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作者:辛欣
第3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功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造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因此学习和生活脱离、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悦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论文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的关注和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二、诱发想像、发挥创造性
想像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像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及创设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发学生大胆想像,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色彩、构图等的想像。英国诗人学来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自己的特色”。
三、因材施教,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生可以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面向全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美国著名的美术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指导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的概念。指导性目标由一系列的指导性活动伴随,旨在通过练习活动发展技能。表现性目标则鼓励学生运用一定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想象和表现目的。例如:在制作动物雕塑——牛时,对于那些造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一般稍加指导便能较好的完成作业。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在创作前可以让大家谈谈牛的特征,对牛的认识,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只要抓住这些特征,可以进行新颖、独特的想像,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行了。不要将学生的思想拘束在一个固定模式里,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单一的技能训练的指导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表现性美术教学的要求认识对象、表现对象,在表现中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这种在教学内容组织中,将与意志相关联的指导性目标和情感相关联的表现性目标交替地安排,也形成了节奏上的变化。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孤立地强调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实践证明:那些独立性强、富有审美个性的学生其想法往往与众不同,其做法也奇怪独特,因而往往也最具有美术的独创能力。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常常同化人的审美个性,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审美个性特征和差别客观存在,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支持其独创立新,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使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四、鼓励求异,保护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范画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对于作画大都心里有数,但是许多学生喜欢“依葫芦画瓢”,尽管有些学生表现的还相当不错,但就作品而言缺乏创造性、缺乏个性。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应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突破定势思维的影响,突破范画等的约束,敢于独群蹊径,与众不同。即便有的学生作品显得幼稚、荒诞或丑陋,但这恰恰是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流露,有的说不定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应及时予以保护和激励,切不可挖苦、讽刺学生或将这“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譬如:我们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放一首音乐给学生听,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感受进行创作,当然要选择一些具有形象性、情趣性、曲调优美的歌曲通过聆听、思考,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总之,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師不断鼓励与教学理念更新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学生要不断提高兴趣,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善学苦练又勤于探索,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作者:李芳
第4篇:初中美术教学之我见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去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艺术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认识到这一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
1.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既然是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那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虽然不同于小学生那般想象力丰富,但是他们毕竟也还是孩子,对很多事物,都存在着一些奇特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想象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要求自己的学生"听话",不能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那样会耽误学习。因此,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好想法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为了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考虑,切切实实保护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不能再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了,而要将一些实物搬上课堂,比如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类似于玻璃杯、筷子、苹果等,让学生说说它们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用处,是不是还能用作别的,该怎么用,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将新用途画出来。教师这么鼓励这些初中生,允许他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大胆创新,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助于初中美术的创新性教学。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就成为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要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采用创新性教学模式。通过创造创新性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里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具體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将创新性教学贯彻落实,发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大意义。
作者:李丹丹
第5篇: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在初中教育中,美术课程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操,对于提高学生的眼光和审美能力也有极大的作用。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課程设置问题
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大部分初中学校来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副科,相比起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学习,美术教学无关紧要。这样就导致当前大部分学校中,美术课程的课时极度缺乏。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有时会将原有的美术课程课时分配给其他科目。这些现象成为制约当前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因素。长期下去,学生不仅不能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由于没有系统、整体地进行美术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相对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2.教学设施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美术设施来辅助美术教学,更不用说固定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一般都是在固定教室中给学生上美术课。当教学内容涉及实际作画或者手工时,往往需要学生自备材料,同时也有可能受到场地的限制,导致教学无法顺利展开。这些因素对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3.教师问题
除了学校的重视不够、缺乏美术教学设施等因素外,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也限制了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缺乏新意和创造力。美术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来,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使美术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受到极大的阻碍。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因为美术课程是初中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打破枯燥乏味的美术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当中。
2.创设情境
要想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也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情境创设,能够使呆板的美术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活泼,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更有帮助。同时,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观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感受中,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在此期间,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当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美、观察美和创造美。
3.联系实际生活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进行艺术上的创作。对于任何一种艺术而言,其产生都是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因此,生活就是一堂无形的美术课。在实际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生活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进行艺术上的创作,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美术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为我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叶名庚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