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数据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要据此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或者发现新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学习者,小学生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进行记录的物质——记录单打交道。那么,记录单是不是只要反映实验数据就够了呢?不行。因为它的使用者是还不会探究、还没有掌握具体方法、还没有形成科学思维习惯的学习者。对他们来说,记录单同样是学习的对象,而不仅仅是数据记载本。对他们来说,记录单是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有效探究的、可以利用的、使用方便的工具。所以,对教师而言,要拓展记录单的功能,让记录单的效益最大化。
记录单可以提醒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
我们做这个研究活动的目的是需要在活动前明确,在活动中牢记的。我们所有的活动是为目的服务的,我们发现的现象、变化意味着什么,是需要思考的。不能把研究活动降低为“活”与“动”,似乎只要学生在动手他们就自然有收获,这就把研究是否能够取得结果的机会完全建立在学生纯粹的自发探索上。别忘了,他们只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少年儿童,他们的目的意识还未建立,他们容易被新奇的现象吸引,沉迷在光怪陆离的表象之中。于是教师要做的是提醒他们将视线再往深入投放一下,将思维的触角伸出来,发现规律。
那么,在学生浑然忘我地活动时大声嚷嚷吗?还是在活动结束后再另外给时间思索?都是亡羊补牢之举。做法一,学生不易听见,即使听见了也不见得会理会。做法二,是对时间的浪费,对效率的忽视,也会助长学生行与思分离的习惯。
明确目的的时间肯定是活动之前。但让学生在活动中还记得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就需要在过程中有一样可以提示他们的物品。记录单可以承载这一任务。在设计时,记录单上除了可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还可以出现一些提示思考的记录内容。比如:两者有相同的地方吗?两种现象哪里不一样?说明了什么?这让你产生新问题了吗?或者这种情形要怎么避免等等。学生在进行现象记录时,必然要看到这些问题,如果他们遗忘了、忽略了,这些同样需要记录的问题会帮助他们想起活动的目的。
在《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的记录单上,教师在要求学生设计天气符号的同时,提示了一个小小的思考问题“你对这种天气中生活的人们有什么建议吗”,让学生将天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天气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当然,思考的提示并不一定需要以一个标准的问题的方式出现,它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以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图案。
记录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工。
科学课的许多观察、探究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因此,需要调配好组内的人力资源,让每个人有事要做、各司其职,让每个人的工作成果整合后显现出这一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工作的合理分配就显得极为重要。分工合作的训练虽然一直贯穿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但学生可能会遗忘,尤其是刚刚进入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或者学生的分工轻重不均,有人很快完成了,有人却不然,让整体的研究进度滞后;或者趣味性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急着动上了手,缺少分工的活动低效、混乱。
记录单就可以对分工进行提醒和指导。要求学生动手之前先看看记录单该如何填写,然后自然关注到记录单上对分工问题的提示。如果是简单的分工,记录单上写上一句小小的温馨提示即可。如果这个分工需要大家商讨商讨,则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径,如:要完成这个研究活动需要做哪几件事?我们有几个人?哪些事可以合并由一人完成?谁更适合做某件事?诸如此类。减少分工安排中可能出现的误判和冲突,提高效率,也让学生学着如何进行分工,掌握一些策略,也许他们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模仿着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合理地分配研究资源。
记录单可以帮助有效汇报。
观察、探究之后要把活动的成果展现在人前。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楚地表达出他们活动的过程、这中间的发现和他们对规律的探索。有时可以用图示,清晰明了;有时则需要用语言,详尽准确。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挑战。所以,有时我们会看见学生活动后无法汇报他们的过程、遇到困难后的解决方法等相关信息。此时,教师需要提供一个支架,帮助学生整理活动中的信息,梳理分析思路,组织汇报语言。谁可以承载这一功能呢?记录单。它可以不言不语地完成这一任务,不必教师多费唇舌,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它可以让这一支架一直停留在学生的视野中,而不像口头指导容易随风飘散。
这就要求记录单的设计体现出顺序,逻辑性要强,能给出一些关键的点拨,还能给出交流时的语言组织。可以这样来结构,以“摆线”的研究为例:
本组数据:
第一次试验,摆线 厘米,15秒内摆动 次、 次、 次,平均 次。
第二次试验,摆线 厘米,15秒内摆动 次、 次、 次,平均 次。
其他小组数据:
摆线 厘米, 15秒内平均摆动 次。
摆线 厘米, 15秒内平均摆动 次。
可以得出的结论:
此外,我们还有新发现:
这么一张记录单,不需要长时间的指导学生就会填写。还暗示学生,不能只凭自己一个小组的数据就匆忙得出结论。可以先在小范围内了解别组数据,看看是否能佐证自己的观点。汇报时也会非常流畅。先说说自己的,再谈谈别人的,然后结合两者可以有什么结论,或者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如果有时间、有需要,还可以加上“实验中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推广学生自行扫除障碍的策略。
这样看来,记录单就不仅仅是探究数据的书写载体,它可以肩负更多的使命。除了上述几点,记录单上还可以提示操作的步骤、细节,可以呈现一些对秩序的要求,还可以催生情感,可以指导进行价值判断,它完全可以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只要教育者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它可以变成一个纸质的指导者,一个课堂上极为有作用的“助教”。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