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科普阅读,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单薄,对外在世界认识十分感性,所以他们对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的认识就像一张白纸,而科普阅读正好填补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空白认识。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利用科普阅读开发孩子的智力,拓展孩子对科学、对社会的认知。那么作为一名专业的科学课教师,如何利用好科普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科学教学中引入相关科普读物
尽管目前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非常丰富,但是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并不能引起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关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孩子并不知道就是已经学过的科学知识。所以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课堂在生活现象与科学原理之间架起桥梁,而科普阅读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中,学生认识了食物链,食物网,并了解了生态平衡的有关原理。在课堂中适时放幻灯片,让学生阅读《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进口屎壳郎》(选自《小学生无敌百科通》)和《钉在树上的茧,生与死的斗争》(选自“果壳网”)两篇科普短文。通过阅读,学生进一步强化了食物链、食物网的认知,深化了对生态平衡原理的理解,引导他们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又如在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让学生阅读《生活中的智慧:热胀冷缩》(选自《科技日报》2006年4月24日),让学生明白大桥桥面留出缝隙和冷水浸热鸡蛋易剥壳中的科学原理,使学生在科普阅读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实现了课堂和生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利用课堂介绍科普阅读的读后感
为了更好鼓励和督促小学生进行科普阅读,教师应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读后感,感受可长可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即可。在科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一般是在上一节结束后布置1到2篇与下一课相关的科普小品文,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我们还对科普短文进行了精选,低年级的阅读总量控制在1500字以内,高年级的阅读总量控制在3000字以内。例如在准备上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细菌》一课前,我们安排学生们阅读科普名家高士其的经典科普文《细菌的衣食住行》,进入课堂后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根据学生们读后感进行总结,然后导入课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在准备上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蚂蚁》一课前,我们精选法布尔《昆虫记》第二卷第九章《红蚂蚁》一篇让学生阅读。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我所知道的蚂蚁”为题安排3-5名学生进行演讲,每人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然后根据学生演讲的内容进行设问,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用科普阅读指导科学实践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求知欲望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动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形成“课堂讲授认知——科普阅读强化——科学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在学习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一课中,我们推荐学生阅读中山大学生物系傅家瑞教授《种子萌发的奥秘》一文。学生阅读后受到启发,在教室的窗台上用玻璃瓶、塑料盒装上土种上了蚕豆、黄豆等种子。此时,老师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观察浇水和不浇水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情况、观察靠近暖气片和远离暖气片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的情况、观察深埋于土壤和浅埋于土壤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情况,并让学生记录作好记录,强化学生对种子发芽条件的认知,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学习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一课中,让学生阅读《霉豆腐的来历》(选自《贵州日报》2005年2月16日),学生按照文章的介绍学做霉豆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真菌,特别是了解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实现了课堂内外的互动。
综上所述,科普阅读使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科学的奇妙和规律,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