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不容易发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时候是)

2022-10-29  本文已影响 47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

关键词:
  “因为时间关系”,这句话最近成了小学语文课堂经常出现的流行语。深思之,这句话往往正是学生需要交流、需要释疑的时候,课老师往往因为怕走出自己的预设,或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而用一句“因为时间关系”终止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因为时间关系”这种这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近来听课很多,从村小老师的家常课到市县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乃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里的“大家”的课堂上,如果你留心观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句不该成为托词的托词:“因为时间关系……”
  课例1:一节市级习作示范课进行到了交流展示阶段。师:有没有想展示一下自己习作的?(没有生答应)师又连问了两遍,仍然没有学生愿意展示(或者是不敢展示),于是老师说:“因为时间关系,本来应该展示的习作就放在下节课欣赏吧!”
  怎么能放在下节课欣赏呢?看似完美收官的一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语言细节没有处理好,给全市的听课者留下了遗憾。我想也给这位老师自己留下了遗憾。试想,一节习作指导课下来,学生审题如何?架构怎样?表达是否合理?老师都掌握了吗?学生也都恰到好处运用了吗?就算是恰到好处了,也应该拿出来,让大家也知道他的习作好在哪里,也可以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若还有不足之处,甚至是共性存在的问题,也好便于交流反馈,怎么会“因为时间关系”而“放在下节课欣赏”呢?你能肯定学生的习作就是优秀的,因为你用了“欣赏”啊。在这节课到下一节课的漫长等待(往往是一天时间之隔)之中,学生们该如何做?是自己写好了事呢?还是在这耐心地等待下一节课“欣赏”呢?就算是学生的习作热情还会依旧,学生的习作灵感还会闪烁着火花吗?再问老师,你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你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吗?怎么能用“因为时间关系”而草草了事呢?您看,就是忽视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使一节市级教学展示课大打折扣。
  课例2:一节《世界真美啊》正在进行。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老师,母鸡是如何孵出小鸡的?
  师(显然没有预设这个问题,略一迟疑):就是母鸡蹲在蛋上孵的呗。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学生满意。
  生2:那么我们小孩子也是妈妈蹲在蛋上孵出来的吗?
  生3:我要是蹲在鸡蛋上也能孵出小鸡吗?
  师(显然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脸都红了,过了一会才说):这个,这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暂时不讨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鸡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生1:小鸡眼中的世界是黄乎乎的。
  生2:不对,应该是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生3:我认为小鸡也许看到了黑乎乎的世界,白茫茫的世界,绿油油的世界……。
  生4: 老师,不对,小鸡怎么会看到黑乎乎的世界呢?
  生5:老师,小鸡是春天出生的,也不应该看到白茫茫的大雪啊?
  师(看了一下手机的时间):同学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
  在上述课例中,学生的思维两次被打断。老师两次“因为时间关系”弃课堂生成于不顾,牵强地把课拉到自己预设的上来,按照自己的预设把该呈现的东西呈现了,似乎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掩卷深思,老师这种做法妥当吗?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毫不留情地扼杀掉,一切按部就班,上得四平八稳,这样的课就是自己备课就是读教案、背教案而已,没有一点灵动,这样的课,换成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完成,试想,那还要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干什么?再回过头来看课堂上所生成的,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如果老师能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则学生一定会在头脑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也许就因为你一句话而成就了一位科学家也不是没有可能。为此,我想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真的培养不出来吗?否也。杰出人才的苗子就在我们每个老师的手中,但我们一不小心就把这些苗子给“格式化”了,那样只能培养出那些没有灵性的、只会在“被提问、被读书、被思考、被作业”的“被学习”中按照老师的意志“制造”出来那些没棱没角没思想的“普通人”了。由此看来,“因为时间关系”而终止课堂的生成实在是不妥的,这种把学生求知欲望之火浇灭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
  二、 解决“因为时间关系”这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现状的对策
  (1)给自己“注水”
  给自己“注水”就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由“一桶水”升格为有不竭源头的“长流水”,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以研究的态度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跟上国家课改的步伐,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只有做到“知教材、知教法、知学生”这“三知”,方可在课堂上潇洒从容、试看窦桂梅、孙双金、王崧舟、薛法根这些大师们的课堂,哪一位没有做到“三知”?哪一位大师不是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的生成,从而成就那未曾预设的精彩的?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在一点上知道一切,在一切上知道一点”,我想前面的“一点”无非就是指我们的专业知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做到“精”,做到“知道一切”,而后半句的“一切”很显然是指各学科的知识,我们教师不是万能,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最起码应该不至于当学生提到相关的问题就尴尬地用“因为时间关系”来作托词。
  (2)给准备“充分”
  给准备“充分”即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造成上述案例出现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教师准备不充分造成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进教室上课时必须要备好教材、教法、学生这三门课,对课的流程有一个充分的预设(包括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的预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潇洒自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沉着地应对课上各种生成,变课堂生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造就那达到化境的无痕的精彩。
  (3)给时间“定时”
  这里的“定时”是指教师要合理把控教学时间。哪些地方要重点朗读感悟,哪些地方要探究交流,哪些地方要精讲点拨,哪些地方要拓展延伸,哪些地方可能会生成什么……所有这些教者在备课时就要心中有数,上课要合理调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出现“因为时间关系”的紧张与恐慌,才不会“因为时间关系”而出现的搪塞与回避,才会把普通的课上的精彩,把看似捣乱的生成化为传奇。“因为时间关系”这不该成为托词的托词才不会出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上一篇: 小学科学课教学浅谈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的理解)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