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创新,民族需要创新,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方能持续发展下去。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求,人们的渴望。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对培养创新人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每门课程的设置都必须具备创新的内在属性和需求。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粗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一、以兴趣的激发,带动创新意识的培养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手段与方法必须新颖。因此,教师如果不在教学中具备创新意识,不去设计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就难以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将这些知识加以内化,等于白教。内化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求,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在具体教学中,思品教师要在科学全面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多举一些生活中鲜活具体的事例,做到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同时还要注意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视频、幻灯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通过美妙的音乐、幽默的漫画、引人入胜的故事、充满激情的表演等,令学生上每节课都有新感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以教育教学目标的明确,找准创新教育的坐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所要达到的水平的期望,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所要达到教学效果的某种预期。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就是说除了知识目标和方法过程,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这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学目标转变的一个体现,也是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体现。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去注意,还是像原来一样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不从整体上要求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情感价值目标的达成,那么就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使新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标准和依据,教师努力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才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只有具备激发学生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才能引导、感染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学生要想战胜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是必由之路。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践,一个学生能否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的引导。
三、以师生角色的改变,激发创新热情
一般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者甚至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首先,中国历来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度,倡导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在教学活动中就必然是主导者、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这种关系之下,学生只能是唯命是从地去完成老师交办的任务。其次,由于长期以来科举制度的存在,尤其是明清时期考试内容的固定,人们读书的功利性很强,很少有人是为做学问而读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就显得比较有限,教师所教内容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再次,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方面都是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创新意识与能力难以培养。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处于教学思想缺乏创新、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的困局,师生之间难以建立和谐的关系。
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放下架子,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四、以实践生活为结合点,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做如下一些创新尝试:(1)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学生最为密切的人际纽带,对他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有效的。(2)将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程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开发社会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班级管理不仅关心学生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生活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思品教师可以和班主任紧密配合,做好班级管理,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动态。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进而实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才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