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2022-10-31  本文已影响 57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基础”,在辞海中解释为“事物的发展或起点”。在教学上,一般所谓“XXX之基础”,则是指初学者必须知道的入门知识。那么在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基础”,冠以“设计”二字,也就使之超越了造型基础而上升到了整个设计思维层面上了。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各种新兴事物对年轻人的冲击和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在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观念不断介入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发现,在人们思维的引导和情感表达上,以往的传统审美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更合理的想象空间。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展现出新的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同时具备国际化、多元化的设计需求与时空化设计需求;然后是地域本土化设计需求,即设计师根据在本土所处具体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最后则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需求。这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上的新的要求。那么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又该如何跟上形式并满足这种要求呢?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之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在初、中级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一直都被归于副课而得不到重视,甚至可以说,缺乏美育的基本培养。就高等教育而言,现阶段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要经过专业类的培训,内容基本是以绘画类的应试方式为主,其结果导致社会上催生出大量以应试为目的的考前辅导班。绝大部分考生似乎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考上专业类大学,而这种只在短期内、被动地接受了大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绘画训练的学生,由于其目的并不在于追求艺术的美,自然对绘画与设计本身就缺乏必要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设计基础课教师又多数出于各美术院校绘画专业,其对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往往跟绘画类专业的学生雷同。一般而言,这类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室内的写生如静物、石膏、模特等;二是室外的风景或场景写生,包括到某特定地点的写生。这样的课程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收效并不如预期。

  换言之,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不能仅仅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即为真而画,而应该要为美而画。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实技艺能力的训练,能增强其作品的表现力,但是一味地强调技艺而忽略了表现内容和思想的作品,却很难得到行家的认同,致使其表现技巧本身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艺术设计不是复制自然的景象,而是在创作,在对内容进行形式美的创作。这类跟考前内容雷同的课程,仅仅只是强调了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而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方面却憾有欠缺。

  <二>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年青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确实传授知识,但它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至少这是它对社会所应起的作用。一所大学若不能发挥这种作用,他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每门课程都要体现自身的价值,进而促进和增强学校存在的价值。

  (1)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设计与绘画不同。所以在上基础课前,我们必须要跟学生阐明,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为设计奠定美学基础,而不是仅仅教授怎样绘画。有人说,“绘画是为自己而画,而设计是为别人而设计”,此论并不无道理。在画好一张人物肖像跟设计一件衣服之间,的确存在不小的差异,前者画完即成作品,后者构图完成仍是一个阶段。但如何让绘画成为设计的良好基石,这确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不仅包括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正确启发和引导。我们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以手绘的方式,准确而清晰地记录事物和生活细节的能力,这里也自然包括了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借助手绘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进而传达构思与设计思想,使学生具备迅速、准确地记录对象和表达思路的基本能力。

  (2)设计基础课程须按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

  既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目的是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那么不同的专业学科,对基础课的要求自然有所不同。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训练、引导他们打破常规,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目的的落实,同时也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贝尔纳说:“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作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能。”教师是课堂上的启发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3)设计基础课须建立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如前所述,艺术设计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由聚合思维和扩散思维组成的。聚合思维是指不断地联想过去的事物,并在这种联想过程中,找到可以预见的某种结论。扩散思维是指把过去的事物断开,但又在先前发生的事物上导致不可预见的结论。对于创造性课题,人们先运用聚合思维去解决,再运用扩散思维去进行反复研究,从而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在教学中,课题广泛,从具体的客观再现到抽象的形态创造,从自然物体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到超越自然实际的“构成”等等,这些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我们的基础课程也应据此相应的灵活变动。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设计思维能力

  当前,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任课教师大多出自美术院校,是绘画专业出身,必须学习所在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这种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基础课教学的意见,共同研究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理工科出身者的逻辑思维和艺术院校出身者的形象思维各有所长,艺术设计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我们姑且称之为“设计思维”,这正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所应该不断提高的思维能力。

  设计基础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既要有启发性的思维训练也要有手工训练和研究性的造型训练,让它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设计工作去服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研究型课程(探究性课程)上一篇: 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提升预防医学生能力(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提升预防医学生素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