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通过分析和把握该市职业教育现状,探寻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地方职教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市(地)级政府的地位,决定了在构建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中市(地)行政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地方职业教育现状和问题,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对河南省焦作市近年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探寻该市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确立职业教育战略地位。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三年内两度召开高规格的职业教育大会,出台《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深入推进职教攻坚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也先后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把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各部门在职业教育攻坚工程工作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并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对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该市成立了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职教攻坚工作,并明确县市区一把手为职教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职业教育攻坚督导检查制度,并将职业教育工作与县级政府主要领导的政绩挂钩。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每年都要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对全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督导的重点是县(市)政府落实职教攻坚经费到位情况,各部门履行攻坚的职责任务及完成情况等。对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此外,该市在设立教育质量大奖中还增加了职业教育质量奖的比重,每年全市教育质量奖用于职业教育达80万元,同时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目前,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源、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该市已经基本形成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和各行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搭建起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以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为先导,形成中高职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贯彻落实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政策方面,2014年10月该市出台了《河南省焦作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办法》(市长令第4号),明确规定:对现有民办学校资产总额达到2000万元(实行租赁办学,租赁资产和实际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1亿元的,依照上年公办学校平均工资水平分别拨付30%、50%、70%的教职工工资,连续扶持10年。此外,对于民办学校的校舍建设等享受与同类公办学校涉及基本建设收费减免的优惠政策。并明确规定: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列入省市重点的教育项目,市人民政府对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贴息资金由市财政承担。这些扶持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调动了民间资金举办职业教育的热情,民办某工贸职业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成功引进澍青医学专科学校设立分校区;依靠鼓励民办职业教育的优良环境,吸引周边职业学校将主要校区迁至河南省焦作市境内;在河南省焦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而使该市形成了从中职、技校到高职专科、本科完备的地方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建设中职高职纵向贯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地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院校布局,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根据该市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着“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养龙头”的原则,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等该市支柱产业对各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进行了结构调整,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主动对接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根据省政府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创建“创新城市、富裕城市、平安城市、美丽城市”需要,经过充分调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由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由22所调整为17所,目前正在稳步推进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工作。
3.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改革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奖励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应定期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項目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督导。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学校及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近年来,该市先后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出成效的18家企业和8所职业学校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积极推动职教集团建设,2015年由该市某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5家高职,12家中职,19家企业成员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3月份由该市职业技术学校牵头成立了职业教育旅游集团。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与260多家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全市22所职业学校共与130余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两年多来,该市各职业学校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为先后为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开展各种培训达3万多人次,并无偿为社会提供了多种技术指导与服务,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另外,该市还建立完善了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相关制度,引导、协调、指导本行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发布和预测本行业用人信息。据统计,三年来该市共发布人力资源需求信息达5000多条,实现就业人员16400多人。
4.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
积极开展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根据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创建标准,结合该市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展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市有两所职业学校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校,两所职业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项目学校,6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特色项目学校。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该市狠抓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3692人,专业课教师2720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67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数的18.23%,占专业课教师数的24.74%。
开展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技能大赛的举办和奖励,并把技能大赛成绩作为教育质量奖颁发的重要指标。该市每年在赛事研究上都有新变化、新创新,不断完善“第三方办赛”和“节目化办赛”的经验,办出了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比赛,增强了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大面积提高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2016年,该市在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又取得好成绩,获得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该市培养的中职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6%以上。
打通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通道,抓好对口升学工作。2014年本科上线人数516人,2015年本科上线人数580人。2016年该市参加对口升学的有13所中职学校的1938名学生参加了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709人,比2015年580人多出129人,增幅22%;本科过线率36.58%,超出2015年4.73个百分点,对口升学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
虽然该市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工作上有成效,改革上有力度,发展上有亮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
三、存在问题
1.目前该市的职业学校管理部门多,规模小,无序竞争,布局调整难,多头管理,难以形成规模。
中心城区16所职校分别属于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体育局、交通局、总工会、焦煤集团公司等10多个主管部门,占地面积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最低办学条件只有7所学校。
2.职业学校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实验实习设备落后。
近年来,该市职业学校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教学活动,经费投入主渠道只限于教师工资,职教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3.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
一是职业中专毕业生在就业时得不到公平对待。普通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同属中等职业学校,但在就业时,普通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在联系到工作单位或被用人单位录用时,凭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和所属学校开出的介绍信即可就业,而职高、职专毕业生由于没有相应的介绍信,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办理就业手续,在本地找工作程序复杂,提高了就业难度和成本。二是就业准入制度未能真正落实。某些企业没有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工制度不规范,影响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
4.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双师型教师在该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仅占25%,与国家规定的专业理论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的达到60%相差甚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1.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宏观管理,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一是理顺全市职业学校人、财、物及业务管理体制。结合该市职教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实际情况,参照借鉴外地经验,加强对该市职业学校的宏观管理。二是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规划,调整中心城区职校布局结构,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步伐,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培训新生劳动力、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培训等方面的骨干示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该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2.抓好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工作。
由于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的,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校企合作办学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企重视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注重依托企业资源开展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使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习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提高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从而推动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健全就业服务机构,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营造良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氛围。
一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人才需求预测服务工作,为职校学生提供及时可靠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二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三是以现有各类职业学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四是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行政监督和执法力度。通过扩大就业,削减待业人员总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人事管理机制。
一是改革人事制度。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在核定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内,职业学校有权聘任缺额的教职工,建立学校急需的人进得来、不需要的人挡得住的人事管理机制。二是加强师德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考核、任职和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准。三是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省内外进行观摩研讨、听取业务讲座、参加业务培训,培养职业教育师资骨干。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进修接受再教育和积极主动自学,扩大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内容,建立一支适应该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该市职教功能,提高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5.选择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形式。
无论引厂入校、技术合作、校校合作,都要合乎自身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学校来说,要正确看待和正确评价校企合作,要通过对专业人才培養质量评估,而不能完全套用企业经济效益的模式来衡量。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校企合作能为职业教育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社会需求,从而真正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
第2篇: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体育教育一直未能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目前职业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如何适应职业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体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不单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更要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岗位对学生日后就业提出的身体方面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中,却不能根据这一教育宗旨很好的落实,存在较多问题。
1、场地器材及教师数量不足
虽然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政策下空前发展,办学规模和水平持续上升,教学硬件较以往大幅度完善,但由于各职业院校仍处于发展阶段,教育经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政府拨款数额达不到需求量,需要
靠自己筹备资金的方式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各职业院校对专业方面的投资远远大于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出现体育投入较为滞后的现状。各职业院校体育场地不够,器材数量不足,种类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领导的观念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某一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效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很多人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操作中还是抓专业,抓技能,体育教育从未收到与它重要性相匹配的重视程度,总觉得学院的升格和评估、获取更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似乎与体育教学关系不大,孰不知,体育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发展。
3、体育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目前,各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还为形成一套良好的、适应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的模式,更多的在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认识还不够,也就谈不上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特色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育教师缺乏对所教学生的专业及专业特点的认识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行业的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数量、专业细分化较以往有较大的改变和增加,要求专业教师既有教学技能又要掌握生产技能。但于体育教师来说,对各个专业的了解是非常肤浅的,更谈不上对学生日后结业岗位的深入了解。
(2)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目标并非独立存在,它应与专业课程一样,与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应具有明确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目标照搬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缺乏职业院校的特色,更缺乏针对不同专业所区别的教学目标,职业特点不明显。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差
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前、或入校后按照所选专业的不同确定一定的学习模式,他们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体育基础要求有明显的不同。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同专业对其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的特殊要求。但体育课在多数院校,都是归在公共基础部,也作为公共基础课来进行。极大的疏忽了体育课教学内容同样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对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提出的改革建议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与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以助推人才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满足学生日后就业对身体的需求,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职业素质地培养。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以符合准职业人的要求。
1、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和管理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没有场地、器材,体育教学如同空谈。近些年,职业院校的占地虽然一直在扩大,但由于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唉,各校的场地、器材仍不能很好的满足正常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加速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并可以结合周边的优势资源,共同利用。例如,在有多所院校的城市,若相距不愿,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此外,还可以利用市里的优势体育设施资源,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及赛事。
2、明确树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身特色
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外,还应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体育教学职业特色的认识。不但要通过体育教学完成在校期间学生身体形成、技能培养、知识传授等方面的任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志向、习惯、能力,为其终身体育及职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和职业所需身体素质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把学生将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放在一首位。教学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及保健方法,还要通过体育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胜任其本职工作。
(1)开设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与保健体育课
职业院校要想更好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应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等因素多元化选择。可以打破既定排班,重新组合上课,并把学校的运动队训练纳入到体育课程之中,即实行“专项体育课”。这对学生日后“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还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议在入校初期,可以安排基础的素质训练,普及常见球类运动;中期结合学生专业、爱好安排丰富的选修课,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后期重点突出职业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运动,为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调整体育教学内容,适应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
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应把职业对身体的需要如入教学之中,克服职业给身体素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多的考虑到此因素,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需要,做到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助力,并为以后的“职工体育”甚至“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
为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入一些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自行组织,教师指导、监督,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促进了体育组织、裁判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为适应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