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浅析论文)

2022-11-01  本文已影响 51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离不开教育课程改革。本文从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及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方面,谈了自己浅显的看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后简称“高职教育”)逐渐从追求规模上的发展转入到加强内涵的建设阶段。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各高职院校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作为连接职业与教育的中心环节——课程,就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因此,要把课程改革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有效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要加强对先进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

  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最早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仿照了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为未来工程设计开发和学术研究奠定宽厚基础的普通高等教育是适合的,但对高职教育来说,却严重地影响了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技能的养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模式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必须对高职院校的现有教学和课程模式进行改革,要求制定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课程编制以宽基础面为基点;课程实施以双元合作为基础;教学组织以受培训者为主体;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的新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1、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基础、以黑板为教具,纸上谈兵教学模式,应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课程设置要面向实际的工作岗位,将课堂设置到实训室,做到理实结合,理论内容为实践服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零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真正改革与学校的长远发展。

  2、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体系的“变革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队伍的师资水平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而在这支教师队伍中,不仅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影响力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或协调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进入标准,另一方面激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脱产进修与各类专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高职教师在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中,要不断提高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技能,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群体,获得专业发展。

  3、要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考试内容重理论知识而轻技能与能力的考核,考试方式比较单一,考试程序、组织实施等尚不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并完善课程考试运行机制,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考试体系。研究并确定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内容,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及职业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评价。针对课程性质特点,探索多种考试方式方法,使其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要建立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制定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由“会”到“精”。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整合,而且是从内容改革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根据课程的特点,一些课程仍然是传授知识为主导,为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必须同时对实践课程加以扩展。使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融合全面贯彻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而不能只在一些课程中有所体现。

  5、课程改革要完善教学体制改革。一门课程由一个教师来教,而这个教师只注重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内容,对其他课程的讲授内容不甚了解。这就是传统的教学体制,很容易导致教师的固步自封,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出现脱节现象。新的教学体制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本门课程的发展动态,还要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培养目标,可以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等等,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各课程的设置内容与标准,使得课程之间能够融会贯通,更好地为本专业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6、课程改革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因此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深层次的互利双赢机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有法可依”;继续改革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定基础;加大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保障;继续追求学生教育成本的多方分摊和毕业生就业的“错位经营”,追求社会的统筹和谐发展。只有在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使它不断地深入,在理论与实践交融的过程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要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相适应的高校课程改革目标与课程模式,依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并重发展。这项工作确实非常艰巨,但如果不开始着手这项变革,那么一百年后我们的职业院校可能还是这个样子,而每年源源不断的学校经费投入,也将由于课程理念的错位而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要坚信的一点是,只要不断努力,就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步。

  作者:何毅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研究)上一篇: 基于柯氏模型的商务礼仪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