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高职音乐欣赏课件(高职音乐鉴赏选修课PPT)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 27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音乐欣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到音乐欣赏的教学当中去。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培养和发展音乐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关键词:美育;审美;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作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和易操作性,是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能通过这个课程来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使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
1999年,根据李岚清总理关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精神,国家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从而规范了高校的音乐教学,特别是交响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希望通过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如何开设好高校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知识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区县,农村,很多同学在初中高中阶段甚至没有开设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基本常识一无所知,有些学生甚至把音乐欣赏课与唱歌课混淆,认为就是在课堂上唱唱歌。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没有接触过,对于我国和国外的经典的音乐完全不知道。而我们开设音乐欣赏课,就是要让高雅音乐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对音乐进行分析,理解,因此在教学当中就会有比较大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为同学们普及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
二、开设音乐欣赏是对进行学生美育教育的很好的方式
将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条件,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成果。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音乐的美,是现实生活当中美的反映,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声音体现。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能够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培养丰富而高尚的感情;能够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培养深刻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到音乐欣赏的教学当中去。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培养和发展音乐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一)、在教学当中首先要让同学们知道音乐欣赏是什么,它有几个阶段
1.美感阶段。当我们被某种音乐所吸引时,我们就进行了音乐欣赏的美感阶段.它是音乐欣赏的前奏和开始。
2.感性阶段。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它总是强烈的唤起我们的喜怒哀乐,唤起我们的情感体验,同时深深激起深藏内心的情感片段与音乐的共鸣。
以上两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达到的阶段。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达到第三个阶段。
3.理性阶段。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它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听觉能力来做必要前提。理性欣赏更贴近音乐的本质,需要能感知、分析和判断音乐。
(二)、创新教学手段
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视频,幻灯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音乐,喜欢上高雅音乐。在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 精心设计制作出来,利用幻灯机、投影仪可以将图片和文字引入学生的视野,这将给学生在视觉上冲击,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转变为有目的的欣赏。此外要要把音乐与视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通过视频,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发挥出大家的想象力,更加的容易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音乐的内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音乐教师,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备课教案。
高职院校开设非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音乐欣赏课程应注重情感欣赏,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音乐创造的美,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美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完善其人格品质,达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教学中要有三个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上一篇: 怎样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让孩子从小学艺术)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