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现状
1.基本状况
多數大学生在对国内社会热点问题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对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或者纪录节目的关注度也不曾减退;对有关国家政治、经济的问题,大学生也时常关心;对于“爱国途径”“国籍选择”等问题,部分大学生会持观望、迟疑态度,此时,大学生的原则和观点具有不确定性。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受经济全球化冲击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逐渐弱化,民族观念逐渐模糊,甚至少数大学生还会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其次,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在中国校区接受政治课程教育时,教师讲授传统课程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间,致使学生的爱国思想未能得到有效升华。最后,学生个体问题明显。由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极易被影响和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媒体借助网络平台歪曲事实和主观报道,甚至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如果爱国主义教育仍以传统方式进行,那么教育效果会远远达不到预期。
2.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脱节现象严重。爱国主义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时代性,尤其是和平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够系统和深入,这对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强化这类大学生爱国教育观念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缺乏教育实效性。学生能否获得中美合作院校的入学资格,受语言、专业成绩等条件制约。为了获取入学资格,学校特意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语言和专业课程,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终导致出现爱国主义理念和知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此外,学生来到美国后,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适应环境、教育模式以及生活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爱国主义教育中断。
二、中美合作办学推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中美合作院校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教育目标,国际化人才不仅要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了解有关国际规则。然而,是否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是决定国际化人才完成学业后能否回报祖国的关键。美国属于发达国家,无论是社会环境、经济条件都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大学生到中美合作的美国校区就读后,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极易减退。如果这时不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学生极易贡献才智于美国。
2.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甘示弱,为了降低国家的安全风险,提高文化软实力,应注重培养这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以此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应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霸权主义愈演愈烈,大学生在中美合作办学院校中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明显的文化冲击,此时大学生更要坚定文化立场,强化爱国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国际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能对文化霸权主义应对自如。
三、强化中美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1.融入国际教育
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中,发展内涵逐渐丰富,在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国际公民教育的价值,即开阔公民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公民的世界意识、强化公民的民族责任感。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化意识、国际化视野,还要对文化差异持尊重态度,并且严格遵守国际合作要求。对接受中美办学模式教育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国际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符合教育适应性发展要求,同时,还会取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2.加强隐性教育
传统方式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显性教育,该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刻板,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具有滞后性。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隐性教育优势,应增加历史学科课节、延长历史课时,通过对比法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发展变化;重视优秀人物教学,实际教学中列举邓稼先、钱学森等教学案例,他们都是学有所成后,坚决放弃外国优越环境、一心回报祖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搜索有关祖国的热点事件,组织学生针对这类事件积极谈论,通过谈论,使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魅力和教育意义,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3.注重渗透教育
中美院校大学生在美国校区学习时,会对美国环境、生活方式、交友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与此同时,学生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此时,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阶段,学校应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注意自身的实际表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国家形象有直接联系。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及时参加避险教育以及保密教育,通过相关教育,提高对祖国的关注度。将爱国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强化爱国主义修养。
4.强化情感教育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实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应追溯教育本质,以亲情教育、乡情教育等阶段性情感教育为途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灌输性,学生对国家的情感仍停留在浅层意识层面。大学阶段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形式性。通过情感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从内心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爱家人、爱城市,通过小爱过度到大爱——爱祖国,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坚持爱国、用心爱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才会慢慢升温。
5.创新教育手段
网络信息化社会背景中,借助网络信息的超越时空性、丰富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探讨爱国主义类话题时会集中注意力、提高参与度,有利于爱国情感迅速升温,有利于充分调动爱国意识。
综上所述,在中美合作办学模式下,通过融入国际教育、加强隐性教育、注重渗透教育、强化情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手段等措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石美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2]王 帅,教立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65-66.
[3]罗 攀.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科技信息,2010(20):2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