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才能发挥实效,思想品德课如何导入新课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 0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体校学生的特征,即重体轻文,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以及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等,结合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用的缺失,本文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品质教育以及法制观念教育,重视体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能力,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此改变体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体校学生   一、当前体校学生的特征   体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性。   (一)重体轻文。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体轻文。体校学生很小就进行体育的专业训练,经常外出比赛,花大量的时间在比赛训练上。有时比赛之前还要进行封闭训练,长时间的停课,使得学生无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意识上对学习毫不在乎。   (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体校的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体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乡、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学生之间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体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差、底子薄。由于近几年来学校的招生困难,致使部分中学的所谓“双差生”进入体校。本身学生的基础就差,底子太薄,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比赛,体力精力上的极大透支,同时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惰性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三)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体校的学生在身体、心理、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不均衡。不同的学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有的宜动、有的宜静,不仅形成体校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体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发展也极不平衡。体校的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思想活跃、胆子大,但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复杂而多变、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极大,行动不考虑前因后果,做事情比较冲动鲁莽,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欠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道德素养偏低。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缺失,毫无学习乐趣可言,不注重积累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完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缺乏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科学,法制意识淡薄,行为习惯散漫,心理情绪易走极端,对自己低要求,在学习、训练上无适度期望,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二)教师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教师缺乏责任感,出现了职业倦怠,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学生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近几年来体校学生生源每况日下,教师思维定势,对学生始终抱有否定的态度,认为体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行为习惯上都无法扭转,这无疑会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用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1、理想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体校的学生痴迷网吧、小说,不愿坐在教室里学习,不愿在训练馆里训练,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理想,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甚至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都难,读书还有什么用。面对这种“读书无用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循循善诱和恰到好处的启发,让学生在自悟中畅谈理想,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崇高理想的洗礼。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论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论教育的基本功能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