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由两大部分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把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到学前教育机构甚至社会,层层渐进,构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这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一、“三课堂”实践活动解析
第一课堂是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模拟课堂等;第二课堂是指走出课堂,校内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与专业汇报演出等;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保育保健见习、幼儿心理活动观察及教育见习、课程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
二、“三课堂”联动的必要性
以往高校学前本科专业主要是为中师培养理论课教师,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整、内容单一、时间安排短且集中、指导力度不够,培养出的幼师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难以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线工作。而今,学前本科专业主要为学前教育机构培养一线教师,实践教学是学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纷纷探索科学、有效的学前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学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进行准确定位,将“三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课堂”联动,为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把实践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到学前教育机构甚至社会。“三个课堂”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纽带而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配合各门课程教学开展校内实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第二课堂是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第三课堂是布置任务、统一安排,让学生深入到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三个课堂”联动互补、目标明确、层层渐进,构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这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三、“三课堂”联动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
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使培养出的人才更适应行业的需求。如何将“三课堂”联动起来呢?
(一)第一课堂:建设实训室,注重实验、实训和模拟训练
第一课堂主要配合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教学,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里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训活动,同时渗透模拟训练,主要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模式。
1.建设实训室,将实验实训落到实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训室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特定场所,也只有在实训室的特定环境里,学生才能真正进行相应的实训和模拟扮演,实训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学前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可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创建满足需要、体系完善、运行高效、开放服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前专业实训室,如:婴幼儿健康护理实训室、儿童潜能开发实训室、沙盘游戏治疗室、蒙氏活动室、感统训练室、微格教室、数码钢琴房、音乐教室、美术室、多功能模拟室等。
2.通过内培外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师首先要懂实训的技能与方法。高校学前专业的教师一般比较注重理论,在实践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内培、外引”方式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加强内培。设立学前师资培训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学前方面的考察、学习和培训。让教师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挂职锻炼,使教师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外引。从品牌学前教育机构聘请一部分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兼任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开展多元的实训项目。为提高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配合课程教学,必须经常开展学前专业技能训练和模拟教学活动。
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针对钢琴、舞蹈、美术、普通话、音乐,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是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
模拟训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进行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把握当今幼儿教育的前沿动态,特别是掌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第二课堂:提供多元舞台,培养专业能力
为延伸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提供多元舞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1.建立多样的社团,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学前专业技能性非常强,涉及弹、唱、跳、画、说、写、演等,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时间的保证。由于课堂训练时间有限,因此,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成立相应的社团,如器乐社、演唱社、舞蹈社、美术社、故事社、话剧社、英语剧社、书法社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相应的社团,每个社团应有专业辅导教师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社团制度,严格社团训练考勤和考核评价制度,以切实加强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以赛事、演出为平台,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水平如何,需要相应的平台展示,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我们可定期举办专业大赛(如幼儿美术大赛、幼儿故事大赛、钢琴大赛、幼儿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教学比武等)以及专业汇报演出(涵盖弹、唱、跳、画、说、演),拟定比赛规则,评出名次,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比赛和演出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迅速应用到实践中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学习。通过大赛和汇报演出,不仅激励了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之中,还锻炼了沟通协作能力,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3.鼓励、带领学生参加实践项目。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以“导师制”形式,由导师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当然,在申报项目和参加比赛时,应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结合学前专业及课程拟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第三课堂:进入真实环境,进行实战锻炼
第三课堂实践是以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为教学场境,进行活动体验、见习和实习,这对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验证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构想,培养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
1.体验幼儿园重大活动。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如,六一儿童节、毕业典礼、运动会、圣诞节等活动,让学生去观摩、参与,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开展课程见习。课程见习是针对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安排的实践环节,如保育保健见习、幼儿心理活动观察、幼儿游戏及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见习。
(1)保育保健见习。开展幼儿教育必须遵循“保教相结合”的原则,要真正贯彻这一原则,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仅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还必须会进行保育保健工作,因此,幼师生必须掌握保育保健的技能。保育保健见习是针对《解剖生理学》《学前卫生学》而开展的,要求学生熟悉《保育员岗位职责》;利用学过的学前卫生学知识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来园、离园、饮食、午睡、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各环节中保育工作内容,完成好每日的观察日志(日志中内容包括所在班保育员每日工作流程及各工作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观察和记录保育员在教师组织幼儿上课、锻炼和进餐时的教育行为如对幼儿进行哪些教育等等);利用学过的学前卫生学知识,对幼儿园的某一周的食谱进行分析评价,会科学制定食谱;掌握基本的意外伤害的处理措施。
(2)幼儿心理活动观察。通过本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心理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及作品分析法等,探究和分析幼儿心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了解和深入幼儿园,尤其是在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3)幼儿游戏及教育活动见习。学生在学习各教育活动和各类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过程中,到幼儿园观摩,了解各领域教育活动和各类型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并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个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尝试独立组织一次活动。
3.综合教育实习。在各门课程分散见习、学习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见习、学习且运用。具体包括:熟练掌握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并能协助幼儿教师完成各项活动;开展保育保健工作;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写教案,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通过全面的保教工作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幼儿园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经验,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独立顶岗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所有课程学习之后,一般在第8个学期,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学期的实习,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形式。这是提高型实习,为毕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活动。第一,集体活动。能组织幼儿园各类教学活动,会观察、鼓励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基本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第二,区角活动。观察原班老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组织开展区角活动,为不同区角制作、投放活动材料,适时进行指导。第三,个别教育活动。主动观察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抓住教育契机,实施个别教育。每周写一篇个案教育笔记,记录自己如何针对幼儿的个别情况,进行教育以及教育的效果。第四,特色教育活动。积极了解实习园的特色课程,明确特色课程的开设的目的、学习特色课程的组织方法、思考特色课程的教育价值。
(2)保育工作。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会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能独立承担保育工作,按照实习幼儿园作息制度照顾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幼儿的安全,高度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
(3)环境布置。能根据幼儿兴趣、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动的进程和实习幼儿园的要求,与幼儿一道布置活动室环境,促使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
(4)家长工作。了解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每人在原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家访活动,并能参与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建设、家园联系本的填写等家长工作。
5.参与社会实践。直接面向社会服务,既是专业实践的延伸和深化,更是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直接的效果评估。该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社会调查等。在校学习期间,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如到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做义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结合专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城镇幼儿园支教,调查城市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状况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激发和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的检阅,能更好地总结经验,纠漏补缺,完善、发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体验幼儿园重大活动、课程见习、教育实习、定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体现出了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对于不断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志慧 来源: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