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的时代性要求,我们需要终生学习,知识大爆炸,学生的成长目标具有多重性,如今的小学教育服务者的素养转向从以专业素养为重点转向以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为重点。着眼未来,全科教师应该是针对学生成长的教师,而当下,小学教师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基点仍然还是已课程为中心而不是学生。教师的示范性的教育特征,人才培养的目标走向从“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教师”转向“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师”。
wWw.PingYin.cN
关键词:价值基点;素养转向;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走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基点
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所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学校安排学生学习的一切课程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依据这个观点,教育专业在培育未来教师,构建师范生的思维以及素养框架、培育师范生制作课程计划、树立教学目标。每个专业学习的课程和考试的大纲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变的,小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都应该是依据未来工作中所面对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规律、身心状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是根据师范生将来教授的课程体系和各学科的内容。当前形式下,我国的学科教育体系中,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服务课程,而不是服务学生,课堂上只存在知识,没有“生命在场”[2]。所以现实中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教师只是注重教学而不在教育,没有教育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虽然知识一字之差,但是教育中重点还是在“育”;学生看中的是分数而不是自身能力的发展,导致片面的发展,缺乏素养,知识死记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家长重视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教育上充满了功利之心,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的时候是以分数的高低来比较孩子的能力,这导致了孩子在发展中没有时间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资源都应该围绕学生来配备,教师的素养也应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当我们的师范生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学生,而不是想象中的都很理想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如果我们知识单方面的专业素养培养好了,而不是其它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升,就会很难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
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素养转向:综合优于专业
(一)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征,要求教师素质综合化
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三观以及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养成等方面必然会受教师的影响。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价值体系、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自我养成。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示范性教育的实施,从总的方面来讲是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身教和言教上。这种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产生全面性的影响,而这种全面性的影响是在教师的综合素养中养成的。教师不全面发展,就不能教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的学习应该是追求全面发展的,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知识面太狭隘、自身修养欠缺、思维固化、缺失人格的教师,不但很难教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很难促使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素质发展扭曲,导致畸形发展。
(二)学生成长的多重性目标实现,要求教师素质的综合化
小学教师的教育,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远远比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且是在知识和各方面都还不健全、各方面素养都在形成阶段的孩子,所以教师的综合素养相对于专业素养就会重要很多,专业素养知识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和知识,而综合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人性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提高,小学的教学活动就不能实现主要讲解知识往重点解答疑难问题的转变了,也不能实现浅层次的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转变为开发学生的大脑、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了,更不能从同一式教育向针对性教育转变了。[3]从刚刚处于人生启蒙的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看来,受到综合素养教育的教师比只是接受专业素养教育的教师更能够做出全面的正向的示范性教育,从而促使学生自发的向老师学习,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塑造出好的观念、培养更多优质的兴趣爱好、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营造一个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面对以上孩子出现的种种情况,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将孩子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而在这之前,我们教师在师范学校的综合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只有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才能将孩子教好。
三、“国考”标准对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综合多门课程
在育人的目标前提下,应该将“国考”的标准与综合素养培养要求的课程的标准进行融合贯通并加以整合。一方面,“国考”的内容是平时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知识的精华,平时学生学的课程就应该真正对“国考”的标准起到支撑作用,不然就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那么教育的意义就不能展现出来;另一个方面,“国考”的内容和要求充分的凸显出了小学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的社会功能的目标,体现社会对教师入职的真实且迫切的需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会和“国考”的标准进行匹配,如有变化则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现在的“国考”的内容还是和小学教育的课程有一定的差异,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问题不能单方面的看哪一个专业,应该各取所长,取长补短,重点是要体现出真理:一方面是要纠正小学教育专业有些课程的设置以及培养的目标偏离基于育人的大前提。首先,将小学教育的课程进行调整,让这些课程更能够体现出小学教师的综合性素养以及全科性的培养要求,而不是太过追求学科构架中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次,将《综合素质》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使它们能真正体现对小学教育专业的重点课程的要求,充分将“国考”内容要求的标准与小学教育整个课程体系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课程中增加“国考”上要考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是之前的專业课程中没有的内容,“国考”中考的内容比较多的课程,应加大课程占比,而“国考”中很少涉及到的内容,则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应该也相应的降低占比,要根据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来适度的调整其在国考中的占比后者顺序,这样才能显现出考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不要只追求通过“国考”,不要为了通过国考不择手段,不要为了“国考”而学习,应该为了知识的积累而学习,要广泛的学习,“国考”只是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