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或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并且不同于以往由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留守老家的局面,现如今,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会跟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里生活。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南京某公辦小学为例,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中接受初等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南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93-02
1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等教育现状及研究意义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2.4亿,有关部门推测,至202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将进一步扩大,随迁子女数量将达到2000万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既是我国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我国出台的关于随迁子女教育的政策正在得到逐步的的改善,各地教育局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上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渐被城市所接纳,实现了在城市就学的愿望。但是,我国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上仍然存在资源投入不足,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各地政府教育政策不一等问题。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方式分为三种:(1)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进入公立学校;(2)进入较贵的政府批准的私立民办学校;(3)在不合格的打工子女学校就读。其中,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是通过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其就读手续办理流程如下:
招生一共分为三轮,第一轮为学区内招生,凡是在该校学区内的孩子均可直接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第二轮是在第一轮招生不满的情况下,针对五证齐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招收,五证分别为证明子女关系的户籍证明、务工证明(至少一年以上)、暂住证(居住证)、现居住(租住)地证明、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家长需要备齐五证,去区招生办公室进行登记,由区招生办进行统一派位。第三轮招生是面向五证不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家长自行与学校进行商议。对于那些无法进入公办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由于无法承担民办私立小学的高额学费,都会选择回老家或是在一些违规招生的打工子女学校就读,更有困难家庭甚至选择了让子女辍学在家务农。
2对某公办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
本文针对南京某公办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状态、心理素质、在校学习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存在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学校老师沟通困难等问题;由于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异于城市家庭的子女。
3对某公办小学学生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学校和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3.1.1教育资源紧张,并且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区域的责任权利不匹配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相应地,义务教育的投资在城市,由市级政府负责;在农村,由县或镇政府负责。同时,按照国家制定的公共教育经费政策,教育经费应划拨到流出地,但是由于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而他们的户口还留在原地,导致流出地政府既接受了国家应该承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同时又免除了对流出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使得流入地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巨大、教育用地紧张、学校校舍不足与教师资源短缺等问题。
3.1.2公办小学日益饱和,不得不提高借读门槛
自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和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后,南京逐步关停了办学不规范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但由于公办学校的数量明显缺乏,容纳能力有限,远不能解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加上部分农民工就业和居住的流动性太大,南京不得不出台“五证”要求,这就将很大一部分外来工子女挡在了城市学校的大门之外。对于那些五证不全,但又想要进入公办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必须缴纳相应的”借读费“。虽然早在2009年,南京就取消了义务教育借读费,对所有务工人员子女施行杂费、课本费和借读费三项全免的同城待遇,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农民工子女通常没有输入地的户口,继而就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所以如果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一律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收费待遇,政府在财政上就会无力承担。
3.1.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问题还十分严重。首先,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绝大多数学校存在教学人员配备不齐、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缺乏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授人以鱼”而并非“授人以渔”。
XuezuoCai.Com
不少教师能够从多角度解析试题却无法了解自己的学生,难以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大量教师不能依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不会自主成长;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部分教师仍然会戴着有色眼镜,不能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其次,教师流动性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给学生分配了新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适应,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一定的默契也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可由于人员的流动或教师自身的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对班级的师资重新进行调整,以至于学生又需要一个适应新老师的过程,这对于那些基础薄弱,接受新事物能力相对缓慢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3.2学生主体问题
3.2.1课堂学习困难较多
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是来自农村或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当地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整等后果。所以当这些孩子转入到城市里的学校进行学习时,他们就会感到学习很吃力,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与班上城里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挫败感,甚至是厌学的情绪。
3.2.2心理问题
从家庭的经济条件到自身的文化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之间都存在许多差距,有时还要面对城里孩子无理的轻视,他们的心理难免会受到伤害,那种自卑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从一开始就得不到很好的矫正,这将对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3家庭方面问题
3.3.1经济条件差导致受教育意识薄弱
据统计,该公办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月收入总和平均在3000/月,并且90%以上的家庭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这样的经济状况使得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这种窘迫的经济条件,导致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为生计而奔波上,而极少考虑或是完全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问题。
3.3.2与学校老师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外来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教育较落后的地区,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低,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甚至还是一字不识的文盲,那就根本谈不上辅导子女的学习了,所以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当孩子学习方面出现问题,老师需要与家长沟通时,也存在了不少问题:由于自身经济条件不足,有些务工人员都是在起早贪黑的工作赚钱,所以对于老师提出的到校面谈的要求通常是不能满足的,即使是电话沟通,也是寥寥几句就匆忙挂掉;还有些学生家长只会说地方方言而不会普通话,这就造成了与老师之间言语上的沟通障碍。
4中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等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外来务工人员随带子女就学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随带子女就学问题既有复杂性,又有长期性。我们需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外来人口增长趋势,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带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4.1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政府应发动社会力量建立一批低收费的民工子弟学校,控制收费标准,保证弱势群体子女能全部入校学习;在救助措施上,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政府行为,做到应减尽减,应免尽免。
4.2有效培训外来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無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不能低估父母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和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子女。所以,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学校或社区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家长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从而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全方位成长。
4.3增加教育经费的投放与支持,实现教育公平化
教育公平是以教育投资为前提的,为了维护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势必要加大我国教育投资的比例,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上,消除基于偏见实施形态或既得利益的不公平限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同时建议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大中型城市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教育经费的补贴,提供资金保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自己就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
作者简介:孙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