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报告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论文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 40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小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語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xunziyuan.com

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报告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作者:黄彩平

  第2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与深化,我们独山县与时俱进,近几年都先后组织各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在全县上下开展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先后在几所初中学校开展了两轮课改推进会,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两次课改活动,都经过两轮的课改实践,教师们深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重要性和关键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那么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课堂教学要适应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由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我们不能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这是对学生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其次是教学思维的转变:由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再次是要改变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改变成指导策划型。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课堂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老师们在慢慢尝试“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注重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各班把学生分成四五个人一小组,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预习,包括生字词及解释、相关的文学常识,课文基本内容以及提出疑问等,课堂上先检查各小组预习的情况——各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教师给予评价。然后进入课文分析学习环节,综合学生的疑问和教师的问题,让各小组在组内讨论,再轮流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交流,教师作点拨、指导和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承莲

  第3篇:对改善农村初中语文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方法,还是能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语文作业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现状

  (一)课后作业量大、低效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广泛性、模糊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们平常多积累、多思考。教师抱有宁可做过、不可错过的心态,将上课讲到的、有可能考到的都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做,即使是学生考得不好,也有“我都出题目让他们做过了,他们不认真学,不认真做作业”等理由,这些都使得农村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量十分大,且效率极低。

  (二)课后作业形式单一

  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没有图书馆、博物馆,也没有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相对单一,甚至有的学生将其作业概括为“语文作业花样多,背背抄抄做一做”。其中的“背背”就是背诵教材中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篇,背满分作文等;“抄抄”就是抄写当天所学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词语解释等。这种形式的作业没有丝毫难度,学生容易完成,教师容易检查,而成为了作业的主要形式,在小学中更是常见;“做一做”就是做与教材相对应的课后辅导书。可见,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形式十分单一。

  二、改善农村初中语文课后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课后作业的实践性,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农村广阔的土地、辽阔的视野、壮丽的山河,这些都可以是开展课后作业的有效资源。从根本上来讲,语文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布置语文课后作业的时候应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社会生活的桥梁,让课后作业具有注重实践性。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将一路的见闻写成作文等。再如在上完《智取生辰纲》一文之后,学生对《水浒传》表现出了异常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去阅读《水浒传》,并让学生将其中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于下节课开始之前以故事会的形式请学生自己上台去给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感兴趣的故事。自己去阅读、寻找,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能力,在故事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参与感,其起到的作用可谓是“一石三鸟”。

  (二)注重课后作业的人文性,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具有很强的反叛心理,在与家人的交往中很容易出现代沟、冲突。对于初中学生这个心理特征,教师可设计相关的作业,搭建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更加尊重父母,也使得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比如在朱德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表达出了对母亲的怀念。在课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形式:首先,阅读课外相同题材的作品,比如老舍与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与胡适先生对各自母亲的爱有何不同,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其次,让学生给各自的妈妈写封信,主题可以是对妈妈的感谢之情,或是向妈妈请教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向妈妈说说未曾说出口的心里话。再次,在母亲节的时候将信交给妈妈,仔细观察妈妈的变化,并将其写成一篇文章。这样的课后作业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考虑了阅读与作文写作两方面的内容,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学会感恩。

  (三)注重課后作业的合作性,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

  新课程的生成性、构建性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今后面临的作业更多倾向于探究性的作业,仅仅靠一个学生的力量往往不能够完成,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来完成。可见,传统的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受到了挑战,而学生课后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形式。比如在学习完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在课后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去收集一年四季的素材并分类进行整理成才刊物。有的小组将刊物命名为春声、夏语、秋韵、冬魂四个模块,每个同学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资料搜集、编辑、美工、书写等,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致,编辑成刊之后在班级内部传阅,共同品尝成功之后的喜悦。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层次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次的作业可以是比较基础、简单的积累巩固性作业;B层次的作业则可以比C层次的作业题型难度稍高一点,可以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是赏析等;A层次的作业题型则可以灵活一些,可以侧重于理解、现象以及运用等。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做作业成功的乐趣。比如在《钱塘湖春行》等四首古诗词课后的作业,C层次:《钱塘湖春行》形容初春景象的词语有哪些?B层次:写4~6句关于描写春的诗句;A层次:比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两首诗中在描绘春天的景色上有什么不同?各有怎样的特色?A、B、C三组的课后作业难度呈阶梯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其语文学习的形式与城里的孩子灵活相比有所差距。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能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课后作业的实践性、人文性、合作性与层次性,多多鼓励表扬学生,以提升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海燕

  第4篇:初中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的分析

  1传统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方式及不足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理解作为语文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每个初中的中学生都应该掌握好阅读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很多初中学生在阅读之后都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阅读的文章的含义,所以授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多阅读,多做题,达到以勤补拙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办法经常起到的作用就是治标不治本,老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让学生学到固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学生做了很多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目,那么学生的对阅读的思维能力可能会被固定为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这种固定的思维能力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固定的思维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种阅读的理解。所以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只能起到学生对某种形式的阅读有理解能力,并不能让学生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2初中语文阅读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教育改革的需求

  随着信息文化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也是一日一变,所以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究式的语文阅读学习,有助于增加学生阅读的广泛性,增加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力,解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束缚,促进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探究式的阅读学习符合教育改革中“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教学方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采用探究式的语文阅读学习,促进了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全面性,增长了学生的对阅读学习探究的兴趣。

  2.2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全面发展,探究式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式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弥补学生在阅读上各自的不足之处。探究式的语文阅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增进了学生与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

  3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3.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老师可以在上課的时候就提出一个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得出探究结果,老师再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进行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就文章中的天气描写,询问学生天气的描写叙述衬托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然后引导学生让他们之间通过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老师就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探究出来的问题进行学习,这样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学生也能及时进行“消化吸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对学到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3.2老师确定阅读文章,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在授课的课堂上,老师可就知识点所在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探究学习,自己找出文章内所含的知识点,找出文章可以引出知识点的问题所在。这样,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把老师的所讲的结论跟自己在老师授课之前得出的结论作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点。通过老师确定阅读文章,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然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结论,这样一来,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得到拓展,想的问题更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阅读学习的全面发展。

  4初中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的注意点

  初中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并不是单独的让学生进行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起主导作用,老师只是对学生起指导作用。老师就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探究。可能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快速探究出正确的答案。这时候,老师不能对学生失去信心,失去耐心,不能因为学生一时探究不出正确答案而责骂学生对掌握的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学会需找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时,每一次探究学习,老师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做出评价,对于探究结果好的同学要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对于探究结果一般的同学,要帮他们找出问题的关键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总结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以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探究式教育,让学生在学到语文阅读的知识的时候,也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到更多的知识。初中语文阅读的探究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全面发展。

  作者:舒皓琳

  第5篇:浅议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部分教师未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作用,不能更好地引导初中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情感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初中生的内心情感,利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学生,使初中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和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与情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前进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知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初中生与相关语文的情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情感教育的内在优势,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根本上增强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树林和草原》这篇课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草原有关的视频影像,以此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随后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作者用清新朴实的笔调,再现了十九世纪农奴制下俄国农村生活中一个个具有鲜明色彩的故事。通过以上的背景铺垫,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赞美普通农民的高尚美好的心灵,揭露鞭挞了农奴主的残暴和自私”的情感,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一课时,对“春天”认识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不能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描述。在上课之前,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将教室按照学生们心中“春天”的样子进行布置,可在空白的墙面上贴柳树、鲜花以及小草等,经过这样的布置,正式课堂中学习时,就会有一种沐浴在春天的感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寻找到春天的感觉。

  二、通过情感理解和感悟开发学生心智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掌握情感教育理念的核心,并充分发挥该理念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见,情感教学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举例来说,《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风筝的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和理解,文章通过表面上的叙事,抒发着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感悟人生真谛。再比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朱德同志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把握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对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理解,并让学生感受母亲对自己深切的爱。在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材料进行拓展,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书本上的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自信勇敢的面对。

  三、借助课外实践提升学生情感认知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是我们所说“学以致用”。在运用情感教育理念的同时,初中生这类教育群体较为特殊,无论是在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均处于成长阶段,是形成综合认知能力的关键期。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文章写作背景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之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体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通过课堂讨论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的情感感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创造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情感来源更加真实。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阶段处于基础部分,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但是基于初中生这个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践行情感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让初中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环境中去学习,从而有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作者:崔瑞芬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职政治课教学方法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