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当今的不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 620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44万人。相比2014年增长约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存量的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大学生具有就业过窄过专、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加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211”和“985”等名牌院校的毕业生,由专业体院和师范院校培养的体育生就业更加困难,即使部分毕业生能够按时签约,也存在很大比例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现象。研究认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低”现象与过度教育存在关联。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明确我国体育专业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淮北师范大学2014届体育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当前体育院系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就业率、过度教育发生率等问题与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负责人、部分专业课教师及部分毕业生取得联系,进行当面、电话访谈和网上追踪访谈,并将访谈结果归纳整理,作为本课题的重要依据。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过度教育发生率跟踪调査问卷》,同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从以上六所高校各随机抽取100名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3份,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为85.67%。运用spssl4.0软件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过度教育理论概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收益大幅下降,1976年,弗里曼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过度教育理论[2]。80年代初,Duncan和Hoffman开始对过度教育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区分了实际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所需教育水平之间的差别,确定了过度教育、工作所需教育和教育不足三个层次的概念。所谓“工作所需教育”是指工作岗位对就职者教育水平的实际要求,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时称为“过度教育”,反之则为“教育不足”[3]。

  3、体育专业过度教育的表征

  3.1从就业状况看体育专业过度教育问题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通常指截至7月底应届毕业生签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总人数的比例。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0.89%,就业形势基本正常,其中在学校和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8.87%和11.48%,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为24.51%。年终就业率为82.10%,就业比例与初次就业率相比有大幅提高,其中在学校和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1.21%和19.08%,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为36.19%。可见,初次就业率中,在学校和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共计30.35%,对口就业率较低;年终就业率中,这一比例也仅提高到了39.30%(表1)。由此说明,选择在学校和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已经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而在其他企业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又恰恰反映了当前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存在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等过度教育现象。

  4、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过度教育发生率

  国际上通常以劳动力所受教育年限与工作所需教育年限的匹配程度为标准,来估算过度教育的发生率M,因此测量过度教育的关键在于怎样确定某一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限。西方学者普遍采用的过度教育测量方法有标准方差法、工作评价法和自我评估法三种。自我评估法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询问劳动者本人,直接由个体对他们实际受教育年限与工作所需年限作比较,前者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后者?。由于该方法具体到个人实际从事的工作,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另外,考虑到在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人财物的限制,不宜采用标准方差法和工作评价法,而自我评估法具有成本低、难度小、灵活方便等特点,故采用自我评估法。自我评估又分用人单位评估和个人评估,斯坦兹(Stasz)发现,雇员评价工作所需的技术水平比雇主更精确,雇员能够判断他们自己的工作水平[6]。因此,本研究采用第二种方法。

  运用自我评估法评估我国体育专业过度教育状况后发现,从性别角度看,女性过度教育发生率为56.34%,教育不足发生率为8.25%,均大于男性的50.77%和6.10%。由此可见,女性的教育情况与工作匹配状况较男性差。在高等教育>众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W.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招男不招女”现象严重。另外,由于体育工作对身体要求较高,女性会因为生育、哺乳等而使其这方面能力下降。因此,体育院系的女生比男生更难找到与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从学历水平角度分析,博士研究生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和教育不足发生率均最低,分别为17.68%和2.06%,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过度教育发生率分别为49.82%和57.56%。该结论与武向荣、杨娟等人的估算结果不一致。武向荣在2010年对北京市过度教育发生率的情况运用自我评估法估算发现,博士研究生过度教育发生率最高,为67.18%,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过度教育发生率均为58.46%[5]。杨娟等人曾经在2008年运用自我评估法估算发现,学历越高,过度教育发生率也越高,博士过度教育发生率为42.0%,硕士为35.8%,本科为21.1%,专科仅为12.9%[7]。之所以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人相左,是因为从招生规模上看,近些年体育院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而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另外从从事工作的性质而言,博士研究生基本从事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就业形势来看,体育类博士研究生仍然供不应求。

  从职业种类分析,学历和工作匹配最差的职业是其他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过度教育发生率为66.34%,教育不足的发生率为13.81%。体育教师的过度教育发生率最低,为23.12%。体育院系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与专业不匹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匹配现象不仅表现为教育水平的不匹配,同时还表现在工作技能的不匹配,甚至可以说相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来讲,掌握了错误的技能,这就会导致企业单位在招聘时抬高学历要求,毕业生又迫于就业压力而不得不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www.zikaoonline.com

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也在所难免。

  5、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过度教育原因剖析

  从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过度教育的表征及过度教育发生率来看,各体育院系统计的就业率的运用价值大幅缩水。高就业率和低就业质量并存是当前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存在的现实问题。2015年社会体育专业又被评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接连上榜,其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矛盾的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体制、机制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是供求关系的问题。那么具体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5.1政府、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间的目标冲突

  供需矛盾是髙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问题。菲力蒲?库姆斯(1968年)在《世界教育危机报告》中指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明显存在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只是不同国家中这一矛盾表现为教育结构和层次的不同[8]。在我国体育院系供求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中,主要存在供给主体的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供给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等。其中高等教育供给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既追求公共利益,又追求组织利益,高校追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短期的经济效益,学生追求教育投资的回报率,用人单位追求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不同方面的地位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将永久存在。此外,由于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效果的滞后性等外因的作用,扩大了各利益主体间的内部矛盾,进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致使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失衡W。由此可见,高校、政府、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我国体育院系学生过度教育现象的根本原因。

  5.2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

  我国体育院系总体存在以下问题: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布局不平衡[1°]。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失衡、专业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体育人才需求结构失衡和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在供给结构上,体育院系总体规模扩张速度快,体育类毕业生基数过大,供大于求的现象突出;在专业结构上,部分普通高校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没有充分考虑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竞相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导致该专业已成为高失业风险专业,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区域结构上,体育院系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少数民族聚集省份的设置偏少;在体育人才需求方面,当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数量和存量均较大,毕业生面临就业率低、就业难的问题,而体育经济人才和体育科技创新人才均有较大的需求空间,这些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是未来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就业观念上,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毕业生趋向于到大中型城市就业;在体育事业发展方面,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对体育人才类型的需求,近年来,群众性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体育院系在体育人才的培养结构上未能适时作出调整。因此,体育院系总体规模扩张速度过快、教育结构失衡、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和体育人才需求失衡等是导致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过度教育的直接原因。

  5.3学校体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体育健康教育思想作为现代体育思想被传承下来,并发展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中国现代体育思想旨在将体育的价值、目的定位于“以人为本”,即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呈现自由与快乐[11]。为此,体育类专业普遍提出了“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本专业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回顾历史发现,体育院系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定位,始终是以国家不同时期的体育思想为导向,以社会需求的变化为依据的。这既说明体育院系能够在不同时期、不同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同时也说明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始终滞后于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少前瞻性思考。近几年,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调整的滞后性突出表现在现有师资水平、场地设施和教学经费等无法满足体育院系扩招后的教学需要。

  6、体育专业过度教育的矫正

  6.1以关系调整、矛盾缓和、协调发展为原则,推进体育专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协调政府、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校方在处理好与政府关系的同时,应考虑到学校利益和公共利益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体育专业教师培训、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加强教学管理,增加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应用型体育人才,避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也将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促进长远发展。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专业期望、地区期望和薪资期望,要珍惜到乡镇中小学或企业单位就业的机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重在积累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逐步实现人力资本和工作岗位的相对匹配。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体育院系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带活单位气氛,加强文化建设。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协同共治体制机制,加强协商、协调、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分析体育专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推进体育专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2以统筹规划、结构调整、创新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促进体育专业教育转型

  政府应加强宏观控制,统筹发展体育院系教育规模,合理分配教育投资,调整教育结构。调整高等体育教育区域结构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中西部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应结合本区域体育人才需求的实际,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专业,落实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政策,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体育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应增加体育院系的自主权,由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指导,体育院系自主调整,适当压缩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数量,避免简单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另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适时增加体育信息、体育旅游、体育广告等专业的设置,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调整高等体育教育的层次结构,适当缩减本科生的招生规模,鼓励更多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增加体育科技人才的比例,建立合理的教育梯度。随着现代体育时代的到来,现行的专业设置已无法对接社会发展的需要,像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逐年下降,个别专业已经饱和,而像户外拓展、野外生存、体育旅游等休闲类体育人才的社会需求却逐年增长,推进体育专业教育转型已迫在眉睫。

  6.3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化体育专业教育的应用技术性

  在传统职业教育和学术型大学的毕业生难以对接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教育部已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应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普遍存在专业无特色、重教学轻实践等问题,强化体育专业教育的应用技术性是今后我国体育院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首先,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与工作生活的联系,开设与人民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例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体育将在未来有广阔的市场,而社区教练和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短缺现象严重;另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未来几年,人们对少儿体育的需求势必增加。开设老年体育和少儿体育相关专业,培养应用技术性体育人才,以便及时对接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其次,注重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紧扣强化应用技术这一目的,适当压缩教育实习,延长实践和实训时间,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工作机会,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强化学生实践实训环节,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体育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逐步建立和增加实习就业基地,以实现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

  7、结语

  从全国范围看,体育院系毕业生普遍存在高聘低用、学非所用等过度教育现象。供求主体的利益冲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学校体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滞后等是主要原因。协调好政府、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规划体育院系教育规模,合理分配教育投资,调整教育结构,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强化体育专业教育的应用技术性,是缓解体育院系毕业生过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机制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启示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