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模式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3-19  本文已影响 602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并结合辽宁的探索和实践,系统论述了“专业调整”与“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模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提升途径。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考察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情况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该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与活动:各种教学和学术计划、研究和学术、教学人员、学生、楼房、设施、设备、社区服务以及学术环境等等”,“还应包括国际交往方面的工作:知识的交换、相互联网、教师和学生的流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等”。

zhaosheng.net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教育目标后,设计、组织、实施的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度量”。[1]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应归结到高等教育的四大核心功能,而这四大功能的质量最能代表高校的质量。因此,以高等教育四大功能为核心,构建高等教育质量指标体系,这既是高等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也是引导高校发展的方向。四大功能的核心是服务社会,四大功能都以服务社会为基点,因此高校要把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大学的根本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是高校盲目升级,缺乏合理定位。目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升级的形势。高职争升本科,学院争改大学,本科院校争上硕士点、博士点。高校不能仅仅从传统意义上以增加博士点、硕士点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种方式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更要转变发展观念,即结合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毕业生这种资源“生产”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二是高校专业设置大量趋同。由于高校多年局限于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以我为主、自成一体,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主的办学理念,不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宏观经济政策,盲目开办热门学科专业和低成本专业,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要求。

  三、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

  (一)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通过设置新专业,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专业,促进高校专业升级。二是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合并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构建“宽口径、大专业、多方向”的学科专业群;通过集约建设学科专业群,增强各学科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在学科的交叉渗透中,不断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三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为传统学科专业提供新的思维、新的研究方向,赋予传统学科专业以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新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实验手段,增加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四是根据地方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积极填补空白点,优先发展急需专业,通过“校企、校产、校地”合作,重点发展对区域的特色经济、主导产业、服务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应用型专业。五是建立专业建设评估机制,制订专业评估检查的标准,在学校自检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高校的有关专业进行检查,加强对专业办学质量的监控。通过检查、评估,对专业规模效益低、供需矛盾突出、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不足、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六是建立专业需求预警系统。设计、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及就业率查询系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建立数据收集及监测平台。建立高校毕业生生源规模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公布高校毕业生生源情况,定期统计、汇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辽宁省是全国最早统计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省份之一,从1999年起,就制定了就业率统计的办法及有关规定,每年根据新的形势进行完善,及时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汇总,并根据汇总情况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并对下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预测,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深入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是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1.深入了解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合作。

  1.1 以各市地为单位,各行业为依托,共同建立信息收集、发布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省教育厅与省发改委已联合在“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专门设立“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专栏,与省政府合作设立“辽宁重大项目”专栏,省教育厅还与省经信委合作设立了“辽宁产业集群建设”栏目,帮助高校领导、专家和教师,以及大学生们,了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紧密围绕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谋划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特别是新专业设置、老专业改造以及培养模式改革等,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努力在政府、产业、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相互联系、对接的有效渠道和平台。

  1.2 深入分析经济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主动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合作。高校与企业共同谋划、共同设计培养方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定制式培养”,提高人才的适应性。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政府、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

  2.强化“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对学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地位,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辽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毕业生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坚强后备军。因此,高校要在把握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切实根据需求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调减落后专业,开设新专业,满足社会需求。还要深入预测未来人才的胜任力特征,要为未来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与企业的适应性。

  3.地方政府、产业和行业部门以及企业要主动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

  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人才需求情况,定期发布人才需求趋势,公布人才需求的专业特点,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提供依据。同时,也要主动了解高校的特点,主动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主动引进人才,为经济发展寻找智力支持。

  作者:张彤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新理念,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