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园,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模拟执教其所观摩的优秀教学活动,我们将这类的教学活动称之为移植课(将执教者称为移植者),目的是借助移植课,让我园更多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取得一人学习、大家共同成长的培训效益。
教研背景
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移植课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移植者不明了原有活动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把移植课移植得与原有课大相径庭;二是原有活动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移植者不加辨别照搬照抄。为了提高移植课的培训效益,我们组织开展了有关移植课的教研活动,对移植课――上海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蚯蚓的日记”进行研讨,希望探究移植一个优秀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6位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由园长主持。
教研过程
第一次执教
活动目标:
1.观察蚯蚓,说清自己的新发现。
2.激发进一步了解蚯蚓特性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绘本《蚯蚓的日记》PPT。
2.蚯蚓、小树枝、放大镜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封面PPT,导题。
2.观看绘本PPT,认识蚯蚓。(1)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3)了解蚯蚓的身体具有再生功能;(4)了解蚯蚓的本领――松土。
3.知道要保护蚯蚓。
课后研讨
朱园长:活动将绘本与科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新意。但教学目标有些笼统,应该更为明确。
教师A:活动课题是“蚯蚓的日记”,但“日记”这个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陌生的,建议用“秘密”一词,既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更能体现是一个科学活动。
教师B:用小树枝来探究蚯蚓,很容易戳伤蚯蚓。建议让幼儿用手触摸蚯蚓,真实地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
教师C:活动直接由绘本引入有点突兀,因为幼儿对蚯蚓的经验太少了。建议先组织幼儿对蚯蚓进行观察,获得经验后再出示绘本PPT。
教师D:能不能再增加一些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拓宽孩子对蚯蚓的认识。
教师E:如果能让幼儿亲眼见到蚯蚓松土的本领是不是更好一些?
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移植课的活动方案不是拿来就用的,应该结合本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完善原有活动方案。进一步研讨后,大家对原有活动方案的调整建议是:
1.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2.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探究蚯蚓的充足时间。
3.制作绘本的有声课件,添加表现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拓展幼儿的经验。
4.问题设计要开放,要能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根据研讨的建议,移植者修改了原有活动方案,并进行了第二次执教。
第二次执教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初步感知蚯蚓的主要特性。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3.愿意亲近小动物,喜欢与蚯蚓互动。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户外观察蚯蚓;班级养殖区养殖蚯蚓供幼儿观察。
2.课件:《蚯蚓的日记》绘本PPT(有音频),蚯蚓的生活习性视频,每组一份装在盒子里的蚯蚓,小手帕、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1.导题。“蚯蚓的秘密”新闻发布会现场。
幼儿自主上台介绍自己知道的蚯蚓的秘密。
2.幼儿探究认识蚯蚓。
①出示绘本PPT《蚯蚓的日记》,引出蚯蚓的三个秘密:蚯蚓的头和尾巴真的一样吗?小蚯蚓有牙齿吗?小蚯蚓的本领是什么?
②幼儿分组观察蚯蚓,回答问题。
3.观看视频,认识蚯蚓的第四个秘密――身体的再生功能。
4.观看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进一步探究蚯蚓的秘密。
5.拓展性提问,激发进一步探究蚯蚓秘密的兴趣。
6.户外放归蚯蚓,验证其喜欢钻泥土的特性。
课后研讨
朱园长:修改后的活动有了移植者自己的思考,更贴近我园幼儿的学习特点,也更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特点。
教师A:教学课件设计得较好,其一是教师从绘本中挑选了一些有关蚯蚓特征、习性的画面做成有音频的PPT课件,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二是课件具体画面出现的顺序是让幼儿自主选择的,既尊重了幼儿的意愿,同时又保持了一种神秘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教师C:活动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绘本与课件的有机结合,用声形并茂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这也是对幼儿有意注意特点的尊重。
教师D:观察蚯蚓喜欢松土这一习性是需要时间来等待,教师采用了让幼儿先将蚯蚓放进装有泥土的盒子里,放在一旁,然后进行其他的活动,有效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时间。
教师B:活动中教师追随孩子的观察、探索并加以回应,表现了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与支持者。
教师F:陈老师设计的提问开放而有趣,如:“蚯蚓的头和屁股一样吗?”“蚯蚓没有牙齿吃什么啊?”这样的提问使得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还激发出探究的兴趣。
教师E: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一直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问题的设计又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幼儿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研感悟
在后续的研讨中,我们总结了教师执教移植课的基本要求。
一、研究原型,明确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选择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移植的重要依据是其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我们组织移植课的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其价值所在。科学活动“蚯蚓的秘密”的独特教育教学价值是将绘本与科学活动巧妙结合。选取绘本《蚯蚓的日记》中具有科学元素的内容,进行恰当的修改,使之成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设计是将阅读绘本与观察、探索、猜测和验证结合,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体验相关的科学现象。
二、试教发现问题,完善原有活动方案
移植课的目的是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提升自己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水平。移植课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同一个幼儿群体,因此,需要通过试教,把握现有幼儿的学习特点,对原有的活动方案进行研究,不仅要找到该方案的长处,更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再对活动方案加以完善,以取得更好的移植成效。我们通过试教和研讨,发现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蚯蚓的故事”活动方案的主要问题是,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材料是以绘本为主,而幼儿观察与操作蚯蚓的机会较少,不能较好地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要求。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我们通过修改和调整,对原有活动方案加以完善,第二次试教活动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勇于创新,青出于蓝胜于蓝
移植活动不能停留在模仿水平上,而应该是在原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如本次移植课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1)将绘本PPT音频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用绘本进行科学教育的特点。(2)为了给孩子更多探究的机会,活动前教师就组织幼儿进行蚯蚓的养殖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蚯蚓的秘密。(3)提供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拓展幼儿有关蚯蚓的经验。本文来自《中华移植》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